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困难减量升级

时间:2022-07-27 08:14:30

当前的产业形式

中国纺织:棉纺行业这两年的形势怎样?

徐文英:大多数企业面临严重困难。从统计数字上看,2007年全年及2008年上半年全行业经济效益保持了稳定增长,但大多数企业利润率降低。2008年1~5月棉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476亿元,同比增长18.5%,利润123.2亿元,增长15.9%,然而,棉纺利润的增长是占1/3的企业,即其中的3645户完成的,他们实现利润为120.8亿元,占全部利润的98%,其余的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0.124%,基本处在亏损边缘,而这些企业占到整个行业的2/3。

中国纺织:今年的宏观统计数字不容乐观,纱、布的产量以及出口在继续增长,但是增速都史无前例的下降了,固定资产投资也明显减慢,这是不是意味着大的市场环境已经恶化了?

徐文英:棉纺协会最近对企业的订单情况、开机率、产品库存情况、主要产品价格、以及生产成本等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订单方面:50%的企业认为今年上半年订单比去年差,平均减少了22.46%,只有8.3%的企业比去年有所增加;被调查的31.43%的企业开机率比以前减少,60%的企业与去年持平,8.57%比去年略有增加;被调查的61.1%的企业库存增加占用较大的流动资金,25%的企业库存与去年持平,13.9%的企业库存比去年减少;主要产品价格方面:被调查的超过50%~79%的企业的主要产品――高支纱、中低支纱、高支高密织物及普通织物的销售价格都比去年降低,只有23.3%的企业高支纱价格是上升的,54.8%的企业高支纱、62.9%的企业高支高密织物以及92.8%的企业普梳纱利润都是降低的,15%~18%的生产高支纱及高支高密织物的企业利润增加。分析这些微观数字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经营遇到了严重困难,不过有20%~30%的企业仍然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

面临的主要困难

中国纺织:造成大多数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徐文英:从去年开始,为了防止宏观经济由快速增长转为过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整政策;以及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美国市场消费减少,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下降,使得我国行业面临了很大的困难。此外,由于多年来很大程度上注重了产能数量的增长,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较为明显,忽视了环境的治理和能源的节约,忽视了质量结构优化,这也是造成产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中国纺织:具体的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徐文英:生产要素、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税赋的增加是棉纺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2007年以来,纺织行业使用的各种原辅料、水、电、蒸汽、包装、物流、工业用地等生产要素价格全面上涨,规模以上企业因原料、能源动力价格上涨就增加了600多亿元的成本,也为当年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1/2。更有统计表明2008年全年规模以上全行业直接材料投入成本将增加1350亿元,这个数字是上年利润的1.1倍。两年来,纺织行业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棉纺协会调查的企业当中,有86.1%的企业2007年劳动力成本比上年大幅上升了12.3%。

这不仅是棉纺企业的情况,而是整个纺织行业的现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的六省市调研结果显示,2007年沿海地区纺织行业人均月工资为1300~1500元,预计每年工人工资将提高12%~15%以上。

中国纺织:除了宏观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挑战,应该说不合理的政策也给纺织工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徐文英:纺织工业是最大的净创汇行业,棉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占到纺织出口的41%,今年1~6月,人民币升值已超过6.92%,人民币快速升值使企业不敢接单。据测算,如果人民币升值10%,纺织全行业将损失1430亿元;2007年,人民币升值超过6.19%,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还下调出口退税率至11%,使企业出口产品的应缴增值税占到出口额的6%,棉纺企业又是出口的主力,受到的打击更加明显。

此外还有棉花进口滑准税政策、棉花采购加工增值税的高征低扣以及2007年下半年出台的“两机”进口征收17%增值税政策,这些不合理政策不但使棉纺企业成本加大,还抑制了企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内外两条解困之道

中国纺织:有没有解决困难的办法?

徐文英:我们已经向主管部门反映了棉纺企业的困难和呼声,希望在目前的情况下国家对纺织企业面临的困难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滑准税率今年6.10月开始有一个临时调整,即对部分78美分/磅以上的进口棉减少213元/吨的关税。应该说,进口大多数棉花是78美分/磅以下的中低等级,不能享受临时的优惠政策。大多数棉纺企业还是希望取消或降低滑准税实行1%的进口税率,因为目前依然是进口棉价格高于国产棉7%以上,企业负担仍然存在。我们还希望恢复“两机”进口的优惠政策,棉纺企业使用的先进的喷气织机和自动络筒机是当前企业产业升级的关键设备,今年1~5月自动络筒机进口1065台,同比下降了30.26%,喷气织机进口5823台,同比下降了12.46%,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速度被遏制。另外,棉纺企业棉花采购执行的进项税率为13%,产品销项税率为17%,按13%的增值税抵扣后,税负高于其他行业4个百分点,取消这种“高征低扣”不公平,我们已经呼吁了十几年。

除了积极争取政策层面的改善,企业自身的提升是渡过难关的关键。

中国纺织:企业自身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

徐文英:近年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多次提出产业预警,2007年以来,我们已经看到行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困难,新的转型期的到来将出现优胜劣汰和企业的重新洗牌。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来说,科技领先、转变发展方式,减量升级是发展的主流方向。

企业自己也意识到,粗放的、以数量规模为主的增长方式不能继续下去了,国际市场的下滑已造成产能暂时的相对过剩,盲目发展棉纺普通纺纱能力将有较大的市场风险。减少中低档产品的生产,自觉控制低水平纺纱能力的增长,自觉地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当务之急。棉纺织行业协会对于淘汰落后产能,更新改造、采用最新型号纺纱设备(如环锭纺及紧密纺带自动络纱长车、无梭织机)、粗、细络联合机、涡流纺、以及生产“三无一精”产品的技术改造将给予支持鼓励。

在当前的情况下,清醒的企业已经看到,维持健康的现金流是生存下去的关键,不盲目扩张,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向创新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

上一篇:从投资看发展 下一篇:一场戏服秀惊扰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