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水环境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26 10:18:05

达州市水环境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水环境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水污染却在持续加剧。四川虽然是水资源大省,但时空分布的不均匀导致水资源的利用难度很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的紧缺已经严重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达州市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快发展,特别是天然气能源化工基础建设,城镇人口快速增长,水环境风险因素逐步增加,水环境承载力不足已成为可持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拟从环境质量现状、污染源分布、环境容量分析、环保设施建设等方面论述该市可能面临的水环境风险,并提出预防和减缓对策,为其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字]环境保护 水环境 风险分析 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79-3

达州市位于四川东北部、渠江水系州河中游,是渝鄂陕结合部重要中心城市。全市现有总人口680万人,城区常住人口约49.9万人,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上游14.6公里为罗江水电站大坝,下游37.6公里为金盘子水电站大坝。本文分析的水环境范围为上游罗江大坝至下游金盘子大坝河段及其支流,污染源调查范围为该河段两岸及支流的相关流域。

1 城市环境现状

1.1 水环境质量

州河由东北流向西南,蜿蜒穿城而过。采用标准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2011年上游对照断面(肖公庙监测断面)水质符合Ⅲ类水值标准,水质良好。城市控制断面(车家河监测断面)和下游消解断面(万家河监测断面)基本符合Ⅲ类水值标准,但枯水期氨氮等指标有超标现象,如粪大肠菌群指标参与评价,控制断面和消解断面均为劣V类水质,水质相对较差。

1.2 区域污染源分布

1.2.1 工业污染源

城区周边主要工业源有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园区、通川区工业集中区、达县杨柳垭工业配套园区和达州钢铁集团公司等,共有钢铁、化工、印染、农副产品加工、火电等工业企业98家,工业废水年排放量1486.4万吨。化工产业园区位于达州主城区南面,距城区约6公里,规划面积30 km2,依托达州丰富的天然气和硫磺资源,发展能源化工产业,是达州主要工业区。已入驻工业项目和生产业项目55个,协议总投资24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3.4亿元。建成投产有齐鲁石化30万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项目、达州玖源40万吨合成氨/45万吨尿素项目、达兴能源50万吨甲醇/20万吨二甲醚项目和110万吨捣固焦项目、福达焦化25万吨机焦、瓮福达州磷硫化工基地一期工程、励志化工氟硅酸综合利用项目等,废水由园区废水处理厂统一收集处理。通川区工业集中区位于城市上游的魏兴镇,距达州市主城区17公里,园区规划面积13.88平方公里,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物流业为主,已有10余家中小企业入驻,园区规划建设废水处理厂,废水经处理后排入州河。达县杨柳垭工业配套园区在主城区与化工产业园区之间,规划面积2.74平方公里,主要建设汽车城、机电加工基地、创业孵化园及专业市场,废水依托城市污水管网收集后由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州钢铁集团公司位于主城区西南侧,已与西城区相连,年产粗钢300万吨,年排放废水676.7万吨,为达州境内最大工业企业。

1.2.2 社会生活污染源

达州市主城区及周边沿河乡镇共有常住人口90.3万人。其中老城区19.9万人,西城区11.8万人,南城区18.2万人,其他22个沿河乡镇共有常住人口39.9万人。主城区排放生活污水2642万吨,产生化学需氧量12937吨、氨氮1585吨。已建成日处理能力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垃圾500吨的填埋场1个。由于该市地处盆周山区,经济欠发达,城市基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污水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能力和收集率均较低,处理率仅59.05%,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州河。

1.2.3 畜禽养殖农业面源

区域内规模化畜禽场253个,生猪、蛋鸡、肉鸡的出(存)栏量分别达48.2万头、11.43万羽10.62万羽,污染防治设施普遍简陋,多数采用化粪池或沼气池等简单处理后排放,部分养殖场甚至沿河建设,无任何污染治理设施。通川区和达县每年流失化学需氧量6582吨、氨氮548吨。

1.3环境容量分析

州河是渠江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1165 km2,实测最大流量11800m3/s,多年平均流量205m3/s,最小流量1.21 m3/s,平均比降0.4‰,实测最大水位变幅26.22m,多年平均径流量64.6亿m3,多年最枯月平均流量26.5m3/s。采用一维水环境容量模式测算,罗江大坝至金盘子大坝段的理想环境容量为化学需氧量13024吨、氨氮1232吨。2013年2月,对该段河污染物总量来源进行专项监测,结果表明生活源占入河总量的63%,工业源占11%,支流带入占8%,主河道上游带入占9%,其他污染源占9%。

2 水环境风险分析

2.1 环境承载力不足的风险

2.1.1 生活源污染排放量持续增长

根据《达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2015年主城区城市人口将达到100万人,2020年将达到130万,2030年将达到160万年。2015年以减排目标要求的污水处理率85%测算,2020年和2030年分别按照污水处理率90%和95%测算,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将持续上升。由于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在2015年前生活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已超过水环境容量。

2.1.2 工业园区建设缺乏支撑

各工业园区在编制规划和进行环评论证时,以当时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环境可行性分析,并未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对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核定化工产业园区、通川区工业集中区和达县杨柳垭工业配套区等3个工业园区可排放化学需氧量2728吨、氨氮382.3吨。从目前城市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已出现部分指标超标情况分析,水环境承载力已接近极限,现有条件下并无富裕的环境容量支撑工业园区建设。

2.1.3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不容忽视

“十二五”期间是农业现代化大发展时期,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214亿元,肉类总产量达到90万吨,畜禽养殖总量将年均递增5%,规模化养殖比重年均增长3.4%。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增长,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势必进一步加剧,生活、工业、农业污染叠加效应会更加明显,如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进行削减,城区将面临水环境容量不足、下游水质超标的严峻局面。

2.2 事故性排放的风险

区域内主要分布有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园区、通川区魏兴工业集中区、达县杨柳垭工业集中区、以及达州钢铁集团公司等工业企业。

2.2.1 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园区

多为新建化工企业,规模较大,硫酸、液氨、磷酸、LNG、液硫、煤焦油、苯、甲醇、二甲醚等危化品多,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有36个,构成重大危险源的项目有19个,一量遇到火灾、爆炸、管道泄漏等意外事故后影响范围大。瓮福达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励志化工、兴达化工等企业还产生大量的含酚、含氰、含氟的有毒有害废水,如企业违法偷排、漏排,或事故性排放,将对地表水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由于园区工业废水由废水处理厂统一集中处理,能到一定起到缓冲和预防作用,减少水污染事故的发生,企业认真落实各项环境措施后,发生环境风险的可能较少,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可接受的。瓮福达州化工有限公司的尾矿库和磷石膏库特征污染物为氟化物、pH,防渗处置不当,可能影响周边地下水及污染地表水,当渣场、尾矿库及回用水调节池发生溃坝、垮塌,所排放废水将对州河水质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2.2.2 通川区魏兴工业集中区

重点以食品、医药、机械、仓储物流四大产业集群为主,主要承接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加工、医药制剂、饮片生产(不含生化、合成药)、机械制造(不含铸造)和仓储物流等产业。由于区内无重大风险源,在落实环保措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后,环境风险相对较小。

2.2.3 达县杨柳工业配套产业园区

园区定位为建设汽车城、机电加工基地、创业孵化园及专业市场,废水量小,由南城区污水排管网收集,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对州河水体造成的环境风险也相对较小。

2.2.4 四川达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该厂紧靠州河,现已形成年产200万吨机焦生产能力,回收利用焦炉煤气生成苯、焦油以及利用焦炉煤气生产甲醇,甲醇生产能力10万吨/年。厂区内拥有大量的苯、焦油、甲醇等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如发生危化品泄漏,将对州河造成较大不利影响,环境风险相对较高。炼焦过程中产生大量酚氰废水,年排放量约为96万吨,如非正常排放会对州河水质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2.3 境外污染输入和交通运输风险

2.3.1 境外污染物输入

明月江、铜钵河等支流入境以前已受到严重污染,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挥发酚等多项指标超标,为劣V类水质,经沿途乡镇生活源、畜禽养殖面源等污染,进入州河时已达不到Ⅲ类水质标准。在州河上游的宣汉县和万源市境内,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建设多座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其中仅普光净化厂为亚洲最大的高硫天然气净化企业,年净化天然气达120亿方,年产硫磺达220万吨。天然气勘探时,钻井液易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钻井废液池垮塌可造成事故性排放,在净化和输送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泄漏等风险。

2.3.2 交通运输风险

由于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和硫化工基地的建设,区域内大量的硫酸、磷酸、甲醇、烧碱、氯气等危化品需要运输量。达州市是川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襄渝铁路、达成铁路、万达铁路、达渝高速、达万高速等重要交通道路在此交汇,过境转运物资量(包括危化品)巨大。同时,由于地处山区,地理环境特殊,主要河流两侧均有铁路和公路伴行,州河及其支流上有几十座桥梁横跨,存在交通事故引发水环境污染的风险。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达州城区水环境资源有限,就目前污染物治理技术水平和该市环保基础设施投入能力而言,水环境容量相对不足,难以支撑城市远期规划目标。工业企业在落实环保设施和风险防范措施的情况下,发生环境风险的概率相对较低,其风险处于可以接受水平。但四川达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部分老企业,紧邻河岸,污染治理设施设备落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事故风险的可能性相对较高,需进行重点监控和防范。区域内地形特殊,危化品输送量大,存在交通事故引发的环境风险的可能,需对重点部位和环节进行排查和防控。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达州市存在水环境容量不足等风险,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大环保建设投入,加强环保监管,削减污染排放,严防事故发生,以确保水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 对策措施

3.2.1 统筹规划环境资源

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工业、畜牧业等专项规划时,应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进行深入研究,在充分掌握资源禀赋条件和环境特点的情况下,结合城市、工业、农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分配环境资源要素,合理使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

3.2.2 适当控制中心城市规模

达州市所处的州河,上下游建设梯级水电站,河道全部渠道化,流速减慢,自净能力减弱,环境承载力下降,区域内水环境容量有限,不足以支撑城市规划的长远目标,为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应适当控制中心城区人口的增长速度和最终的发展规模。应充分利用巴河和渠江富裕环境容量较大的有利条件,采取更加分散的组团布局,以解决局部环境容量不足的问题。

3.2.3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的,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扩能改造,对旧城市实施雨污分流,新建的城区同步建设污水管网,提高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污水处理率,减少生活源排放强度,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人口承载力。

3.2.4 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严格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行业、企业,大力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与设备,重点推进电力、冶金、建材、焦化、苎麻和纺织等行业的整治。推进工业集中发展,新上或配套项目必须进入工业集中区建设。转变畜禽养殖方式,落实禁、限养制度,推进养殖场雨污分离和粪液分离、配套干粪有机肥生产和废水农田利用设施的改造,减少养殖业污染物排放。

3.2.5 加强重点风险源监管

加强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环境执法监管,督促企业完善治理设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维护管理,确保设施设备正常稳定运行。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督促企业制定环境预案,落实环境应急措施,杜绝和防范污染故事的发生。

3.2.6 加强风险应对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加强部门联动和跨界联动,规范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加快化工产业区、罗江库区、金盘子库区水质自动站建设,提升预警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配备应急装备,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依托大型企业和社会专业应急机构,建立政府、企业与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化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队伍。

参考文献

[1] 刘宏.镇江市水环境安全评价及风险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0.

[2] 谢翠娜,许世远, 王军,等.城市水资源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5:163-168.

[3] 胡二邦.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4] 韩丽娜.浅析当前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及改善措施[J].科技资讯,2009,2:155.

[5] 任晓明,王园,夏健伟,等.苏州高新区化工企业的水环境风险源评估[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2,9:5-8.

[6] 刘茂,任军平,张宇.危险品公路运输风险分析方法及应用[J].风险管理,2005,12:33-42.

上一篇:基于电镀废水中铜、镍的回收技术研究 下一篇:区域性企业污水纳管监测分析与再利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