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韵曲水长

时间:2022-07-27 03:34:42

济南的文化,因历史而精彩。

济南的历史,因文化而生动。

寻根溯源,这份精彩和生动,还得从一个叫吴金鼎的28岁小伙子那一弯腰说起……但济南文化并不保守,在形成了文学与曲艺两大品牌之后,仍不断创新。

源于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8年4月4日,28岁的吴金鼎来到济南,准备考察汉文化平陵古城,在经过龙山镇处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鸭鹅城”的黄土高阜时,不经意间一弯腰捡到了一些陶片贝壳、兽骨等物,无意中发现了一座原始社会的古城遗址。

1930-1931年间,考古人员两次对此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石制工具。技术分析表明,这里不仅存在着座龙山文化(距今4500-4000年)的古城,而且还有一座夏代刚期(距今3900-3500年)的古城。龙山时代的古城,城周约2公里,面积20万平方米:城墙东、西、南三面平直,北墙向北凸出,大致为方形。这是继仰韶文化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又一重大发现。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又有很大进展。龙山文化遗址面积六七万平方米,地层分为两部分,下层堆积较厚,出土的龙山文化遗物,上层堆积较浅,出土文物中有刀、箭头齐国刀币等是周代遗物。出土的石器骨器多为生产工具,如石斧、石刀、石镰、骨锥、骨梭等,标志着当时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

这样说来,老济南,就不好说它有多老了。4000多岁高龄的城市这在整个世界上恐怕也不多见。

文学曲艺两大招牌

从城子崖到历山脚下,说起济南文化源远流长,人们会想到《诗经》里那首叫做《大东》的诗篇,会想到李清照。辛弃疾、王士祯、马国翰,会想到“厚重里有潇洒,淳朴里有灵秀,平凡里有器用”的济南文化性格……不过,这些都离普通百姓太远。文化的形式是多元的,文化的本质终归还是属于民众的、民间的。

济南素有“曲山艺海”之称。一个山、一个海、同样是济南文化特性的真实写照:山一样的深邃,挺拔,海一样的阔达、兼容。自北宋起,济南就是词曲杂唱的盛地。当时有一个叫李苏苏的女艺人在济南表演曲艺杂唱。苏苏姑娘很红,红彻市井与官绅两界,就连当时齐州太守祖无择都大捧其场,写诗赠之赞之:“歌妙累累若贯珠,历城惟祗数苏苏。何当更唱阳春曲,为尔今宙倒玉壶。”元明以来,济南词曲杂唱更是名家辈出。“嘉靖八子”之――明代济南人李开先就曾广泛搜集市井小曲,辑成《市井艳词》一书刊印流布。他在晚年编撰的《词谑》一书,记录了不少当时济南地区传唱的民歌俗曲。

济南人更应当感谢清末的刘鹗。他用一部章回体的《老残游记》,把个济南号称“曲山艺海”的盛况描绘得淋漓尽致,黑妞、白妞这两位“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的姑娘,把济南梨花大鼓艺术推到了高峰。刘鹗对自己的描写也十分满意,他在自评中写道:“王小玉说书,为声色绝调,百炼生著书,为文章绝调。”白妞王小玉“楚楚可怜,歌至兴酣则又神采动人,不少羞涩”(清师史氐著《历下志游》外编卷三)的演唱风格,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因而,白妞黑妞被誉为“红妆柳敬亭”。

民国以后,济南说唱艺术更加繁荣昌盛。上世纪20年代相声传人济南。当时在济南较有名气的相声前辈,是撂地于大观园的来福如,而在济南说相声最造的则是1933年]2月30日去世的崔金霖。来福如长女来小如是济南最早的女相声艺人,也是全国最早的女相声艺人之一。那时,由于济南曲艺曲种交流频繁,地方曲目繁多,人们口耳相传,已有“书山曲海”之誉。当时的济南曲坛,南词北曲荟萃,高手名家云集。作为说书场的书茶馆,多集中于城西繁华热闹的商埠区,如新市场,大观园,劝业场以及趵突泉等处。

历史上各种曲艺门类大都曾经荟萃泉城,一大批土生土长的优秀曲艺品种,都曾以精湛的表演技艺,浓厚的地域特色享誉海内外。到了近代,有一种说法,叫“北京拜师,天津练艺,济南踢门槛”,就是说,北京是曲艺的根据地,要学看家本领真功夫,就往京城里跑。学成后跑码头,要上天津卫长长胆气,如再能淌过济南府“曲山艺海”这片江湖深水,就可以踢开“门槛”,穿州过府,走遍天下都不怕了。

勇于创新

文化是一个城市品牌的灵魂,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也是城市文化不断升华的过程。4。00多年的厚重文化,没有成为这座城市的赖以自恋的“包袱”。于是,在济南,国际文化博览会、幽默艺术节,京剧《李清照》、国际摄影双年展、书博会、园博会、全运会……纷纷“粉墨亮相”,博得了经久不息的喝彩声。

《粉墨》其实是一场观赏性、震撼性极强的艺术表演剧目,这出剧目“创造”了一个新的剧种――杂技剧。由济南市杂技团打造的这出杂技剧至今已上演场次已达三位数字,每场观众多达千余人。有的观众连续观看多场,称一生从未看过如此精彩的演出。《粉墨》不仅征服了中国观众,而且多次走出国门,让那些老外也着实敬佩了一把。许多人已经把济南的《粉墨》和桂林的《印象刘三姐》,杭州的《宋城千古情》,苏州的《梦苏州》相提并论,认为这是展示济南文化魅力的视觉盛宴。

《粉墨》登场,一种意象,两种艺术。伴随着悠扬的京腔京韵,代表京剧四大行当的生旦净丑粉墨登场,并款款走下舞台,给人以古今对接,时空转换的艺术美感。该剧以京剧折子戏的形式来表现,融合了民族传统艺术,现代造型艺术和当代舞蹈风格,音乐既取材京剧音乐元素,也有现代音乐风格,服饰则结合了京剧传统服饰和现代霓裳的特点,营造了一台亦古亦今、精美绝伦的演出。据称,这种对接在国内外杂技舞台上还是首次。

历史会渐渐老去,而文化则会永远生动!

一个生动精彩的城市,永远会充溢着光荣和梦想!

上一篇:菜香历山下 下一篇:现代“活”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