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无谓”失分说“再见”

时间:2022-07-26 12:25:17

中图分类号:G423.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每次考试结束后,都会有学生对我说,这题不该错,那题不该丢分;每次分析试卷时,我们总是批评学生这个那个,但是学生反映的问题都是我们讲了又讲的,屡讲屡错,为什么呢?

其实,在考试中,学生失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分为:

1.基本概念不清,公式、定理、公理记忆错误,所造成的失分。

2.在做题过程中,抄错数字或抄漏符号等原因所造成的失分。

3.做题中产生“心理定势”,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即做题时想当然所造成的失分。

4.由学生的智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失分.

这几种情况是最引起老师,学生,家长注意的是因为知识的缺漏造成的失分现象,而另一种“隐性失分”却往往被忽视。所谓“隐性失分”就是指非知识性失分,即因知识以外的失误造成的(如因解题策略上失误、思维定势、心理因素等等),且解题者很难自我发现的失分现象。“隐性失分”在失分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是影响数学成绩大面积提高的一个不可轻视的因素。

1.审题粗心,注意不入微:多数学生对于以前做过的题目都会在考试过程中速度会过快,导致忽视细小差异而失分。

2.慌张急噪,情绪不稳定: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答题无计划,表现出不应有的慌张和急噪,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丢三落四,还有过于追求速度,急于答题。

3.忽视检查,思维不到位:学生对于考后检查容易忽视,以为做完就好。

4.平时缺少练习,或考试能力不佳也是重要原因,

针对考试出现的情况反映出来的问题,根据失分的原因分析,整改的策略如下:

1.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常言道:“好习惯,好人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作业练习时要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专注倾听、认真思考;注意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答题、规范书写、写后检查;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思、及时反馈订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中应该:(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注意对隐含条件的挖掘,“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利用“示错”,即直接给出有错的解题过程,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辨析,要求学生在深思中找出错误所在,给学生一个“警示”;利用“演错”,即有意按照学生可能的错误思维出错,考查学生能否发现并改正错误,给学生一个“现身说法”,了解学生的警戒程度;利用“设陷”,即有意设置“陷阱”练习,诱使学生误入“歧途”,让学生在“落入”与“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增强学生的“免疫力”。要求学生审题时,对题目所涉及到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性质、图形等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解题。对学生由于忽视隐含条件引起的解题失误,引导学生自己对误解产生的原因进行评判,找出错误所在,并予以纠正,使学生学会合理的调整思维,从而增强隐含条件影响解题的认识和防御能力。

(2)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在掌握基本题型的一般方法基础上,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解后反思”,从中学会并养成比较、分析、选择最佳解题方法。日常教学过程中,讲评学生练习时,不单以答案正确与否定优劣,而是要考查学生能否从题设的特定条件,找出科学、简捷、清晰的解题思路,注重解题策略的优化,加强策略意识。

(3)加强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意识的培养。指导学生应用一些数学思想和意识,简化解题过程。

3.优化作业设计。对于学生平时的作业练习,要进行精心的设计,既要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更要注意兼顾作业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要注意听说读写的兼顾,还要有梯度;既要结合课本的学习内容,还要结合学生的体验与感悟;特别是要达到少而精。

总之,在平常教学中,学生练习解题时,只要要求学生做到“三要”:一要应用知识熟练、准确;二要解题过程简捷、迅速;三要注意解题策略和思维方法的科学性,就一定可以减少和杜绝这类失分现象发生。?

上一篇:对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的一点尝试 下一篇:培养语感快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