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疑质理促进思维

时间:2022-07-26 10:44:27

援疑质理促进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2810-01

古人云:“读书贵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意思是,学则须疑,疑则当思,思则知进。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应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质疑,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循循善诱、启人心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正被广大教师所运用,但仍有部分教师授课如同老牛拉破车一样,可谓艰难耕耘、独唱主角。他们认为自己的学生启而不发,对学生采取“硬挤、硬灌”的办法传授知识,结果,师生均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死水一潭,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更谈不上教学相长、拓宽学生的思维。在实践中,我充分挖掘有利于学生活动的各种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释疑,取得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如在讲授《岳阳楼记》一文时,文中有“浩月千里,浮光跃金”一句,而书上的注释为: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着的光闪着金色。这时有学生提出:“皎洁的月光照在湖面上,怎么会变成金色的呢”?月光、湖面、金色怎么也搭配不到一起呀?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我当场采取踢皮球的回避方式让学生思考,有回答是因为湖水的含沙量大,有的回答是滕子京所附的画面中的景物所致;有回答是由于湖水的波动产生了视觉混乱,不一而足。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上,我就因势利导,所谓“跃金”,就是湖水波动时好像金子在跳动,这里,作者借助的不应是金色,而是借金子的跳动来写湖水被微风吹拂时的动态美,与下面所写的人的活动突出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相映成趣。其意思应为: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微波荡漾,像金子的跳动那样美不胜收。学生顿时茅塞顿开,这样,通过质疑,就把师生们的思维以“山穷水尽”的地步带到“柳暗花明”的境界之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环节精彩纷呈,既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又启迪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有“口干舌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一句,我就提出疑问,“诗人杜甫此时为什么叹息”?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为被群童抢去的茅草”。我进一步启发:“诗人叹息的仅仅是被群童拾去的茅草吗”?经过我的投石,班里的气氛好像掀起了千层浪一般,讨论轰轰烈烈,争论各抒已见,有的回答为茅屋的漏雨而担心,为请人盖茅屋而费心,为自己一贫如洗而伤心,为天下百姓而忧心,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集思广益,归纳总结:诗人在这时悲叹的不单单是“茅草”;还有为自己的飘零衰老济世之才的理想难以实现;有为群童的生活贫困,有为天下寒士的痛苦受冻;有为国家因遭受“安史之乱”而导致的衰败局面。此时的杜甫虽然很穷;但并不独善其身,而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因此,这叹息之声,是在那动乱年代诗人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的流露。通过这样的质疑,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主题深度和广度的理解。

教有法,但无定法。要想搞活课堂教学,对待学生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质疑,不仅要给学生“金子”,还要教会学生“点金术”。这样才能启迪、活跃学生的思维。

上一篇: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辅导员的角色及策略 下一篇: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