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课”教师的职业道德

时间:2022-07-27 09:55:13

论“两课”教师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教师是专门培养人才的职业,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职业有更强的示范性、对学生的影响更加广泛而深远,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职业要求更高更全面。高校是大学生成才的摇篮,高校教师的道德素质高低则是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在高校教师中,由于“两课”教师所授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自己明显的特征,其所承载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有了特殊的内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两课”教师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加强“两课”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其整体素质的首要问题。

“两课”教学的主要特点

教学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在高校中属于必修课。作为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特征的重要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作用和地位是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担当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树立与我国根本制度相适应的、体现时代特征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把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要求概括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结合新的实际提出要按照“四有”新人的要求,从德智体各方面促进青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希望广大青年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担当起时代的重任,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新的新一代。因此,在教学目的上,“两课”教师必须牢记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使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课程内容的高度概括性和广博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其吸收了前人一切优秀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它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立足当代,放眼未来,对具体科学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两课”教师而言,必须具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会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系统学习中国近代史,了解国史、国情。同时,还要开阔视野,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一切先进的哲学、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这样在课堂上对理论问题的阐述才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的科学理论。随着时代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德要求“两课”教学在授课内容上与时代同步,适时补充新材料新信息。方法上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要特别注重教学的针对性,不仅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还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掌握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的新特点,从而有说服力地回答大学生普遍关心和思考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促使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提高。

“两课”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坚定的理想信念。“两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很强,从阶级属性上说,是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服务的。这就意味着“两课”教师既是普通的教学工作者,又是严肃的政治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因此,“两课”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自觉培养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观察力,关注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这种政治道德是“两课”教师首要的道德。

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学生作为成熟的个体在校期间正是世界观和品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两课”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两课”教师接触学生早、接触学生多,在课上和课下的作风习惯、处世方法、工作态度、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讲,“两课”教师道德水准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准。因此,“两课”教师一定要注重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政治思想方面,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全面教育观,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生活目标,较高的理论造诣,言行一致,教马列,信马列,用马列;在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方面,应有较高的修养;在生活上,具有积极向上和乐观进取的态度,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治学方面,严谨认真,勤奋刻苦,善于合作,用集体主义原则调整教师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也就是要做道德楷模。

对“两课”教学充满热爱。“两课”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涵盖面宽,抽象难懂,要教好这门课,并非易事。除了“两课”教师的专业知识、责任感之外,更需要对职业和学生的热爱。热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热爱比起责任是一种主动的推动力。有了这种对“两课”教学的热爱,就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主动关注丰富多彩的实践生活,充满热情地学习新知识,自觉钻研教材和教法,学会用辩证、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与学生交朋友,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学术领域上,应孜孜以求,刻苦钻研,渴望有所创新,有所建树。

加强“两课”教师职业道德的途径

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培养“两课”教师的政治觉悟。高校“两课”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学历,有相当水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但这并不等于“两课”教师自然而然就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要培养这种政治道德,首先学校要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关注教师的生活,使他们无后顾之忧,爱岗敬业;建设优良的校风,为师德形成提供优良的土壤;大力宣传师德标兵,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制定师德考核办法,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两课”教师的自律是职业道德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讲求奉献不求索取等精神,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内在追求、内心的想法起作用的;主要是靠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意识、自身觉悟和教师自身的学习和修炼形成的,教师要在功利色彩浓厚的环境下学会自我控制,正确地把握职业道德,自觉做到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做一个符合这个职业道德要求的人。

学校要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两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敢于切入热点、难点问题,大胆进行积极的正面的道德评价;就应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掌握大量的、丰富的、鲜活的材料,用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说服力,为此,学校必须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学校应形成制度,利用寒暑假让“两课”教师到火热的实践中体验生活;尽力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和提高的条件和机会,不断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增加实践教学的分量,让教师在实践中得到思想锻炼。

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对所有教师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对于“两课”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书是育人的手段,是育人的前提和基础,“育人”是教书的目的。通过教书、传授知识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寓于智育之中,塑造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两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德国教育家郝尔巴特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教师只有既教书又育人,把二者统一起来,才能实现教师的职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现代化事业接班人。“两课”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自己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真正对学生发挥政治上的引导,品德上的示范和职能上的培育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健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之我见》,《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2.王樵:《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与途径分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5)。

3.夏高发:《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与途径分析》,《教育与职业》,2007(15)。

(作者单位: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编校:郑 艳

上一篇:“交叉捐肾救亲人”:丰盛的爱心报道大餐 下一篇:糌粑情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