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牛自宫到富豪择路

时间:2022-07-27 07:12:43

梁启超当年劝李鸿章革命,年迈的李鸿章仰天长叹:“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微缩到个人来说,想要齐福是不可能的,我们甚至不如可以在性能力或战斗力之间选择的天牛。

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的天牛,在成长发育时,天牛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选择:是将更多的精力和营养用于长犄角,还是长生殖器。当然,小天牛是没有对未来成长道路的判断能力的,但是他们的生物能力会教会他们怎么判断周围的环境,如果周遭的母天牛少,他们就会秉承“少次高质”的标准,努力长生殖器;如果母天牛多,那么就努力长犄角,以发展事业为第一要任。

当然,天牛的成长史在人的身上不可复制。

梁启超当年劝李鸿章革命,年迈的李鸿章仰天长叹:“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微缩到个人来说,想要齐福是不可能的,我们甚至不如天牛。

想来,练《葵花宝典》,需要自宫,是从天牛那得到了一些启发。不过,每个人都是需要自宫的,只是弄掉的部位不同。

这也是在看《胡润百富榜――中国富豪这十年》得到的感触。

难得,在岁末的时候,再次得到一本好书,而上一本,是去年的《激荡三十年》。两本书其实有相似的地方,不过前者的主体是叙史,而胡润这本书是说人。前一本书用人和史描绘了三十年中国企业史,而后一本更多的是用中国十年经济史来映衬出一个个鲜活的人――富豪,当然是这些上榜的富豪。

十年前,因为对“谁是中国最富有的人”这样一个问题的疑问,让英国小伙子胡润开始了对中国富豪的研究和调查。胡润其实是有潜台词的,这个潜台词表现在他1999年第一张表格上。表格的尾栏标注了这些富豪的学历,一眼望去,大专生都寥寥,所以胡润才会对张朝阳的博士文凭大加笔墨。

不过从第二年的榜单开始,就没有对学历的追问。转而开始研究富豪的政商背景、性别、家族关系……这些都是我们普通人也好奇的,但是对更多中国人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那一栏财富数字。

但是对于那些上榜的人来说呢,看重的是什么?

他们的今天也就是几次选择的一个结果。书里提到了26岁现象:26岁的严介和厌烦了做语文老师,跑去国企做临时工,然后有了太平洋集团;26岁的陈发树盘下了帮着拉货的店,开始了原始积累,20年后成为福建首富;26岁的李宁在李经纬的召唤下从商,14年后让那个“李宁”上市……26岁只是一个点,任何一个富豪在“昨天”都经历了很多决定性的选择――其实,他们有,我们也有。

做人,总是需要有的放矢的。在这本书的封腰上,用红色突出了几个标题的重要字眼“命、富、狱、痛、死、棍、王、势”,看见这几个字,我们也就明白了,没有一条路是平的,越是人少的地方,路越是不好走。

坐下来回想一下,在过去的岁月里,你有没有过重大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过重大的牺牲?没有?――那当然你在今天不会有卓越的成绩。

再说选择,另一个公司将它把弄得轻松、流程化很多:ZARA。这个服装巨头在全球是怎么做的?《快胜――ZARA急速盈利模式》里,分析得很清楚。

为什么在这里会推荐一本企业管理的书籍?我们都知道,企业盈利的基础就是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但是你是否能做到ZARA那样,将所有细节都给最可能高效的人去处理,甚至抛弃?是否能将成本控制在常规流程内?

这本书值得企业管理人员去读,思考。

古人都跟我们说了,天将降大任,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其实很多人不是在完成重任的时候给劳死饿死的,而是在寻找的道路上。我们不妨就跟天牛和《葵花宝典》的练习者学习,看清环境,勇敢去选择。

说到这里,扯远点,再隆重推荐一套好书:《走向共和》,由它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是一部让人震撼的好片,而这本书也不错。换个视角看历史,再从里面慢慢走出来看我们今天的选择,过去的决定,也就一笑。

说到底,还是老话,舍得,舍得,先舍后得。

上一篇:猎头:三到五年是合适的跳槽频率 下一篇:Fast-chill Refrigerator快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