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密度在营林生产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27 01:43:30

林分密度在营林生产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森林工程的开发与利用,森林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乱砍滥伐和森林环境污染已经导致了部分森林失去了调节机能,需要在漫长时间中才能够恢复,营林建设已经刻不容缓,通过营林改善树木的生长环境,提高森林资源的覆盖率。林分密度是营林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只有科学的控制好林分密度才能够促进树木的快速生长。文章对林分密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做出了分析。

关键字:林分密度;营林生产;具体应用;内容分析

森林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在森林中具有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分布,这不仅有利于经济建设利用,还有利于全球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但是近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森林的利用量不断的增多,多元化的森林经济建设,也给林业资源环境带来了较大的负担,需要通过营林建设来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其中林分密度就是营林建设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间密度的合理规划,有利于林业空间结构建立和植物培育种植。

一、林分密度在营林中的内容分析

在自然环境中,森林的分布情况没有特定的规律之分,在单位面积上树木的数量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在自然选择的影响下,可以总结出不同的林分密度会产生不同的木材供应量,林分密度较大,树木间隔较小,在一定的土壤、水分和阳光环境中,树木之间的竞争激烈,往往不能够满足植物的正常生产需求,植株较小,含有病虫害的材质较多。而在林分密度较大的区域,树木的枝干比较粗壮,有利于经济建设利用,但是单位面积中树木的含量过小就浪费了土地资源的使用。因此,在营林建设中,合理的控制林分密度对于森林的可持续建设和经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的种植培育才能够实现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

二、林分密度作用

1、林分密度根据所种植的树木种类的不同、种植环境的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在不同的种类树木营林建设中,需要对 原始森林中树木的分布 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出单位面积中树木的数量、生长情况的对比,并总结不同树木的生长特点,如云杉种植中,云杉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的生长提点,越是靠近顶端的枝叶越能够富集养分和水分等,促进树木向更高处生长。这种具有顶端优势生长特点的树种林分密度比较相似,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分析效率。在环境的影响中,不同的树木对于水分、阳光的依赖性不同,有的不喜阳光,有的喜旱养。如在旱养环境中,林分密度对于植物的生长影响较大,工作员要根据环境具体分析,总结出林分密度在林业种植中的重要影响。

2、密度对直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在一定的树木间开始有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还表现在直径分布上,总的规律是密度加大使小径阶林木的数量增大,而大中径阶的数量减少,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立木的单株材积决定于树高、胸高断面积和树干形数3个因子,密度对这几个因子都有一定的作用。密度对树高的作用如前所述是较弱的。密度对于形数的作用,是形数随着密度的加大而加大,但是差数也不大。

由于断面积和直径的平方成正比,直径受密度的影响最大,因而断面积就成为不同密度下单株材积的决定性因子。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规律与对直径生长的作用相同,林分密度越大,其平均单株材积越小,而且较平均胸径降低的幅度要大得多,其原因基本上来自于个体对生活资源的竞争,也是在干材林及中龄林阶段表现突出。

3、林分的蓄积量是其平均单株材积和株数的乘积。这两个因子互为消长,其乘积值取决于哪个因素居于支配地位。大量的密度试验证明,在较稀的密度范围内,密度本身起主要作用,林分蓄积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三、根据林分密度的作用进行应用分析

1、我国林学家吴增志提出了合理密度理论。他应用现代植物生理学和种群生态学的理论与研究手段,在从林分密度与光能分布、光能利用效率、光合作用产量角度证明了合理生产结构存在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物种、长时期、宽密度跨度的试验观测研究,进而从密度与光能作用、密度与生产结构、生物量积累密度与收获量等三个层次水平上,完成了合理密度形成机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

2、在林分生长初期,应在上限合理密度内采用较高的造林密度。根据合理密度原理,我们在林分通过造林密度的选择、幼林抚育管理、疏伐、问伐等一系列方法使其第一次进入合理密度范围开始,就应该通过多次调节,使林分始终保持合理密度生长,这样达到主伐期时就能获得最好的收获量。我国早期对杨树、落叶松、杉木等的一系列试验有稀植的人工林具有较大树高生长的结论。在一定的较稀的密度范围内,由稀到密对高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在过密的状态下,密度大对高生长又起抑制作用,但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于树高的影响较小。

密度对直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在一定的树木问开始有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还表现在直径分布上,总的规律是密度加大使小径阶林木的数量增大,而大中径阶的数量减少,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3、密度对木材的解剖结构、物理学性质、化学性质也有影响。一般来说,稀植使林木幼年期年轮加宽,初生材在树干中比例较大。对树质有不利的影响。如稀植杉木林中早材的比例增加,由于早材的管胞孔径大、胞壁薄、壁腔比加大,使木材密度、抗弯强度、顺纹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均降低,木材综合质量下降,但也有一些树种,如落叶松、栎类,在加宽的年轮中早材和晚期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对材质影响不大,对散孔材阔叶树,年轮加也没有什么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材质不同的目的要求,如对云杉乐器材,要求年轮均匀和细密,应在高密度林分下培育。

4、林木根系的发育与全树的生长状况及全林的稳定性有很大关系。林分过密不但使林木地上部分生长纤细,也使根系发育受阻,这样的树木易遭风例、雪压及病虫侵袭的危害,林分处于不稳定状态。至于林分过稀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要视地区条件而论。在生长条件较好的湿润地区,只要树木能在其他植物(单、灌、藤等) 竞争中站得住脚,即使孤立木也能正常生长。在水分不稳定的地区,林木需要有一定的郁闭度才能保证林木在群落中占优势,并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因子影响,如林分过稀,迟迟不能郁闭,会降低其稳定性。在极端干地区,旱生树种有首先发育庞大根系的适应性,只有稀林( 从树冠的郁闭的角度看) 才能正常生长,而且从水量平衡的角度看,干旱立地条件下也不允许林分密度过高。

结语:最适密度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随经营目的、培育树种、立地条件、培育技术和培育时期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数量范围。为了确定林分密度,就要弄清林分密度与这些因素的关系。由于初始密度是形成林分各个时期密度的基础,所以更应引起关注。

参考文献:

[1] 张启宏.试论林分密度在营林生产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4).

[2] 徐加方.林分密度在营林生产中的实施要点初探[J].农家科技,2014(09).

[3] 陈继鸿,许先望.营林生产中林分密度对其影响的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1(22).

上一篇:做有温度的新闻主播 下一篇:浅谈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灾与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