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艰难困境中诗意寻绎语文教育

时间:2022-07-26 01:55:52

在艰难困境中诗意寻绎语文教育

摘 要:审视当下的中学语文教育,当我们面对几次课本课程改革以及由之所彰显出的 教育教学理念时,欣喜于其既有成就的同时,一些必不可免的现象仍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艰难困境;诗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386-01

审视当下的中学语文教育,当我们面对几次课本课程改革以及由之所彰显出的 教育教学理念时,欣喜于其既有成就的同时,一些必不可免的现象仍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正是基于此,我们看到,就目前中学教育的各个学科之间,语文教学正处于一个尴尬艰难的困境中,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比较客观探求。下面就让我们进行探求,在不乏忧思的心路历程中追索,以期完成我们所渴慕的语文教育的大和谐,使得语文教育突破艰难困境,诗意的栖居在中学教学领域。

一、困境忧思

一般中学按照课程论的原理把学生该认识、该了解的知识分成各有特点、自成系统的若干门课程,形成分阶段、分学科、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育和教学的格局,其目的,说到底,就是让学生比较全面、比较充分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在众多的课程中,有一门课程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语文”。例如,学生物,就得以系统阐释有关生物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像材料作为教材;学历史,就得以系统叙述社会发展演变过程的文字材料或图像材料。语文学科当然也有自己的知识系统,如文字学、语音学、文法学、文章学、修辞学等等,但它主要不是以这系统知识作为教材,而是主要通过研读、诵读各体各类的典范的语言作品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学会听话说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训练并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准确地表达的能力。这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基本条件。这个条件,需要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就打好基础。从初中到高中,选文约有300至400篇,这些语言作品,内容十分广泛,而且带有综合性、形象性,它们涉及到中外古今的社会生活,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色,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历史巨变,小到鸟兽昆虫;既有人生哲理的探讨,又有自然奥秘的窥察。

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及社会生活中发现,语文的本词可解为什么大多数的人竟不知道,更为让人讶异的是中学在对语文的认识上存在着极大误区,正像上世纪人们说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们的学生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把语文摆在可有可无的境地,甚至权当沉闷乏味学习生活的调剂。认识到此,我们汗颜的同时,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内心里的惶惑与忧思必然存在。惶惑之后,不仅是忧思,更要探求。

二、终极目标与力行缺失

语文教育应把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提高受教育者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通过语文教育与现实生活相沟通、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全面提高受教育的语文素质。文字、文章、文学、文化,都应该是语文教育题中应有之义。而我们在驾驭教学活动本身,可能始终把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也就是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努力的方向,但是,毫无疑问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却完全与语文教育的出发点背道而驰,任你口舌生花抑或手舞足蹈,任你刻板而教条,而他却岿然不为所动。当然,这样的状态不只存在于一师一校,通过我们多年教学以及跟踪调查显示的结果可说明一切。导致此种状况,语文教育教学境况艰维,存在着三方面的原因。

1、施教者在内化终极目标(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忽略了外化终极目标时学生的求知倾向。施教者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认为用多维的教学方法繁复有加的引导思路全身心的投入等等即可达到预期的效果,实则不然,学生的求知倾向与耐力存在着千差万别,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只希望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而不是形式。多维的教学方法、繁复有加的引导思路、全身心的投入等等恰恰遮蔽了学生求知的视野,眼花缭乱于施教者的个人设计而不知所之。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子《道德经》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教与学之间存在着一种艺术,越是繁复缭乱的外化形式效果越不佳,老师的教学目的就是传道授业以解其惑。老子的这些言论看似深奥实则素朴,解释开来,内涵平浅却极富哲理,以无限为有限,把无线奥义的知识层够运用有限的教学方式来彰显,要而不繁,简而有力。形式的简约往往会收到不简单的效果。

2、高考录取制度的制约作用。前面已谈到,学生对语文重视程度不够,不是语文这一科本身的原因。其深层原因在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有偏差。我们都知道,语文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作用即以文德来教化人,使之文质皆修,而语文正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徜徉于古代圣哲先贤所营构的语言文学之林,去聆听圣哲先贤的心声,去把捉他们留存在文字间的心路程之时,所获得的不仅仅是他们安身立命或喜或悲的文字享受,更应该是让这些留存来净化丰富我们的心灵世界精神家园,受益一生,不仅是中学时代。

但是,就目前的高考录取制度来看,完全将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充溢于整个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是不现实的。因为高考相对来说是死活结合的命题思路,虽然灵活地照应到了语文的教育终极目的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但过于重视的还是其录取手段的实施策略。当然这是弊端,但是也是它拔擢人才的最佳方式,这是不用过多质疑的。学生受到高考风向标的指引,不得不选择自己的求知方式,再加上语文的灵活性非连贯性以及学生重理轻文等思想因素,语文教育教学处于这样一个境地也是可以理解的。

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一因素也是使得语文教育处于困境的因素之一。相信相关论说已经很多,同道自能体悟,这里对此不作赘述,姑且阙略。

三、机遇与未来:诗意寻绎

新世纪,新挑战,新机遇,人们不能不反思过去、审视现在,并在这种反思和审视的基础上思考和规划未来。语文教育是国家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工程之一,它的发展在宏观上必须也必然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个教育事业的总体规划;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必须也必然要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总体目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联系,任何人不能凭主观愿望加以人为的割裂。由此看来,语文教育将是既符合社会需求,又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二者和谐统一的教育。

在这科技与人文相互携佑的时代,处理好语文教育的教与学,将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象春风化雨般润泽到语文教育的受众者的心田里,使他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完成自身惠泽化服使命的初衷。

上一篇:思维品质对数学能力的影响 下一篇:材料物理实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