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宜春市2次大暴雨天气对比分析

时间:2022-07-27 08:10:00

6月宜春市2次大暴雨天气对比分析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6月14―15日、18―19日2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探讨2次天气过程天气形势、物理量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期为提高天气预报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暴雨;环流形势;K指数;垂直速度;江西宜春;2016年6月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198-01

1 天气实况对比分析

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和地面冷空气的共同影响,2016年6月中旬宜春市西南部、东北部分别出现大暴雨天气。其中6月15日降水均匀、范围广,属混合性降水,强度一般,集中在15日6:00―11:00,22个站大暴雨、43个站暴雨,袁州区飞剑潭179.1 mm最大,5 h雨量约占日雨量的50%。6月19日降水均匀、区域性强,属对流性降水,强度罕见,5个站大暴雨、7个站暴雨,奉新县会埠镇239.6 mm最大,5 h雨量约占日雨量的70%。

2 环流形势对比分析

2.1 500 hPa形势

14日20:00高空槽位于荆州―娄底―桂林一线,槽北部有一露点锋区,副高压脊线位于21°N,见图1(a);15日8:00低槽、露点锋区北抬,副高588线北抬2个纬距,长沙、南昌风力加大,见图1(b),20:00低槽、露点锋区和副高北移,西南急流加强,宜春西南部降水明显。18日8:00高空槽前高空气流范围广,副高588线位于赣州,脊线在22°N,西脊点伸至海南,见图1(c),20:00高空槽北上,副高588线位于九江,脊线在24°N,长沙、南昌风力加大,见图1(d);19日8:00,高空槽北收,副高588线南压至宜春,脊线在23°N,西脊点稳定少动,长沙、南昌风力达到最大,宜春东北部降水减弱。

2.2 700 hPa形势

14日20:00切变线南侧偏东有一露点锋区;15日8:00东移南压,露点锋区东移,南侧有一明显西南急流,风力加大到18~20 m/s,20:00切变线北抬,露点锋区东移北抬,南侧西南风减弱。18日8:00切变线位于张家界―贵阳,存在露点锋区,长沙、南昌为16 m/s西南风,20:00切变线略南压,露点锋区北抬,锋区西段加强,南昌风速14 m/s;19日8:00切变线北抬,长沙、南昌为强西南风,露点锋区北抬至安徽。

2.3 850 hPa形势

14日20:00切变线位于常德―怀化―贵阳,安徽、湖北两省南部有一露点锋区;15日8:00东移南压至景德镇―衡山―贵阳,露点锋区东移北抬,南侧西南急流风速20~24 m/s,14:00切变线东移景德镇―井冈山―桂林,露点锋区北抬,西南风14~16 m/s,长沙转为偏北风,宜春降水减弱。18日8:00张家界―毕节有一切变线,南侧西南急流16~20 m/s,20:00西南风速16 m/s;19日8:00切变线北抬,长沙、南昌为西南风,风速增大为16~22 m/s。

2.4 地面分析

14日20:00长沙生成东北―西南地面辐合线,15日8:00位于宜春并东移南压,降水区域在辐合线附近,最强降(下转第204页)

(上接第198页)

水时段对应辐合线演变,14:00辐合线移至吉安,西南部降水减弱。18日14:00湖南西北部有一东北―西南地面辐合线,20:00东移到修水,21:00到19日2:00 5 h有明显降水,最强降水区域位于辐合线偏北;19日2:00南昌转东北风,辐合线东移影响上饶、景德镇等,东北部降水减弱。

3 主要物理量对比分析

3.1 K指数

14日20:00江西北部处于2条K值密集期前,宜春为K>40峰值中心,15日8:00 K值密集期东段东移,西段南压,峰值中心不变,西南部强降水中心位于西段K值密集期前,峰值较强降水实况早12 h,14:00峰值中心及K值密集期东移南压,西南部降水减小。19日2:00―8:00北抬赣北部,东北部处在峰值中心,强降水中心位于峰值中心,峰值提前近8 h,14:00 K值密集期及峰值中心东移南压,东北部降水减弱。

3.2 垂直速度

14日20:00,西南部中低哟τ谙鲁疗流;15日2:00高空3层为上升气流,宜春最大中心值-72 hPa/s,强中心值在500 hPa,8:00 3层垂直速度继续加大,-168 hPa/s强中心位于700 hPa,降水最强,14:00低层转为下沉气流,西南部降水减弱。18日14:00宜春东北部中低层处于上升气流,20:00高空3层为上升气流,中心值-24 hPa/s位于奉新北部,强中心在500 hPa;19日2:00―8:00三层垂直速度加大到-132 hPa/s,位置不变,强中心在700 hPa,14:00低层转为下沉气流,宜春降水减小。

4 结语

500 hPa副高588线与高空槽之间强盛西南急流是大暴雨产生原因;中低层露点锋区触发暴雨,暴雨区位于850 hPa露点锋区南侧;高、中、低层槽线或切变线位置垂直,引发强对流天气[1-3]。降水期间存在地面辐合线,降水区域位于辐合线两侧2个纬距内。大暴雨中心位于K值密集期前峰值中心,峰值中心出现时间明显提前[4-5]。垂直速度上大暴雨最强上升高度700 hPa,暴雨区位于强上升运动中心附近或移动方向一侧的等值线密集区。

5 参考文献

[1] 朱乾根.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2] 刘玉玲.对流参数在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测中的作用[J].气象科技,2003(3):147-151.

[3] 宗志平,陈涛,徐B,等.2012年初秋四川盆地两次西南涡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与预报检验[J].气象,2013(5):567-576.

[4] 德勒格日玛,李一平,韩经纬,等.2012年7月下旬河套地区4次切变暴雨的对比分析[J].中国沙漠,2014(1):233-243.

[5] 毛以伟.武汉短历时暴雨分析及预报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上一篇:8月中卫市高频次灾害性天气气候背景与环流形势... 下一篇:基于林业行政管理的林业供给侧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