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参与式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督导作用

时间:2022-07-26 10:15:34

《经济法》课程参与式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督导作用

摘要: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主宰者。教师组织学习活动的实质就是要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和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组织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经济法》课程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模式,就能有效发挥教师的督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督导下主动学习、愉快学习,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 参与式教学 教师 督导作用

一、提高自身素质是发挥教师督导作用的前提

督导作用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的组织、监督、指导行为。根据目前高职院校教育现状分析,随着扩大招生规模,学生素质日趋下降;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传统授课模式难以接受,抵制情绪明显,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学生的专业意识不强、文化基础差、贪图享乐、懒惰涣散、沉迷网络等多种因素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改革,学校大力提倡参与式教学是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更是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传统的、不合理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打破传统,任务艰辛。学校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固然重要,但是课堂教学改革最终还是依靠教师来完成,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发挥教师督导作用的关键。

《经济法》课程参与式教学中教师的督导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活动时间,严格限制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分配必须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严格控制,要给予学生主动学习、发挥潜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活动空间,改变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教学双边活动,最终使学生愿意学习、愉快学习,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种目的。三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好学生独立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有序的、认真的、高效的自主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二、编写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是发挥教师督导作用的关键

参与式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教材的所有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进行参与式教学,而且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安排才能完成。参与式教学过程中,让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主宰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督导地位的树立与否关系到参与式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做好参与式教学,发挥其督导作用,关键在于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行之有效的、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

《经济法》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基础理论课,虽然不是核心专业课,但是《经济法》课程对一个将要从事会计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非常重要,所以《经济法》课程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专业课。可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参与式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本人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全面细致的推敲,掌握了很多相关知识和技能,制定出了参与式教学在《经济法》课程中的教学方案。教师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按这个教学方案讲课,也在以后的推广工作中发挥借鉴和参考作用,因为它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督导作用,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造了时间和空间及环境。

具体实施此教学方案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课堂与课外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互补,督导与主动学习的默契。师生只有遵循上述基本原则,才能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总结、修改和实施教学方案是发挥教师督导作用的有效途径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教师的课堂角色随之也不断变化,以往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难于适应新的发展。任何一个研究成果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知道它的正确与否,参与式教学在《经济法》课程中的应用成果也不例外,必须在推广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在《经济法》课程中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更不是一两节公开课和示范课了事,长期坚持是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的最终工作原则。继续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督导作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设计好每一节课,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总结十分重要,不进行总结的教师不会有大的进步。教师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因素,进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经济法》课程参与式教学中,教学方案的实施是教师要遵循的一般原则。该教学方案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达到的目的和任务而设计的初步方案,是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理论性概括,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教师在实施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观察和记录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督导作用的设计是否合理,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学生参与度的设计是否符合实际,存在哪些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教师、教材和学生特点;教学目标与任务是否完成等众多问题必须在现场进行观察并在第一时间做好记录。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理论,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全面检查、修改、补充教学方案,从而达到符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师讲课特点。实际上,总结课堂教学工作和修改补充教学方案的过程就是教师继续学习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督导作用的过程。大家知道,参与式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但是实施过程中还是依靠广大教师,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低、设计方案和督导能力差,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因此,《经济法》课程参与式教学中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和修改补充教学方案是优化教师督导作用的最佳途径。

综上所述,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模式,主要依靠教师的高度责任意识、扎实的专业知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高超的组织能力和督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霞,谭谦章.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与效果评价[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陈健,蒋莉苹.参与式学习的基本原理研究[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1,(2)

[3]王桂朵.参与式教学法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2)

上一篇:火电厂发电机组常见电气故障维修与预防 下一篇:关于采煤机电缆拖曳方式的优化改进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