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六忌”

时间:2022-07-27 04:04:29

班主任工作“六忌”

〔关键词〕 中学;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六忌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8—0023—01

“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班主任的工作意识却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对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六忌”。

一忌喋喋不休。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会打着关心关爱的幌子,把有些不是问题的问题“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使学生不厌其烦。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意识,我们要相信他们有“自我净化”的功能。而且,我们都知道,现在独生子女最大的困境就是“盯”他的人太多了,正如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所说的:“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可见,关心到极致和无缝隙就是伤害,所以,英国诗人查尔斯·兰姆在《发怒》一诗里说:“实时实地地发怒,自有一种庄重。怒气要发的有理,持续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如果时间再长,就会演化为恨怨。”因此,我认为班主任的训导应当讲则讲,还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才好。

二忌审美世俗。这一点作为教育很重要,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让孩子通过教育发现世间的“美”。但是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教育困局:孩子天真无邪地来到学校,最后“伤痕累累”地离开了学校,为什么?就是因为孩子的审美倾向被“应试教育”扭曲了。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我们的言行举止包括服饰发型,对孩子的审美观都有极具重要的“引领”价值,否则,就会出现像孟子见了梁襄王的后果: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老师因为审美世俗,就丧失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三忌不善学习。要想做好教育,就必须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让知识不断地获得更新、积淀和提升。教师仅仅依靠几年前或者十几和几十年前的那些旧知识,在今天孩子的面前就会显然力不从心。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求孩子读书自己不读书,是最没有底气的要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怎样做到终身备课?这就是读书,每日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现在学风日下,与社会、与我们自己不善于学习是有关的,“己所不欲难施于人”,道理就在这里。先生要永远知道的比弟子多,他才崇拜你,让他觉得我们的教育内容永远是新鲜的,一切均源自于读书,不断地读书学习。

四忌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很致命,不让学生随地吐痰,教师却随便吐了;禁止学生抽烟,教师却在公共场合抽了;不让学生大声喧哗,教师却在公交车上大呼小叫了等等。现在的孩子很精明,什么都逃不过他们好奇的眼睛。所以,做老师实际上是个“夹着尾巴做人”的职业(曾仕强《周易的智慧》),走在街上你要体恤乞讨无助者,车上你要让座给老弱病残者,因为好像总有学生的眼睛在打量我们的言行举止,考量我们的道德修养。

五忌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老师最可怕,就是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我们常常发现一个现象,我们作为大人总是跟一个小孩过不去,学生稍犯一点错误,就请家长、找学校、写检查、再停课,没完没了,实质是典型的以强凌弱、滥用权力。我建议大家学学魏书生老师的“松静匀乐”(松—身体放松、静—心里宁静、匀—呼吸均匀、乐—精神快乐),一定给孩子一个“自我修复”的缓冲区,在教育上永远不要一句话砸死而没有退路。

六忌自以为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开放和多元,特别是获取信息的便捷和容易。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比成人更善于通过现代媒体猎取信息,也更好奇。我们自以为是知识的化身、真理的象征,权威的代言人,实际上在今天学生的眼里,有些“知识”早已成了小儿科、过时货,我们却还沾沾自喜地卖弄。事实上,从某种角度而言,也有很多事是学生启发了我们、提升了我们,教学相长才是永恒的教育真理。

上一篇:微信自媒体“钱途”躁动 下一篇:谈师爱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