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产”创业家

时间:2022-07-27 05:39:16

“量产”创业家

成功的经验可以分享,路径却不能复制,和理论上的创业导师相比,国内创业者需要更多的是自身的实践经验和阅历。

这是梦实现的地方,数个阵列着的脑袋在等待被灌脑浆,等待那场机械的、激动人心的、意味深长的工程,人人都在等着能洗练一番然后出去做自己的老板。这是一座梦工厂,主人是李开——2012年他还是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负责复制成功。

梦工厂如城堡般富丽堂皇,但篱笆深深,大门紧锁。我们定期能看到人出来,他们个个满面红光,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不久后他们中的不少人将挤进全球富豪榜。

梦工厂成就的中国硅谷中关村里,一个电线杆子能砸到数个CEO和准CEO。李开复身上被笼罩的是超出Y Combinator(YC,2012年左右美国最热的创业孵化器之一)那样的光环。

这当然是假想。如果成功可以复制,人人创业都能成功,神州大地上大小老板精彩纷至,那么,中国的经济早就可以翻云覆雨,我们也早就步入了发达国家。

现实的情景是,也有太多人相信“创业是件多么激奋人心的好事儿”。李开复李导师的意味深长已经几乎把那些青年人的耳朵磨出了茧子。很多人坚信,在创业的路上,有着无数个“忙碌的李导师”陪伴着候着帮助指导他们,创业不是什么难事,他们都期望着前途的美好,相信只要掌握到方法,成功即可复制。

果真那样,那么,这些创业营与制造企业富士康的生产链条将相差无几,一位业内人士对我们如是分析。

对于这样的未来李开复不敢想象,其实他也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眼下,李开复已经走在改变的路上,2012下半年,创新工场在获得第二期美元基金的2.75亿美元募资之后,他宣布其从孵化器转型成为一家不折不扣的投资机构。

尽管,李开复创新工场在这些项目上的平均回报率达到18倍,从2009年9月成立到后来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共投资了50多个项目。

但他老老实实地开始做起了投资。因为与此同时,他似乎也知道,自己几乎背上了“创业误导师”的骂名。为了不做未来那个终日给创业者和准创业者灌输脑浆的梦工厂主人,他和诸多身处中国创业服务链条中的人都必须改变。

如若不改变,创业孵化器遍地开花,大学生们,青年人们天天做着创业美梦,人人都热衷于创业选秀,遍地都盛产创业“复制师”,“天使”投资人将幻灭为“魔鬼”催化师。如果成功可以复制,举国将是创业者。

能分享的是经验“创业军规”这个可以有

和李开复一样受年轻人和创业者们追捧、敬仰的导师不在少数,拉卡拉电子支付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孙陶然也“不小心”成为了其中之一。

虽然在做自己的支付实业,但最近两年里,孙陶然也肩负了更多创业导师的角色。2012年年初,20年来6次创办和联合创办企业的他干脆出了一本名为《创业36条军规》的书。

孙陶然还记得,最早是在2010年8月,一批创业者要到拉卡拉的公司参观,他们想听他讲一些创业实务。孙陶然答应了给他们讲一堂课,于是,在准备PPT的时候,他就一条一条地列了下来,把自己当初从有创业想法到怎么去创业,组建和管理公司一直到上市,如何经历的,都做了分享。

最后一总结,孙陶然整理和完善出了整个企业生命周期里应该注意的36个原则。

与此同时,孙陶然也慢慢注意到,在很多行业,一些创业公司想一年创办、两年发展,三年上市,最后全部都失败了。很多人在第一次获得风险投资后容易搞多元化,制定特别宏伟的战略,把发展速度、指标定得特别高。

他深感惋惜:“其实企业发展是有自身规律的,现在新技术和新经济模式的出现可以加快企业的成长速度,但快是有一个极限的,完全不遵循发展规律、拔苗助长,最后欲速则不达。”所以,就这个意义上讲,创业是亟待一些指导、规范化的。

孙陶然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予创业者们以指导。于是,他正式把自己的《创业36条军规》发表出来,以飨众创业者。

与此同时,孙陶然也开始活跃于各创业服务机构现身说法。在他看来,自己企业做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去分享和回馈是必要的。

在孙陶然看来,创业可以分享的是经验、教训。

作为创新工场孵化的第一个项目,点心(北京风灵创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创业服务的获益者。点心CEO张磊从百度出来自己创业之后,也是机缘巧合认识了李开复,在艰难的创业初期,点心的办公室就设置在以前的创新工场的办公室第三极大厦。而后,创建7个月的点心即获得了金沙江创投的千万美元融资,之后,点心又几经转型。这缘于张磊的思考,离不开创新工场的助力。就在记者截稿前,点心正在进行B轮融资,传闻或被百度收购。创新工场的“长子”也算得上“功德圆满”。

实际上,据记者了解,另一个一直默默做事的创业者,也就是在朋友的撺掇下参加过一次创业大赛之后,才获得了风投的青睐的。正是那笔资金,帮助他在如今的路上更加如鱼得水。如今,他收了心,不再参与各种创业秀和活动了,只是时常学习那些创业导师们的思想方针,鞭策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坦承,这已经足够了,“融到资金凭借的是运气,经验才是长足的财富”。

孙陶然的看法也类似,创业者们从他人身上,从创业服务机构里互相学习和总结经验是可取也是必要的。

不能复制的是路径百转千肠各不同

经常受邀请担纲创业大赛评委的孙陶然在2012年的下半年也开始纠结。

他也见到了太多的创业者,一创业时就进入到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孵化器里,最后变成了向国家申报基金,向政府申报补贴,反而忽略了市场。他也看到一些创业者一忙创业比赛忙得就是大半年,大家热情高涨、斗志激昂之时,创业服务里真正好的模式不多,仅有的已经开始过火。

“我想我应该有所拒绝。”孙陶然说。创业服务如何商业化运作,这其中的度实则很难把握。如何才能真正帮助到创业者,在且行且看的同时,他在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温室里面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所有的参天大树都是在荒郊野岭长出来的,温室孵化对企业成长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如果温室过于安逸,这个企业就会被扼杀,孙陶然对我们说。在他看来,创业服务业有必要存在,但是过度的创业服务对创业是非常有害的。

而且,现如今,创业选秀、孵化真正成就的企业少之又少。创业与孵化之间并非百分百对称,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点像男女之间的恋爱,“很难说按照计划孵化一批,其中10%计划成为10亿规模企业最后一定会达成,创业服务本身带有特别大的变数。”孙陶然说。

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本来是想做中国的Y Combinator。可是李开复退步了,他发现,在国内,孵化器模式并不像大家设想得那样美好,国内的创业、投资环境和大洋彼岸完全不同,成功不可能大批量复制。而且,当他单纯地成为了一些人质疑的“复制师”、“误导师”,也偏离了自己想要的方向。

实际上,各类创业服务能够提供给创业者的经验和裨益十分有限。和理论上的创业导师相比,国内创业者需要更多的是自身的实践经验和阅历。各类创业服务机构云集,创业者们真正的创业过程还得自己去实践。各类创业选秀层不出穷,若创业者能偶尔参与一下也尚可,但如果把大量的精力倾注于此,便是得不偿失。

当年复制美国的创业选秀类节目,《赢在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也掀起了不小的风浪,但实际上,最后成就的成功者少之又少,很多人质疑,《赢在中国》其实捧红的是一众明星评委。

纵览中国商业史,几乎没有哪个创业者不是历经摸爬滚打才历练出来的。孙陶然就指出,创业者一开始就得自己去跑,去经历,去感知创业的苦,包办,复制从某种程度上是宠坏了他们。更何况,每个人,各个行业其实也各不相同,即使能搭得一桥少走几步弯路,但真正每个人做的事情,身处的行业,时机也都各不相同,需要创业者自身去担当,去体味。

成功不能复制。小米公司创始人兼CEO,同时也是天使投资人的雷军一语道出创业服务里投资环节的真谛,他在选择投资时更多的是看人,而不是看项目。因为,创业项目可以复制,但每个公司的创业路径各不相同,每个人的创业特质各不相同,机遇、环境也都各不相同,要想成功变数太大。

复制师、魔鬼催化剂需要卸妆的创业秀

现如今,仍然有无数的创业者们争先恐后地涌入创业的大军。

除了寻找各个复制导师,参与各种大赛之外,如今火得一塌糊涂的创业咖啡馆似乎也是他们的好去处。因为,在创业咖啡馆里,有很多投资人常驻。

而在被称之为车库的创业咖啡馆里,我们不可以忽视的也有这样一种景象:推开厚重的大门,迎头而来的是数双贪婪,关切的目光。

咖啡馆里没有咖啡香,很多创业者们在做着急于证明自己,或者急于收获一笔投资的美梦。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很多人都和和马丁·路德一样,有着一个梦想。不过,关于创业的梦想,有人是为了理想,有人则是为了财富。很多人都在想着通过创业一夜成名,在某一艳阳天遇到一个颇具慧眼的投资人,潇洒地投给自己丰厚的money。因为价值观的导向,他们把自己装入了自己想好的一个模式里,就等着“一朝成名”。

可当越来越多有志于创业的人们在创业选秀的舞台上侃侃而谈,他们得到的就不是更多的机会,而是更加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

张明是李开复的崇拜者之一,大学还未毕业的他就梦想着要创业。毕业之际他根本不去找工作,而是跟父母软硬兼施要过来了10万元,几经折腾花光之后,他也没再找工作,如今终日在家打游戏混日子。别人问起,他最多说一句,自己选的项目不好。

张明的确看到了自己同伴们的成功,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之下,创业确实显得容易得多。一些创业者,单纯地凭借一个APP的或功就能够叱咤风云。在速度至上、快者为王的互联网行业里,他的不少同行们笃信创业的真谛在于押中下一股台风将在哪里刮起,并早早地占好位置,积极去寻找导师们、投资人的关注,期待着那天一起被带上天。

但是他却不明白,成功也需要梦想和坚持去铸就,成功也需要机遇,如今的市场有着高度的复杂性,创业并非简单复制,复制其实和创新相去万里。更多踏踏实实创业的人并不热衷于各种创业选秀和拜见各位创业导师,他们是真正把培训营、孵化器当作自己的一个家、一个圈子,促使自己去粗取精。

张明也不清楚,很多人已经把天使投资变成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天使投资人王啸就对我们直言,所谓的创业培训,创业选秀大部分都是为了找项目。“最终确实能增加一点成功率,从大的范围来讲,比如在资金流显得重要时得到些帮助,应该怎么设置,通用的规律还是有用的,但是具体的业务方面很难说,只能是在一些股权设计、行业搭建,普遍规定上听一听。”

为项目找到通道,这其实是眼下创业复制工厂、创业培训营、训练营的终极目的。

在此目的下,其实中国的创业服务业也必须得历经“成长的烦恼”。创业导师不是“复制师”,天使投资人的助力更不是“魔鬼催化器”。

尽管,中国的创业环境已经越来越好,全新的创业服务产业正在准备蓄势而发,从创业选拔到孵化,培训,到对接创业与投资,大家都在摸索中以求得更长远发展,但这一产业链要完善还显得任重而道远。

即使如当下的硅谷那般,创业服务一条龙,完全形成了产业链,成功也不可能复制,诚然,每个人都蕴藏着成功的潜能。然而,人人都创业的时代也不是最好的时代。根据硅谷法则,9成的创业公司会倒闭,90%的孵化器将失败,投入的资金将没有回报。

中国的情势也相差无几,很多人看到去年中国成立的创业公司有120万家,但他们却忽视了死去的创业公司也有100万家。

上一篇:改写行业格局 下一篇:李宁杀死“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