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位大学毕业生自我同一性确立的研究

时间:2022-07-26 07:22:47

关于一位大学毕业生自我同一性确立的研究

摘 要:同一性问题是青年期的核心问题,青年期阶段要解决的危机主要是获得同一性,克服同一性扩散。大学毕业作为青年期阶段的重要转折点,意味着大学生的心理社会合法延缓期的结束。此时他们的自我同一性是否顺利确立,对大学生人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研究分析,剖析大学毕业生在自我同一性确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意图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确立 自我同一性扩散 同一性整合

1. 问题的提出

自我同一性是艾里克森人格理论的重要概念,在艾里克森看来,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的自我必须保持一种同一性感,即自我同一性感。这一复杂的内部状态包括四个部分:个体性、整体性和整合性、一致性和连续性、社会团结性。自我同一性表现了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个人的主体方面与被动方面的统一,自己的历史任务与个人愿望的统一等方面。艾里克森提出,同一性问题是青年期的核心问题。青年期阶段是儿童期向成年期发展的过度阶段,这个阶段所要解决的危机主要是获得同一感,克服同一性扩散。个体必须在七个方面,即时间前景对时间前景的扩散、自我肯定对自我意识过剩、角色试验对消极同一性、成就预期对工作瘫痪、性别同一性对性别扩散、领导的极化对权威扩散、思想的极化对理想扩散取得整合,人格才能得以健全发展。

在人生发展的前四个阶段,个体懂得了他是什么,能干什么,也就是说,懂得了他所能担任的各种角色。在青年期阶段中,个体必须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自己及社会的知识,最后致力于一种生活策略,即是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这是达到自我同一性的关键因素。个体在此阶段开始探索将“我”整合或统一,这个整合或统一的过程就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过程。如果个体能认同自己和接纳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的连续感;也能够认同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异,认同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维持一种清晰的,在内部各成分及在时间上的广延性上具有一致性的自我的知觉,这就达到了同一性。个体就能确认自我,并为自我设立一系列不同层次的他对之倍有信心的期望;他的人际关系就能协调、融洽;他就能有良好的自我知觉,能对别人对自己的和自己对自己的知觉吻合一致感到有信心他能感到自己是为社会所接受的。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由于青年期是在各个方面摇摆不定的时期,个体必须试图从他旧有的同一性和价值体系中推演出新的自我概念,引导出有意义的与社会要求相一致的目标和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一旦出现失调,家庭、学校和社会所提供的经验无法发展他明确而一致的性别角色、社会角色、职业角色的话,就会导致他无法认识自己或确认自我,自我处于一种毫无布局的扩散、弥漫状态,他的自我同一性就无法确立,从而引起同一性扩散。同一性扩散的个体一般会一个能借以固着、同化的新的经验的参照系统,即缺乏一种认同的对象。他缺乏适应能力,往往要么顽固坚持,要么随意附和,具有很大的惰性。日本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小此木启吾概括了关于同一性扩散,勤奋感的扩散症候群的六个特征;同一性意识的过剩,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与他人的距离失调,时间前景的扩散,勤奋感的扩散,否定的同一性的选择。布隆森(Bronson)则指出同一性扩散的青年的四种相互关系的特征:在过去与现在的自我之间缺乏连续感,高度的焦虑,现实表现出的自我的主要特征很不确实,关于自我的感觉变化无常。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作为青年的发展课题,它能否顺利完成,是每一个个体在其一生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青年只有顺利解决了同一性危机,确立积极的同一性,才能形成忠诚的品质,否则他将可能以惊人的力量来抵抗社会环境。

2. 研究的程序

2.1 研究的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唐某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本科女生。

2.2 研究的方法

2.2.1访谈法

这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

2.2.1.1访谈的对象

研究者以一对一的访谈方式,分别多次对唐某及其同学、朋友进行访谈。

2.2.1.2访谈的内容

研究者根据艾里克森有关自我同一性确立所须整合的七个方面的内容编制了访谈提纲:与唐某谈话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关于她对自己性格、人生态度、与家人以及同学朋友的关系、家庭教育的影响、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今后的打算等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理想、所面临问题的认识;与唐某的同学、朋友的谈话则主要涉及他们对唐某的性格、品德、人际关系(包括与父母、同学、朋友、老师等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以及他们对唐某的期望。

2.2.2 观察法

研究者采用自然观察和选择观察两种方式,从以往日常生活中对唐某的不随意观察和研究过程中对其有关方面的特定观察,获得了对有关唐某的认识和评价。

2.3结果与分析

2.3.1结果

2.3.1.1 在性别同一性、领导的极化、思想的极化方面同一性整合较好

唐某在确立自己的性别角色,处理与异性的关系上表现恰当。她的人际关系协调、融洽。她具有典型的中国女性的品质:乖巧、勤快、细心、懂得关心和照顾别人、责任心强。习惯于通过观察他人对待异性朋友的方式,习得各种经验,并以自己认为恰当的方式对异性表达出来。

在对待权威的态度上,唐某通常是以一种借鉴的方式听取权威意见,有自己的主见。在自己确信正确的时候坚持自己做法;而在缺乏经验方面则会虚心请教有关人员,接纳并学习他人的意见和方法。

唐某一直强调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要有所付出,才可能有所得。她认为没有无缘无故的收获,所以一直为自已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她认为必须能为社会做出一些有用的事,自已才能获得快乐,才能活出自己的价值。对于那种期望不劳而获、游戏人间的人,她表现出一种鄙夷的态度。

2.3.1.2 在时间前景、自我肯定、成就预期、角色试验等方面表现出同一性扩散的倾向

处在即将毕业,工作却仍未落实的境地中,唐某对自己表现出一种自我怀疑的态度。一直以来,唐某都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她都是一路顺利地走过来的。但是直到大四下学期,在经历了考研失利,找工作又多次碰壁的情况下,她觉得自己似乎没有自以为的那样优秀,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社会上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而社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自己又较为欠缺,一切似乎都得从头学起。这让唐某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在这种情况下,唐某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她希望坚持自己的一直以来的梦想,成为一名教师,这也是她父母对她的期望。可自己的专业在学校中受重视的程度较小,因此机会也较少;另一方面,对于其它可从事的行业的工作机会相对较多,可自己在这些工作所需的能力方面却有所欠缺,且从性格上分析也不适合这些工作。同学和朋友也认为她适合教师的职业。

毕业迫在眉睫,这使唐某变得非常慌乱,在两种选择之间好感到不知所措,她无法确定自己应该自己定位在哪个方向之上。十多年的寒窗苦读,最终却未能求得一份适合如意的工作,这让唐某不得不怀疑自己过去学习、生活方式的适当性,失去了现在与过去之间的一种连续感,对自己的认识也变得模糊。

2.3.2 原因分析

唐某在自我同一性确立诸方面的整合情况各不相同,经研究分析,其原因如下:

2.3.2.1 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和亲子关系是帮助唐某实现部分同一性整合的关键因素

唐某在性别同一性方面整合较好,这与她的家庭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其父母均不善言辞,对她的教育常使用“身教”的方式。她自小从母亲身上习得了作为一位女性应有的各种品质,而父母和谐、融洽的相处以及他们之间互敬互爱的态度也让她确立了对异性恰当的观念。

唐某善于接纳权威意见的表现则与其父母民主的教养方式不无关系。在唐某的家庭中,各家庭成员间关系平等,父母对她表示出充分的信任。在面对有关她的种种选择时,他们通常是先告诉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然后让她自己作出决定。自小获得的这种信任感使她也表现出对他人和自己的信任。

另外,唐某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其父母影响也极大。她的父母均是依靠踏踏实实地工作才一步步达成自己的目标的,他们对唐某教育也一直强调“努力”“勤奋”的重要性。唐某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也顺利达成了自己各个阶段的目标,这就使好对“努力”“勤奋”的重要性形成了肯定的态度。

2.3.2.2 时间前景与时间前景扩散的危机是影响唐某同一性扩散的主要原因

唐某在临近毕业时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过程中表现出了对自己认识的不确定,职业角色定位的两难选择,以及对未来工作预期的消极认识。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时间的紧迫性。正是由于离毕业愈来愈近,她的心理社会合法延缓期即将结束,到时她就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去履行在社会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工作,作为一种最能实现其社会责任和肯定其社会地位的手段和途径,却到今仍未得到落实,所以才致使她变得如此慌乱,各种矛盾心理也就由此产生了。

3. 讨论

3.1唐某自我同一性确立问题的解决对策的提议

对于唐某自我同一性确立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还是需要她能在危急中保持镇定,毕竟慌乱只会使自己乱了方寸,更加无法理性地解决问题。唐某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她肯定“努力”、“勤奋”的品质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也一直这样去做。“教师”是她梦寐以求的职业,也是亲人、朋友对她的期望,如果她能坚持不懈地寻找下去,相信总会有用人单位接受这位执着的人才。重要的条件是她不能急于求成,而需要一份耐性去坚持,并在这一过程当中不断地提高作为教师所需具备的各种素质。而在寻找和等待时机的时间里,她也可以充分利用余下的时间学习其它的知识,使自己在其它工作所需的能力也尽可能得到训练和提高。即使将来无法从事教师的职业,在其它工作领域也比较容易谋职,两者其实并不矛盾。

归结起来,就是需要唐某从整合“时间前景与时间前景扩散”着手去解决各方面的同一性的可能扩散。只有在成功地实现其时间前景与时间前景扩散方面的整合的基础上,其他各方面的扩散情况才能得以扭转。

3.2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重要意义

本研究针对的只是众多大学毕业生中的一员,但从其身上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是在这个整体中普遍存在的。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他们在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过程中本已存在许多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而在即将毕业的这样一个特别时期,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其解决方式是否恰当,也将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大学时代是青年的心理社会合法延缓期,青年学习并试验各种角色,形成各种本领,利用这一时期触及各种人生观、思想和价值观,尝试着从中选取一些,再检验一下是否符合于自己的东西。经过多次反复循环,从而决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将来的职业,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当大学生处于即将毕业的时候,意味着他的心理社会延缓期也将结束,此时如果他的同一性仍未得到确立,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职业、理想等仍感到茫然或迷惑不解,他也就将无法顺利履行自己在社会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对于作为社会这一集团的成员的任何个人而言,都将可能导致他的自尊受到损害,结果则会使他愈来愈丧失自我同一感,对于自己的家庭和他人为他所提供的以为是恰当和称心的角色表示轻视和怠慢的敌视,或者逐渐夸大了自我表象与他在其他人眼中的形象的差异,产生同一性扩散。

3.3 关于大学毕业生自我同一性确立的教育建议

虽然每个青年都需要确立其新的同一性,但并不是说同一性是单元式的“全或无”的,实际上,同一性的模式有相当大的差异,不同的群体的青年人依不同的影响,包括来自由亲子关系到文化或亚文化,特别是社会评价的变化的作用的不同而不同。同一性的确立过程是否相对简单或复杂,依赖许多因素,如各种被加以综合认同的数量和适宜性,个体的选择以及社会赋予青年人的角色的差异对青年人的要求的难度等等。在我们这个迅速变化的复杂社会中,同一性的确立会相对的困难,而且可能是积极的或消极的。有些人可能会为了避免、阻止达成一种使其感到空虚、无能的同一性,而形成不恰当的不为社会价值所接受的越轨的同一性,这种消极的同一性并不代表人的潜在的真实的自我。有的青年人无能于接受社会赋予他的期望与角色,为避免由此导致否定自我,他以拒绝这些期望和角色的形成,即反对社会来支持自我,得到自我同一性;另一方面,不恰当的同一性还可能由于某些消极的因素而造成。如果一个人在确立积极的同一性时失败,他则会为此感到内疚或恐惧,他可能害怕失败和由此被轻视,害怕由此产生的内疚而禁锢自己的进取心,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价值,表现出过多的不必要的退缩,进而感到对自己的失望,于是演化出一种消极的同一性。

鉴此种种,大学毕业生的自我同一性确立问题必须引起各方面力量的足够重视。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主要培养自主、自立、自择、自助的能力,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从而寻找出最佳的确立自我同一性的途径;另一方面,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也必须调动起来。学校老师应主动关心、帮助毕业生全体,给予他们方法上的指导和感情上的支持;父母的情感理解对子女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的解决更是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社会教育方面,则应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个尊重的主流环境,为这个特殊的群体顺利形成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个平台。

参考文献

1、[美]艾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孙名之 译.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96~99

2、张日升.青年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66~174

3、王垒.青年心理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97~111

4、叶浩生 主编.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69~370

5、傅永春.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理论评述.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90(8):55~62

6、刘笑盈.艾里克森与心理历史学.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88(10):43~44

7、余潇枫.自我与人格.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95(10):39~44

作者简历: 梁萍,女,1983年10月出生,汉族,广西合浦人,2004年6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校心理教育专业,教育学学士,现在华南师范大学在职攻读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

上一篇:网络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下一篇:缩短与“学困生”的心理距离,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