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学生受挫原因分析和耐挫能力培养

时间:2022-07-26 07:07:03

职中学生受挫原因分析和耐挫能力培养

摘 要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又是人生旅途的 “多事”之秋。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在这个时期矛盾的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往往会因为交友不慎,情感遭受打击,学习遇到困难等因素心里感到迷惘和不安,导致心理障碍,这些问题积累久了,遇到某些特殊诱因,,就会产生与我们教育目标相抵触的心理和行为,给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加强职中学生受挫原因的分析和耐挫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中学生 受挫 分析 耐挫 培养

一. 职中学生受挫原因分析

职中学生受挫的原因包括外在与内在两方面,凡是由于个人条件限制而无法达到目的原因属内在原因,个人条件以外的困难与限制属外在原因。

造成学生受挫的内在原因主要有生理、心理两大因素,因生理缺陷而造成的受挫,较显而易见;因心理因素而造成的受挫较为复杂,其中包括个体的能力、素质、性格多种因素。尤其表现在个人情感中受挫。职中学生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和心理开始发生变化,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和神秘感,容易引入早恋的漩涡。据北京市的一份调查显示,有50.4%的中学生承认自己有异性朋友,有一部分人已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这些苗头一旦暴露,随之而来的是家长的阻止,老师的干预,正常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离家出走或人身伤害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职中学生受挫的外部原因集中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这细胞中绝大多数是健康的,但也有不健康的。每一个学生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之中,但总有不能尽如人意之处。最易造成学生心理受挫的家庭原因有三类:一是家庭出现变故。如有的家庭天灾人祸,有的家庭重新组合或家中有亲人亡故,有的父母感情不和,父母离异或长期分居,父母违法犯罪等,处于这些家庭中的学生,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受挫感。二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个别家长缺乏教育常识,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子女要求过高或放任自由,溺爱娇惯,或简单粗暴。三是居住条件较差,环境恶劣,经济情况拮据,或家庭条件过于优越。

学生受挫的外部原因和学校的管理与教学方法也有直接关系。其中较为突出的有:粗暴的教育方式,陈旧的教学方法,以及难以达到的高难度要求。

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对于辨别能力较差的中学生,社会上不正之风,不当的宣传等反面影响,和学校里的正面教育往往形成强烈的反差,影响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感。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学生受挫的原因,目的在于帮助受挫学生从不

良情绪中迅速解脱,调整和防止受挫情绪进一步发展与恶化;同时也有助于类似的学生避免一同的受挫。

二.职中学生受挫的危害性

遭受挫折的学生,如不及时的疏导教育,往往会产生不良心理状态。

自卑心理:受挫后往往会一蹶不振,情绪低落,产生厌学、厌世。

报复心理:对老师家长的批评,怀恨在心,侍机对他人进行报复。

逆反心理:自暴自弃,顶撞老师、家长,总与他人过不去。

嫉妒心理:自己受挫,对周围其他人有无名的嫉妒,有意伤害别人,偷拿别人的东西,对他人冷嘲热讽。

发泄心理:受挫后,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心中的郁闷无法排遣,通过破坏公物,打架等事发泄心中的不愉快情绪。

有一学生痴迷于网络中的虚拟世界,经常进网吧夜不归宿,发展到为了跟网友见面,偷了家里的钱离家出走,结果被骗财骗色,给家庭带来不幸。

有一高二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良,由于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从此一蹶不振,期末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点名批评,并受到纪律处分,从此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觉得老师同学都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感到人生凄凉,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无数事实说明:中学生因受挫带来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给学校和家庭社会带来了不幸,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势在必行。

三.加强耐挫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挫折本身并不可怕,问题是怎样去对待它,战胜它,以提高对挫折的耐受能力。挫折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耐受力强的人,挫折就像一台大熔炉,把他冶炼成钢;耐挫力弱的人。挫折就像洪水猛兽,给他带来灾难。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个体心里的耐挫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家长,学校和学生本人的长期共同努力。

1.家长应该注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1)家长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家长平时也会因工作、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遭遇挫折,当发生挫折时,家长要能正确对待,才能让孩子耳濡目染,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因此家长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否则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2)多学多看家教知识

我们许多家庭由于平时工作忙,很少能主动翻阅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有些家长家教方法已跟不上时代,这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及时了解目前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教育方法,以便在教育孩子时能得心应手。

(3)积极开展意志品质训练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增强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良药,家长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 要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境,及时引导,培养孩子面临挫折时的正确态度和应对策略,以不断提高孩子的耐挫力。

2.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教学内容

学生每天在课堂上度过的时间要占去他们学习时间的90%以上,学生大多挫折也都来自学习,因此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着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学科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克服学习上的挫折,学会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另外,科任教师要与班主任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处理各科随时随地发生的挫折。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可编写教材,采用演讲,讨论,辩论,游戏,角色互换,行为训练,自我展示,故事诱导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调节心态,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进行心理咨询。老师通过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分析,疏导,矫正,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调适能力,以适应外界的环境,促进其心理健康和谐平衡发展。

3.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挫折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于即将出现的问题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才能在挫折面前不慌不乱。学生还应学会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有了坚强的意志,就能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沉着冷静的对待挫折。同时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向父母,老师或知心朋友倾诉,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沉重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从中获得应对挫折的勇气和方法。

职中学生的心理现状令人担忧,而最好的办法是超前防范。学校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让学生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遇到挫折会产生烦恼,痛苦,甚至绝望,但经历挫折,才能提升生命的价值,我们要正确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还要对学生的家庭环境、个人气质、个性特征,成长历史作充分细致的了解,进行科学分类,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做好个别心理辅导工作。另外,还要注意细心地观实,善于捕捉学生细小的情绪波 ,及时掌握学生心态,防微杜渐,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能视而不见。有时问题发生了,教师要冷静沉着,宽严适度,多加以疏导,切忌、粗暴态度对待问题的当事人。

上一篇:浅谈奶牛春季的饲养管理 下一篇:议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