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之我见

时间:2022-07-26 07:02:46

化学学习方法的培养之我见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同时化学也是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学科,它与能源、材料、工农业、医学卫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的生态保护与检测、人类日常生活、国防建设都有紧密的联系。

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为他们今后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其他科学知识和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

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之前,都要给学生留预习作业,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通过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课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有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感受,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讲碱金属――钠一节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观察钠的保存方式、颜色、状态,用小刀切开感觉钠的质地等,让学生自己总结物理性质。再到化学性质――钠在空气中燃烧、钠在水中的反应,反应之前提示学生应该注意观察的几个要点。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

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学完元素周期律以后,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每讲一章主族元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们讨论、老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四、培养学生科学的解题能力

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离不开解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法。

1.审题是关键。审题时要注意把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题目的求解用简洁直观的化学语言转化成图式符号,排除与题目所求无关的干扰信息。

2.解题时还要反复理解推敲题意,学会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中的知识点、公式和规律等,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性。

3.验证解题结果,反思解题过程,解题结果是否正确,能否验证,如何验证?同时还可以多角度地思考本题的不同解法,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增强其辩证性和创造性的解题能力。

五、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这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过程。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学生,结合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同时,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学生思维,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生领入化学学习之门,在教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上一篇:学好英语的三把“钥匙” 下一篇:走进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