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对海洋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时间:2022-07-26 06:11:46

红树林对海洋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指出了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与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的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木本常绿灌木和小乔木植物群落,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为海洋生物资源宝库之一。我国现有红树林植物有19科37种,分别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香港、澳门、台湾等省和地区。在红树林湿地生态里,红树林群落与栖息鸟类、底栖动物、水生浮游动物等共同构成了较稳定的生物群落,和环境条件彼此构成共同生存、共同制约的独特海洋湿地生态系统。重点探究了红树林对海洋近海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其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红树林;海洋近海湿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03502

1 引言

位于海岸带的潮间带湿地属于海陆间缓冲带,为相当重要的湿地,其在海岸带生物多样化保护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无法替代的作用。红树林资源的保护、恢复和发展对保障沿海地区的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研究调查,广东、海南等地区的红树林群落结构遭到巨大的威胁和破坏[1]。早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沿海城市都意识到红树林的价值,为挽救被破坏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我国先后建立了6个国家级和12个省县级红树林保护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有计划恢复和扩大红树林的面积,收效显著。笔者重点就红树林对海洋近海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保护、恢复与发展的建议。

2 红树林对海洋近海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近海与海岸湿地发育于陆地和海洋间,为海洋与陆地彼此作用最强的地区,近海和海岸湿地生物多样化相当丰富,生产力高,而红树林沼泽分布于潮间带,湿地生态系统中红树林、潮汐沼泽和海草床可以通过植物体叶片的光合作用、根系对沉积物和天然碎屑的吸收存储大量的碳。并且,沿海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大气二氧化碳(CO2),除临时储存在叶子中外,其余碳将在木质和土壤中存储更长时间。潮汐使土壤处于湿润或淹没状态,抑制了微生物作用,减缓了有机碳的分解速率,使其在土壤中长期保持相对稳定,在降解污染、改善气候等作用[2,3]。

2.1 可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红树林湿地为海洋生物如底栖动物、鱼类、水鸟等的理想生活居所,红树林生产力高,林业凋落物为海洋近海湿地内生活的底栖生物、鸟类与鱼类等提供了丰富饵料,因而红树林垢浮游生物与底栖生物种类相当丰富,林下也为虾、鱼、贝、蟹类主要的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间接性地达到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之效果。

2.2 可降解有机物质与污染物,实现水源净化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海洋近海湿地水环境也遭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而红树林也被称作“地球之肾”在水源净化、生态保护中的作用相当大。红树植物抗污染机制较复杂,而其中较重要的一面即体内含有大量丹宁,让红树林在污染相对严重的环境里仍可生存。在红树吸收了重金属离子后,树体富含的丹宁分子可与其产生化学反应,促其失去毒性。红树林生态系统为红树林-细菌-藻类-浮游动物-鱼类等一系列生物群落共同组成的厌氧-需氧的多级净化系统,在这个净化系统里,红树林可借助吸附沉降、植物吸收等作用降解并转化污染物来达到改善水体质量的目的。同时,红树林还能清除掉污染里的大量氮与磷,当有害藻类进入红树林湿地后则无法适应该处环境,减少水产养殖损失,实现了水源净化[4]。此外,红树林复杂庞大的根系可吸收并降解水环境里的营养污染物质,将其储于体内建造自身,预防海水富营养化与赤潮发生,在海洋近海湿地水产养殖业的保护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我的桂山岛、淇澳岛、担杆岛等易发生赤潮的地区更应种植大量红树林。

2.3 美化海岸环境,避免海岸侵蚀

红树植物生长环境较特殊,树形奇特美丽,有漂亮的花与胎生胚轴,各种各样的指状根、支柱根、膝状根等,能发挥其它植物没有的绿化美化海洋近海湿地生态环境的功能,避免海洋近海湿地径流所带泥沙流失,实现促淤造陆,还可缓解海浪对海洋近海湿地的侵蚀。

2.4 可作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促进生物科学研究的进步

作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红树林对于物种的起源与进化的相关研究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据悉,通过有关药物学家、生活学家、化学家的系列研究、分离以及实验,已经从红树林得到一系列的红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有着极其重要的药用价值。由此可见,作为人类重要的生物基因库,相信伴随生物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以及对红树林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红树林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凸显出来。

3 红树林海洋近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与发展

3.1 将生态恢复理论运用到红树林海洋近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中来 生态恢复注重的是以恢复地点的实际情况以及目标多样性原则来进行适应性恢复,并将恢复和保护进行结合,并最终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就有学者针对红树林海洋近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展开了相应研究,多在理论上从苗木培育、造林方法、红树林宜林地的选择等方面展开,并在最后指出应该大力开展红树林海洋近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恢复。首先,必须要对群落内外环境进行重点改造。例如虎门红树林如今已经被隔离成为了孤立的斑块,这样不仅仅是限制了其发展,甚至有被持续侵占的可能,所以就必须要注重对红树林周围环境的有效改造,要根据需要以及自然条件来进行合土地的合理利用。其次,利用乡土植物改造。在2003年,就有相关报道指出无瓣海桑等外来物种会从危害本地种生存、侵占红树林的生存空间、排挤本地种等方面对红树林产生危害。最后,对其生态环境的整体改良。以虎门红树林为例,其半红树植物较少,就充分表明了其生态序列的间断性。一个连续的群落系列毕竟具有更强大的生态功能,这样对于红树林的生存具有更大的意义。红树林海洋近海湿地生态系统要想获得良好发展,同样依赖于海洋近海湿地环境的整体改良[5]。比如海岸的绿化、海水、污染源的整治等等。

3.2 多途径开展红树林海洋近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

首先,红树林作为一类特殊的资源可以作为生态旅游的内容加以合理利用,红树植物的胎生繁殖、支柱根、板状根、气生根和带状分布等是良好的科普教育的题材,若能进行广泛的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红树林,保护红树林。其次,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力量。政府应当对当地居民加强宣传教育,向他们普及红树林海洋近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是他们充分意识到这项工作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而自发地参与到红树林海洋近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工作中来。最后,还可以设置红树林巡查员,防止破坏红树林,监控有无病虫害的发生,入侵植物的发现,并对红树林的恢复情况做详细的记录,以便于调整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 权,马克明.红树林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趋势[J].植物生态学报,2015(3):283~299.

[2]傅海峰,陶伊佳,王文卿.海平面上升对中国红树林影响的几个问题[J].生态学杂志,2014(10):2842~2848.

[3]朱远辉,柳 林,刘 凯,等.红树林植物生物量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2014(4):515~526.

[4]彭逸生,周炎武,陈桂珠.红树林湿地恢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8(2):786~797.

[5]李晓菊,靖元孝,陈桂珠,等.红树林湿地系统污染生态及其净化效果的研究概况[J].湿地科学,2005(4):315~320.

上一篇:提高酒店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质量的... 下一篇:松华坝水源区牧羊河氮、磷分布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