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课程教学问题的反思

时间:2022-07-27 04:43:17

大学数学课程教学问题的反思

摘要:大学数学课程是高等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对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很多,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依然存在,如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以及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实际教学进行反思。文章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学问题;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72-03

一、引言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数学课程是高等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对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科学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大学数学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些问题仍十分突出,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等。这使数学课程既没有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预期的提高,也没有对专业课的学习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从目前我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反思,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

二、当前我校大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观念问题。20世纪以来,数学对高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和各门学科的进步都起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但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普遍远远落后于实际。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数学科学现状和未来方向委员会主席B.E.ruvid说:“很少有人认识到被如此称颂的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在我国更是如此。现在我们对数学教育的认识还是过多倾向于“工具性”的理解上。由于过分强调“专业教育”,所以数学的教育就是“为专业服务”,忽略了数学在培养人的素质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教师问题。当前数学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教师“注入式”教学,学生“接受式”学习。教师每次上课基本按照复习上一节的内容、引入新课、讲解本节内容、提问、分析、练习、小结的模式进行。这种一次又一次枯燥的机械训练,不仅单调乏味,缺少活力和感染力,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3.学生问题。和同一层次学生相比,如今的学生质量已大不如以前。现在的学生普遍养尊处优,缺少克服困难的精神,对数学畏难心理较重,问题稍微复杂一点,计算繁琐一些,学生就等着老师来做,依赖性较强。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缺陷,心浮气躁,过分重视计算,不注意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虽然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很重要,但不知数学有什么用也不知怎样用,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对大学数学教学问题的反思

尽管关于上述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很多,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可见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较大偏差,所以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当然这不仅仅是教学方面的问题,还有学生自身、教学管理和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原因。这里仅从教学的角度来讨论。本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还是有可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1.转变教学观念。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毕竟是教学的实施者和引导者,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到学生和课堂教学。在教学理念上,教师首先要密切数学与实际的联系,还原数学来源于实际的本来面目,让学生感觉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其次,要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并不多,但所受的数学训练,所领会的数学思想方法,却无时不在发挥积极的作用。只有促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让学生受益无穷,真正发挥数学的教育作用。

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大学数学对理工科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生的专业素质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数学素质,数学素质达不到要求,专业素质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高度和深度。学生毕竟年轻,视野有限,不可能深刻认识和体会到数学对自身素质潜在的巨大影响,但是作为教师,至少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说的就是数学对培养严格的逻辑思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大多数学生将来不会成为数学工作者,但是思维的严谨性和周密性作为一种重要素质对他们将来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是需要的。(2)培养创新精神。数学是人类理性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晶,体现出巨大的创造力,是人类创新的锐利工具。无论是数学知识的应用还是发展,都需要研究新问题,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需要创新。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创新精神对我们每个人、每个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3)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数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准确无误的概念,作为推理出发点的命题必须清晰、确定,推理过程的每一步都必须明确可靠,容不得半点含糊,整个认识过程必须前后一致而不允许自相矛盾。正因为如此,数学成为人们一种典范的认识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客观地认识事物。学习数学的过程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科学态度,而且体会到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勇气和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坚持真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这种精神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

3.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问题是我们教师最应该反思的问题。如果说大学数学的深奥和抽象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那么机械的“灌输教育”确实无法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如果一个人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力量,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从而全力以赴、废寝忘食;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目前,我们数学教学的最大缺陷之一就是没有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极其抽象和深奥的数学课程来说,一般很少有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以及人格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如果教师能改变单调的数学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还是可以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的。

(1)丰富内涵,充分展现数学的魅力。应该承认,大学数学的高度抽象、严谨和极其广泛的应用决定了教学的难度,也决定了很多学生望而生畏。数学的教学却让很多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学方法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内容通常拘泥于教材和教学大纲,整堂课就是公式、定理和计算,使数学看起来枯燥、乏味、刻板、脱离实际,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在讲清楚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丰富其内涵,引导学生挖掘数学内在的东西,使数学知识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怎样展现数学的魅力呢?数学本身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和巧妙方法,课堂上可以举出许多生动的引人深思的例子。例如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可适当选择部分相关史料。如历史上著名的概率统计学家泊松、高斯、伯努利、切比雪夫、辛钦、费歇尔等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贡献;在讲微积分时,可以举微积分在几何学、力学和天文学中大显身手的例子:人们用微分学理论发现了哈雷彗星;一些长期被人们认为束手无策的难题如瞬时速度问题、曲线长问题、曲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问题等等迎刃而解。在讲解线性方程组求解的问题时,可通过一系列问题:方程组是否有解?如何判断?如何求解?目前的解法有什么缺陷?如何改进?等等,让学生体会其中极其朴实、简洁而又巧妙、严谨的逻辑思维。还可以从学生的专业背景选择实例讲解数学的广泛应用。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数学,真正做得启迪心灵、开阔思维、感悟真理、激发热情。

(2)活跃气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数学课堂就是无数的定理、公式和计算堆积的做法,改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是必须的。还有一个对学生影响非常大的问题,就是课堂气氛。我们都深有体会,沉闷的课堂使学生感觉味如嚼蜡、兴趣索然,对本来就难学、不愿学的数学更加提不起兴趣,希望早点下课;而如果置身于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况完全不同。此时学生感到很开心,心理没有负担,即使课程再难,也听得津津有味,一节课下来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所有学生都向往的,所以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不必过于严肃,语言可以轻松些、生动些、幽默些,在引入问题时还可说些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问题,制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学习。虽然不是一下就能学好,但是至少心理上减轻了负担,感觉数学没那么生硬、遥远和可怕,愿意学习数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好数学,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四、结束语

要改变大学数学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不仅需要教师有很强的业务水平和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还需要学生和教育管理工作者齐心协力、不懈努力才能完成,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参考文献:

[1]袁功林,王中兴,朱光军.高等数学教法与认识[J].广西大学学报,2009,31(2):149-150.

[2]苏哲斌.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3,(1):42-43.

[3]李大潜.漫谈大学数学的目的和方法[J].中国大学教育,2009,(1):7-10.

[4]韩华,王卫华.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育,2007,(12):21-23.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下一篇:《信号与系统》课程中时域频域分析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