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27 12:32:06

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通过语文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字,从拼、读、写一步一步积累,培养了我们如今所具备的文化涵养、对知识的了解以及不断学习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的强大动力,因为有创新能力,生活才丰富多彩。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一个关键。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分析如何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教学方案

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创造力可能与生俱来,但是后天的培养更为重要。考虑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小抓起。小学语文作为识字认字的基础课程,对小学生的创造力形成具有关键作用。

一、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营造课堂氛围,提供学习机会

1.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小学生活蹦乱跳,好奇、贪玩,课堂上自制力不够,容易开小差,被一些别的东西吸引,正是由于他们具有这些特性,因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创造力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心理学表明,自由最能激发人的潜力,创新教育的任务有很多,其核心就是学生的心理安全和自由,所以,建立一个师生平等、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很重要。当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就应该尝试着丰富课堂内容,让语文课程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教授《黄鹤楼送别》时,教师就可以边放一些类似《高山流水》的中国古典音乐,边让学生进行朗读,音乐营造出的依依惜别之情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外,在教学如《黄果树瀑布》这一类写景的说明文时,我还推荐看视频的方式,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2.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学问就是边学边问,不懂就问,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把自己当做主体,可以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带领他们自主学习并且学会独立思考,不懂的再辅导。只要他们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对待知识便会不断求索思考,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另外,教师应该提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变换角度来发问,更深入挖掘教材扩展其中的广度,使学生思维更活跃。教师赞许学生的独特领悟,他们才会更乐意创新,提高创新素质。再者教师应鼓励质疑,当学生对一个问题与教师出现不同意见时,要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民主、和谐气氛的体现,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发展,应对此行为予以表扬。

3.包容学生的错误

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对于一些问题的回答在教师看来会显得非常幼稚,对此教师应该持包容的态度,并帮助学生纠正其中的错误。因为这些答案都是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嫩芽,包容并鼓励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应有的做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怕犯错,当出现问题时,教师需要及时为学生指出他们错在哪里,并帮他们纠正思想上的误区,这不仅能提升语文课的授课效果,更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4.课外提升实践能力

理论知识是用来实践的,故小学语文教学应与实际紧紧相连,一旦脱离,理论的存在只是空壳。只在课堂上学习课本,知识面会很狭隘,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扩展视野,清晰思路。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知识再渊博,不用于实践,就是读“死书”。把学习和实践综合起来,学生才会发现实际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

(二)探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想

1.研讨教学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阅读方法,最后展示成果,由教师来指导评价。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尽情利用、发挥,把知识与实际结合。例如,《诺贝尔》一文,教师在课前可以先询问学生诺贝尔是为了什么而发明炸药的,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理解诺贝尔为造福人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最后让学生就诺贝尔“为发明炸药而投入整个生命幸福吗”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达到了深化教学的作用。

2.比较教学

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将比较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但如此一来学生便只能得到结果,唯有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比较的过程中去,才能真正达到比较教学的目的。学生除了可以比较学习成果,还可以比较各自的方法,互相学习优点,进而达到互相进步的目的。这一方法在唐诗的学习中最为有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对唐诗的理解说出来与其他的学生进行比较,进而使其发现在理解上的不足,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整合教学

正所谓“百川东到海”,学生平时学习的各门功课的知识就像一条条河流,唯有将它们整合起来才能成为一片广阔的海洋。但小学生的整合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在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的同时,还要仔细发现他们在整合中表现出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指正。

4.指导教学

在指导学生时,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浅至深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具体途径有三条:直接告诉学习方法、转化优良教法、点拨和引导。学习的能力是不断积累起来的,要懂得模仿和如法炮制,找到正确的路子。必要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指导,避免学生走弯路或者错路。

二、小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

(一)提高社会竞争力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从小抓起,这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时展中不遗余力地发挥作用,也使他们在强烈竞争中占有很大优势,不至于栽跟头。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也能站稳脚跟。

(二)增强创新意识和理念

永远对生活保持着质疑的态度是创新不竭的动力,就像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便去追溯其根本原因进而发现“万有引力”一样,从小培养学生爱动脑、爱提问的意识,是保证其创造性思维持续增长的重要前提。

(三)发散思维,自主学习

语言的学习在小学阶段是很关键的,这个时机,任何语言效果都能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单一的解题公式和单向思维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更应该趁这个时候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总之,创新是社会持续发展和进步的灵魂。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管对其未来的发展还是社会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起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发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助祖国的教育事业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李燕青.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学周刊:中旬,2013(7).

(责编 张亚欣)

上一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体系探析 下一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