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木旋下研究与训练

时间:2022-07-27 08:09:46

平衡木旋下研究与训练

摘 要:平衡木是我国竞技体操传统优势项目,在奥运会、体操世锦赛、体操世界杯以及其他洲际大赛上屡创佳绩。在当今世界高水平平衡木的竞争中,完美、高难度的下法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由于规则的改变,成套动作由老规则的10个减为8个动作,相对的提高结束动作所占比例;另一方面,运动员在木上的动作难度的发展由于受到木宽的限制,几乎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下法的落地是在落地垫上结束,因此发展的空间相对较大。

关键词:平衡木 竞技体操 运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G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a)-0114-03

1 平衡木旋下简述

平衡木旋下动作出现由来已久,但是在世界大赛上成功使用并不多见,平衡木旋下分为团身旋下、屈体旋下和直体旋下三种形式。所谓的旋下是在完成空翻两周的同时身体沿纵轴转体360°或以上。平衡木旋下包括趋步、踺子起跳、空中翻腾及转体和落地缓冲四个部分。在完成方式上有早转和晚转两种,以360°旋下为例,早转是在踺子起跳后转体360°再后空翻两周,晚转是在起跳后做后空翻两周同时转体360°。该文通过中外优秀运动员在完成旋下视频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旋下的特点及其训练规律,使我国优秀运动员尽快掌握平衡木旋下难度动作,并在世界大赛稳定使用,取得优异成绩。

2 平衡木旋下对比分析

该文采用观看影像资料的方法,对三名运动员在不同比赛中完成平衡木旋下的技术动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样本1采用的是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团身旋下E组);样本2同样采用的是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团身旋下E组);而样本3则是采用屈体后空翻转体360°(屈体旋下E组)作为下法。

以上三个样本都能较好的完成平衡木旋下,其中样本1和2在重大比赛中均有使用,并取得优异成绩。

2.1 平衡木旋下的运动生物力学基础

人体被称为“刚体”不完全遵循经典物理力学原则,但是也要符合经典力学规律。

平衡木旋下是在1.2 m高度差的平台上进行抛物运动,运动员脚离开平衡木后,运动员只有受地球引力作用,运动员肢体和身体姿态变化可以适度地改变人体抛物线轨迹,但是不能绝对改变运动员所获得的抛物线轨迹。因此,运动员获得的抛物线轨迹是运动员完成该动作的根本。运动员空中肢体的运动可以使运动员获得沿身体横轴翻转力量的补充,还可以加快身体沿纵轴转动速率。运动员的身体姿态的改变可以使运动员落地时的入射角发生改变,决定运动员的落地效果。从运动生物力学上分析平衡木旋下的决定因素包括:起跳角度、肢体运动过程、空中身体姿态、落地入射角度、落地缓冲。

2.2 平衡木旋下各个部分对比

2.2.1 趋步比较

趋步是最基础的体操技术之一,主要是为了帮助运动员在有限的距离内获得更大的水平速度。俗话说:“七分踺子,三分跟头”,说明踺子在体操训练中的作用和地位。从影像资料上来看三个样本的趋步不论是形式、躯干与下肢夹角还是下肢与平衡木的夹角都不尽相同(见图1)。

2.2.2 起跳比较

三个样本的起跳方式都是以屈膝起跳完成,但是起跳角度不同。平衡木的起跳动力不同于自由体操,自由体操可以充分利用自由体操板的反弹力,而平衡木的器械反弹力很小,其主要动力来源于运动员自身的力量和起跳角度(见图2)。

2.2.3 转体比较

平衡木旋下因为受器械的限制,不可能像自由操板一样有弹性,有速度,有足够的空翻高度来完成晚旋,所以目前能够完成平衡木旋下的运动员都是采用早旋。所以三个样本均采用早转体来完成旋下,其中,样本三转体最早(见图3)。

2.2.4 转体动力比较

从影像资料里不难看出,样本一踺子起跳时身体与平衡木的夹角较大,使起跳后获得的重心抛物线平滑、弧度大,充分利用起跳的力量加大身体转体动力;样本二由于趋步时重心偏后,影响蹬摆速度和力量,使踺子起跳动力不足,以至于转体动力不足;而样本三由于踺子出现脱节、起跳夹角较小、转体过早等原因,造成了转体动力较小(见图4)。

2.2.5 完成翻转比较

三个样本完成翻转的高度,和时机有明显不同。从影像资料里可以看出样本一完成翻转后身体的位置较高,落地前有充分转体;样本二完成翻转后身体的位置较低,落地前身体无法展体;样本三完成翻转后身体的位置同样较低以至于落地签无法展体(见图5)。

2.3 对比统计(见表1)

2.4 对比结果分析

2.4.1 样本1:整体动作完成流畅、动作质量高

趋步时摆荡腿与平衡木的夹角大,使两条腿在做趋步时受力相对均衡,提高摆腿速率,充分发挥两腿动力效能,为踺子起跳的力量和速度奠定良好基础。屈膝起跳充分发挥自身力量,为重心的升高和翻转的动力提供可能。踺子起跳时身体与平衡木的夹角较大,使起跳后获得的重心抛物线平滑、弧度大,充分利用起跳的力量加大身体翻转动力,身体翻转的速度快,完成翻转后身体的位置较高,落地前有充分转体。转体时机适中,还能够充分发挥起跳获得的力量,使身体重心达到较高的位置。

2.4.2 样本2:完成动作高度低,动作质量低

产生的原因,趋步时重心偏后,影响蹬摆速度和力量,使踺子起跳动力不足,踺子起跳后高度不足,翻转速度慢,落地前身体无法展体。

2.4.3 样本3:完成动作高度较高,翻转速度慢,整体动作质量不高

产生的原因,趋步时摆动腿与平衡木的夹角较小,支撑腿负担较大,摆动腿的摆动速度虽然较快,但是支撑腿速度慢,造成脱节现象,影响整体速度的发挥。踺子起跳夹角较小,对起跳的高度有帮助,翻转速度受到极大地影响。转体过早,没有充分利用起跳时所获得的翻转动力,因此完成翻转后身体的位置较低,导致动作整体质量不高。

2.5 结论

(1)趋步不能收髋,使两腿支撑受力均衡,加快双腿摆动速度。

(2)踺子起跳采用屈膝方式,充分利用蹬腿力量,提高起跳高度,为空翻的翻腾及转体提供帮助。

(3)踺子起跳角应该接近垂直平衡木木面,该角度既能使运动员获得较高的腾空高度还能够使运动员获得较平滑的空翻的抛物线,使整个翻转过程连贯。

(4)应该采用早转体的方式,女子运动员的能力不足以支持晚转技术的完成。

(5)转体动力应该来源于起跳和双臂内收抱臂,因此抱臂要早,与起跳产生的扭转有机衔接,加快转体速度。

(6)落地前应展体使脚落在身体重心之后,使获得的抛物线保持完整,提高落地效果。

3 平衡木旋下训练过程

3.1 趋步练习

低平衡木连续趋步,重点是使身体的重心控制在两脚之间,防止运动员在趋步时收髋,重心滞后的现象。

3.2 踺子起跳

3.2.1 低平衡木趋步踺子起跳落海绵包站立

海绵包从20公分逐渐增加到120公分,根据运动员的能力调整海绵包与低平衡木的距离。强调运动员踺子起跳的起跳角,加强踺子推手与起跳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3.2.2 进行保护练习

教练站在运动员起跳位置后面,在运动员起跳时顺势从腰两侧将其托起并向后倾斜大约30°,形成翻空翻的最佳角度。强调整体动作的连贯性和动力性。起跳保护训练能够使运动员完全放开发力练习辅助动作,更加接近于难度动作的完成。

3.2.3 直体后空翻下,高平衡木直体后空翻落海绵坑

在低平衡木获得助跑踺子起跳的技术基础上,强化起跳与空翻结合,要求空翻的高度和落地的远度有机结合,切勿忽视运动员的落地远度,使空翻的抛物线相对平滑。

3.2.4 海绵坑完整练习

首先进行助跑、趋步、踺子后空翻两周练习(根据需要采用团身、屈体),要求身体重心在最高点前开始翻转;然后再进行平衡木端原地后空翻转体360°落海绵坑;最后再进行完整平衡木旋下练习。

3.2.5 登陆练习

先进性高平衡木搭海绵包旋下练习;再进行平衡木旋下练习,同时要加强落地保护。

参考文献

[1] 张梵.竞技体操的神经控制与肌肉力量训练――由新规则的导向作用引发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713-714.

[2] 凌辉.平衡木跨跳动作技术分析与训练[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12):71-74.

[3] 郑春梅.平衡木直体后空翻转体360°动作的技术特点及训练方法[J].中国体育科技,2000(7):30-31.

上一篇:爱做农活的百岁老人 下一篇:气化过程熔渣形成机理、流变特性及传热过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