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丹县提升造林绿化质量的思考

时间:2022-07-26 05:46:42

关于山丹县提升造林绿化质量的思考

【摘 要】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关系到我县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根据我县立地条件类型、顺应气候条件的变化,按照客观规律组织造林生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造林获得成功。

【关键词】植树造林;绿化质量;成活率;保存率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之所以成为国策,成为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仅因为它对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深远影响,还因为这项事业关系到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和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前提。从技术角度看,植树造林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把握和顺应自然规律方面不能出现偏差。近两年来,我县气候环境日趋恶劣、持续高温少雨,气象因素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给我县林业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立地条件类型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规律来组织造林生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造林获得成功。

1 处理好立地条件和造林规模的关系

造林生产是一项较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不按程序操作、违背自然规律必将导致造林的失败。要按规律安排造林生产,必须要有相当的人、财、物和科技投入作支撑,由于造林规模越大则投入越高,所以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去安排造林规模,而是要充分考虑自身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和劳动力情况,根据造林地的自然条件合理确定造林规模,否则,必将因投入不足和生产秩序混乱而影响造林成效甚至使造林失败。

2 处理好造林体制和科技创新的关系

施工设计是造林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只有设计科学合理,造林生产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首先,要适时做好施工设计。由于造林生产大多都是跨年度作业,所以施工设计应在造林前一年的6月底前完成,为雨季整地和其他生产做准备。其次,设计必须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选择造林树种(品种),尽可能地营造混交林,形成近似自然的植物群落类型,以增强林分的稳定性。第三,要选用良种壮苗,确定合适的苗木规格。良种壮苗是确保造林成功的前提,所以必须采用一、二级苗和优良种子育苗造林,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成活率。第四,要确定合适的苗木规格。苗木规格越大,需要的经营管理水平就越高,投入也越大,因此,除有水浇条件、具备较高经营管理水平营造的农防林、护路林和村屯绿化外,阔叶树一般不宜采用2年生以上的大苗造林,以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浪费。

3 处理好新旧造林观念的更替

提前一年雨季整地能够熟化土壤、蓄水增墒和清除杂草。据科学试验,固定沙地和黄土丘陵区提前一年雨季整地可提高土壤有效含水率1倍以上,由此可见,提前整地是确保幼树成活、促进林木生长的根本技术措施,甚至决定着造林的成败。但是多年来,我市各地忽视了整地作用,一是造林前根本不整地,在生荒地上挖坑栽树,导致土壤墒情差、水分无保证、造林难以成活;二是随开沟随造林,以开沟代替整地,土壤墒情得不到保证;三是整地季节不当,一些地区秋季整地,使整地的作用大打折扣。所以,今后造林要更新“造林就是挖坑栽树”的旧观念,树立造林必须整地的思想,除流动、半流动沙地外,造林必须提前一年雨季科学整地。为节约成本,要大力推广提前耕种一年代替整地的做法,在不致引起水土流失的地方要尽量以耕种代替整地,如此不仅效果很好,而且节省开支。

4 处理好一般服务和全程服务的关系

植苗造林成活的前提是苗木必须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就是苗木不失或尽可能少失水。目前,我市造林主要以外地购苗为主,因此,确保长途运输苗木不失或少失水就显得格外重要。由于从起苗到栽植过程较长、技术环节较多,苗木保湿操作起来费工费事,一些单位嫌麻烦就不按要求去做,造成苗木严重失水,这是影响我市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千方百计做好苗木保湿工作,做到随起苗随假植,不许过晌、过夜;针叶树运苗必须酸泥浆运输,乔木、灌木苗木要用苫布盖严运输,运到目的地后要在距造林地近、有井浇条件的地方假植好并灌透水;栽植时要少取勤运,到造林地后再立即假植,栽多少拿多少。

5 处理好质量和数量的关系

一是所有苗木造林前都要修根。即剪除过长根、损伤根和病虫害根,以便于苗根生长发育;二是杨树秋季造林必须用根桩苗,春季造林必须修侧枝,最好是掐头,以减少幼树蒸腾失水过多;三是凡裸根苗造林要用生根粉、根宝等拌泥浆蘸根,以有效保护苗木根系、诱发生根,从而促进成活;四是造林必须适当深植,使苗根尽可能栽植到水分稳定的土层;五是造林后要在植穴四周覆塑料膜,经济林树体则要套袋,以保护苗木周围及苗木本身水分;六是大力推广抗旱造林技术模式,如林粮间作以耕代抚技术、黄柳等再生植物沙障造林技术、杨树钻孔深栽造林技术、沙地杨树深松插杆造林技术,这样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6 处理好造林和管护的关系

造林注重“三分造,七分管”,管重于造是长期以来对造林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尤其像我市这样的半农半牧区,一方面要使幼林免遭牲畜和人为的破坏,同时还要进行林木抚育管理。首先要落实好林业生产责任制,千方百计地把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这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和提高造林质量的关键;其次,在大力宣传《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乡规民约,用制度约束破坏林地现象的发生;三是健全护林队伍,设置护林员,通过建立护林责任制,把每条林带的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头,同时,结合挖壕、围栏等封护措施切实保护好造林绿化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志新.转变观念、明确重点、不断提高造林绿化质量[J].国土绿化,2003(02).

[2]李纬,栾伟,孔繁华.关于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07(03).

作者简介

毛建军,男,1980年8月生,2001年甘肃省教育学院毕业,林业局工作,林业助理工程师。Emial:

上一篇:浅谈农村微耕机安全操作和维修保养 下一篇:鱼苗闷塘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