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26B型滤棒成型机生产运行速度控制评价分析

时间:2022-07-26 07:35:17

ZL26B型滤棒成型机生产运行速度控制评价分析

[摘 要]在卷烟企业中,滤棒成型机运行速度对滤棒各项物理指标及外观质量有直接影响。统计技术提供了大量分析工具,使评估滤棒成型机运行速度具有数据支持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通过对不同机速下滤棒吸阻、圆周指标进行假设检验,可以有效判断对应机速下质量控制情况并进行改进,以达到稳定滤棒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假设检验;过程能力指数;滤棒成型机速;滤棒质量

中图分类号:T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079-02

滤棒质量直接关系到卷烟内在品质,影响滤棒物理指标的因素众多,对滤棒成型机速的研究发现调整机速对滤棒有直接影响,统计分析工具为调整滤棒机速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假设检验,可对不同机速下滤棒吸阻、圆周指标的差异性分别做出判定,对制定合理的机速具有明显的意义。

1 材料与设备

材料:批量生产的某牌号滤棒中随机抽取;

设备:ZL26B型滤棒成型机。

2 测试与分析

2.1 取样检测

通过对机速为5500支/min生产的滤棒进行取样检测(30支),再对调整机速为5000支/min的滤棒进行取样检测(30支),检测数据如表1。

2.2 建立假设

H。:σ21 =σ22 H1 : σ21 ≠σ22

进行假设检验需要判定滤棒机速调整前和调整后滤棒物理指标有无差异,即判定两个总体方差是否有变化。

原假设H。为调整机速前和调整机速后滤棒吸阻方差无显著变化。备择假设H1 为调整机速前和调整机速后滤棒吸阻方差有明显变化。

同理可设:H。:σ23 =σ24 H1 : σ23 ≠σ24

原假设H。为调整机速前和调整机速后滤棒圆周方差无显著变化。备择假设H1 为调整机速前和调整机速后滤棒圆周方差有明显变化。

2.3 数据分析

利用软件Minitab16.0中的F-检验,对机速调整前和调整后的圆周、吸阻分别做双样本方差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分析结果如表2和表3。

2.4 结果分析

F-检验双样本方差分析的结果可由P(P-value)得到。P值的含义是反映实际观测到的数据与原假设H。之间不一致程度的一个概率值[1]。P值越小,说明实际观测到的数据与H。之间不一致的程度越大,检测结果也就越显著。一般情况下将P值与显著性水平α比较,若小于α,则认为发生了小概率事件,拒绝原假设;若大于α,则不拒绝原假设。

通过计算出的数据可看出:对吸阻的F-检验P=0.046

3 结论

经以上分析判定,滤棒机速分别在支5000/min与5500支/min时,滤棒吸阻与圆周的标准差有显著差异,即不同机速滤棒质量(吸阻及圆周)的波动情况不一致。

4 改进建议

在其它条件和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建议调整滤棒机速以稳定质量。机速的调整可根据对取样滤棒进行过程能力指数计算,通过对滤棒圆周和吸阻的过程能力进行分析。

4.1 不同机速下吸阻、圆周的过程能力评价

4.1.1正态性检验

通过Minitab绘制出的图形化汇总可看出,四组数据P值均大于0.05,服从正态分布。

4.1.2绘制控制图

利用Minitab绘制出子组变量控制图Xbar-s,判断滤棒质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从控制图可以看出,没有异常点出现,可判定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4.1.3在过程受控情况下,计算过程能力指数

通过对不同机速的滤棒吸阻、圆周进行系统的过程能力评价,得到在机速为5500支/min时,吸阻的CPK =0.82,圆周的CPK=0.86;机速为5000支/min时,吸阻的CPK =1.30,圆周的CPK=1.26。

4.2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滤棒机速在5000支/min时滤棒质量比滤棒机速在5500支/min时稳定,因此建议在满足产量的前提下机速设置为5000支/min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1] 袁卫,庞浩,曾五一,等.统计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于善奇.质量专业常用统计技术[M].华龄出版社.2003年

上一篇:加强燃气计量输差管控 提高企业效益 下一篇:浅谈项目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