试析网络恶性炒作的规制

时间:2022-07-27 10:39:13

试析网络恶性炒作的规制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炒作是一种混合了公关、新闻、广告等多种信息形式的复合体手段,近几年频繁进入我们生活,本文就网络恶性炒作的概念、成因、危害及规制作了简要的分析概括。

关键词:网络恶性炒作; 大众媒体; 危害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使人类迅速走向网络时代,网络时代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甚至思维的方式。在中国近些年,一种炒作文化进入我们生活,基于网络而起的具有公共效应的网络事件或者网络新闻层出不穷,由此而来的是愈来愈多的“网络恶性炒作”的每年不断涌现,在中国这个崇尚“敏于事而讷于言”的中庸保守的国度呈现出让人叹为观止的文化奇观。

一、网络炒作与恶性炒作

《现代汉语词典》最新版本(第五版)给“炒作”一词这样的定义:为扩大人或事物的影响而通过媒体做反复的宣传。那么,网络炒作我认为是一种伴随着网络应用日益普及而

出现的文化现象,它是网络虚拟语境下文化民主化的一个结果。而恶意的过度的炒作容易构成对某事物价值的丧失以及社会舆论风向标的摇摆不定。恶性炒作往往就是在具体的方式和手段上,由于目前中国相当一部分网络炒作走的是另类路线,即通过不断触碰社会伦理底线、挑战公众传统审美价值观念以及恶意造谣传谣来营造所谓的热点人物或事件,给社会大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影响。

二、分析网络恶性炒作现象

网络恶性炒作具有一定的存在合理性,但在具体的方式和手段上,由于目前中国相当一部分网络炒作走的是另类路线,即通过屡屡触碰社会伦理底线、挑战公众传统审美价值观念以及恶意造谣传谣来营造所谓的热点人物或事件,这种网络炒作已经严重的破坏了网络这个大环境,使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产生了动摇的可能性。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媒体会对某一现象进行网络恶性炒作完全是为了迎合现代人们空虚、无聊的心情,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猎奇心理”属于一种人的心理活动,每一个人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心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媒体的恶意炒作通过点击率、转载率能给他们自身带来经济利益,在注意力已经成为新经济驱动力、注意力直接关涉资本和利益的数字化时代,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脱颖而出、有效攫取网民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直接影响到个体或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样一种注意力经济的大背景下,信息的提前策划和包装被诸多传播者所重视并实践。在满足人们“猎奇”心理的同时又能满足炒作团队的盈利目的。

三、网络恶性炒作的危害

(一)遭遇信任危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炒作事件的产生,大量真真假假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一次次“狼来了”的故事之后人们对很多事情都开始持有一种怀疑态度。过多滥用网络炒作,现在已经得到了网友们的抵触和反抗。越来越多的网络炒作会使民众对网络信息产生一种信任危机,媒体的公信力正受着严峻的考验。

(二)网络炒作使得社会舆论导向模糊,对大众价值观道德观有所影响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媒体高唱主旋律的责任,媒体过分得讲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件,莫须有的加入一些“猛药”使之成为热门事件。人们从加入“猛料”的信息中得出了假象的认识,而忽视了社会本该宣传的主旋律。这种现象的滋长很容易对大众的价值观产生影响。我想社会上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去报到的事情例如房价高、就业难、物价增长、学生安全问题以及留守儿童等等社会问题,为什么我们媒体要把有限的新闻资源花费在这些无关痛痒的事情上,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恶性网络炒作容易被不法者利用从而导致恶性竞争

2005年7月初,国内一家媒体刊登了一封署名为“一位忠实的读者”的文章,以所谓“啤酒研究工作者”的名义披露了“中国啤酒行业95%企业甲醛含量超标的内幕”,引发了少数媒体跟风炒作,,给国产啤酒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给啤酒生产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在消费者中产生程度不同的反应。其实这是个别企业利用媒体炒作别有用心者编造的假消息。在国内,蒙牛伊利之间的竞争也紧锣密鼓的进行着,相继爆出牛奶中含有三聚氰胺等有毒化学成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无处可知。从这一件件事情中不难得出,别有用心者正是利用媒体善于炒新闻的毛病,和受众特别关心自身健康的心态,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媒体一方面通过报道这些新奇的事件或者人物提升自己点击率收视率的同时,是不是也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狠狠的利用了一把呢?

四、恶性炒作现象的规制

在眼球经济时代,所有东西都可能成为炒作的对象,并且极易演变为损人利己的炒作,毫无节制的炒作,为了炒作而炒作。网络炒作的泛滥趋势可能会导致社会诚信度下降,人们的道德水准下滑,娱乐之风愈演愈烈等负面现象。针对网络恶意炒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入手:

(一)网络实名制的普及

网络的恶性炒作这么猖獗,一部分原有就是因为网络的方便性和民主性,在网上肆意谣言都可以采取匿名,而实行网络实名制,把注册用户名和真实身份证关联起来,一方面这样就无形中使人们对自己所说得话产生了一种责任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的对恶性炒作的媒体或个人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处罚。

(二)网民要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

网络是一个大容器,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高雅的、低俗的、真实的、虚假的。作为网民,一定要认识网络传播的特质,培养自己良好的网络素养。对于出现的一些网络现象,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不能人云亦云,盲目从众跟风,否则会影响自己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同时网民也要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文化品位,自觉地抵制网络上的低俗之风。

(三)网络媒体要增加社会责任感

有着“第四媒体”之称的网络媒体,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渠道,网络传播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网络媒体要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网络媒体要坚守自己作为“把关人”的职责,对于一些可能违背社会道德,错误引导社会价值观的新闻信息要慎重考虑。并且要不断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增强网络媒体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坚决抵制虚假、庸俗、低俗的内容,为公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

(四)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监管和政策扶持

在加强网络媒体自律的同时,政府也要做好“他律”工作。对于一些冥顽不化的恶意炒作者来说,一般的道德伦理显得很苍白,我们需要法律的强制手段来执行。我国现在的新闻传播法还不健全,我们在不断建设的同时,先出台一些强制性的有关网络传播的相关规定和政策,以此来促进网络和谐的发展。同时政府要对拥有优秀网络文化的网站加强扶持和宣传力度,避免一些网站为了蝇头小利而走向低俗。

参考文献:

[1] 孙卫华.网络炒作文化现象批判[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2] 孙秋云.大众文化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J]湖北社会科学.2012(11)

[3] 曾竞.“人肉搜索”对大学生道德养成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基于网络文化视角的分析[J]山东团校学报.2012(5)

[4] 阎新予.网络新闻恶意炒作的成因及其危害[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12)

上一篇:民族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分析 下一篇:中国抗战电视剧的文化价值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