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披萌衣 京腔响世界

时间:2022-07-26 12:03:22

国粹披萌衣 京腔响世界

京剧是国粹 应该被世人喜爱

“我的梦想就是把传统京剧和现代动漫结合,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和喜爱。我相信,我的方向是正确的,而我目前寻求的这个突破口也很适合。只要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一定能培育和创造出一种传统戏曲和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产业模式,这样,我的目标就达到了。”

在讲这句话时,1981年出生、年仅33岁的中国京剧艺术网负责人朱龙斌表情淡定,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自信。作为团队中年纪最大的,他总是给人一种谦逊温和的感觉。这是一个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团队,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近几年来,在传统京剧推广的道路上开辟出一条新的旅程。

作为这个团队中年龄最长的成员,朱龙斌的老本行是网络技术。之前,他和几位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科技公司。2007年,开始参与在京剧界颇受好评的中国京剧艺术网的相关工作。接触一段时间之后,他对京剧渐渐有了一些了解。然而,好景不长,由于京剧行业的不景气,京剧网的主要投资人认为搞京剧没有市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有意转行到其他领域内进行投资。聚集了数十万的京剧爱好者、京剧从业者的京剧网络平台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如果就此放弃,不仅太过可惜,可能这些京剧爱好者从此就失去了一个交流展示的渠道。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这么好的东西,不管有没有市场前景,总要有人去推广和宣传。这时,已经深深爱上京剧的朱龙斌竭力反对关闭网站,最终,放弃了收入颇丰的公司股权,并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独立承担起了中国京剧艺术网的投资及运营的重任,保住了这个网站的品牌。那时,朱龙斌将全部的身家押在了网站上,孤注一掷,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退路。说到京剧网,朱龙斌强调:网站只是一个平台,是一个窗口,通过它能给广大的票友和戏迷创建一个媒介,大家在这个平台上交流互赏,相互联结。

2009年,朱龙斌独自携着中国京剧艺术网这个品牌,怀揣着弘扬传统戏曲的梦想,来到偌大的京城,期望在这个京剧滋生的城市,能够寻找到更好的机会。渐渐地,京剧网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更多的票友、爱好者,也逐渐引起了更多专业演员、专家、专业团体的关注。坚持到2010年年底,朱龙斌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认准了京剧有价值也有前途,那么多影视剧或是通俗歌手,都用戏曲来提升自己作品的文化韵味和价值,京剧人自己却抱着金饭碗要饭吃。

不容乐观的是,网站营利模式却一直成为困扰朱龙斌的一大难题,做网站也是做企业,这无米无水的日子,能让网站走多远,走多久呢?朱龙斌跟自己说,如果到明年年底还是做不好就干脆关站转行。此时,坚持做京剧门户网站已有近三年的时间,网站口碑虽好,却基本没有盈利。妻子和年幼的儿女都在石家庄,独自漂在北京,朱龙斌坚持得很辛苦。京剧,正如有的人所说,虽然是好东西,但喜爱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年轻人,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这上面做更大的投入。对京剧痴迷的,仍是以一些上年纪的人为主要群体,要么就是极少数的业内人士或艺术家。一旦谈到京剧市场,便是摇头叹气,圈内人对京剧的观众群和商业价值的看法往往更加悲观。朱龙斌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他必须能围绕京剧文化,探索出可行的商业模式。再三思索实践之后,他得出一个结论,唯有跳出京剧看京剧,跳出行业做产业,才能创新发展模式。于是,开始萌生出探索京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念头来。如果能开发完善网站平台、演出剧团、周边开发和教育培训四个资源互补的模块,那是不是可以为京剧的传播和发展开辟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呢?

京剧披萌衣 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正当朱龙斌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穷尽其力,摸索思考着京剧发展的创新模式时,金谷和魏国卿的出现让朱龙斌眼前一亮,灵感萌生。

在朱龙斌刚刚参与京剧网工作的那年,金谷和魏国卿还是北京大学数字艺术系的在读研究生,主攻计算机动画。金谷,乍一眼看上去,让人很难相信,这个外表时尚、头发还漂染着几缕黄色的男青年竟是个金牌京剧发烧友。其实,在儿时,由于嗓音条件好,金谷便学过些黄梅戏,他一直对传统戏曲有着说不出的喜爱。因此,在读本科时,选了京剧作为选修课,一接触便着了迷,之后又正式拜师学艺,把京剧当成了第二专业,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而魏国卿则是个文文静静、爱动漫、爱画画的女孩,和金谷不一样,她对京剧所知有限,起初并不太感兴趣,在家的时候,经常和看戏曲频道的姥爷抢遥控器。受同学金谷的影响,魏国卿也开始尝试着“玩”票,她嗓音条件好、乐感也好,学戏上手很快,慢慢玩出了兴味。用金谷的话,“京剧的魅力就在于,你要么不认识,认识就会很喜欢。”2010年,校园版《牡丹亭》中,金谷和魏国卿登台演了把昆曲。海选时,金谷的一段杜丽娘博得满堂喝彩,令评委白先勇拍手称快。金谷后来成了校园版《牡丹亭》里的柳梦梅,魏国卿饰演杜母。在这个过程中,金谷自然而然地把对戏曲的爱好和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他的毕业设计是用半年时间做成一段改编自京剧《卖水》的三维动画,大头小身子的俏花旦载歌载舞,活灵活现,每个动作、每个细节都极讲究。之后,还利用专业所长,逐渐尝试着做起戏曲动画。

2010年,金谷和魏国卿一毕业就抱着做戏曲动漫的梦想,跟随投资人跑到杭州创业。一边学,一边做,钉子碰了不少,也积累了不少经验。2011年7月,因为和公司的一些理念产生分歧,他们毅然退出了公司。初次创业失败,那段时间,为养活自己,他们在淘宝上卖过衣服,摆过地摊。一开始,他们不好意思张嘴吆喝叫卖,后来都能坦然坐在地上,拿着腰包数钱。

一次偶然的机会,魏国卿给一位朋友画了一个Q版的漫画肖像,朋友大加赞赏,很是喜爱。受此启发,她和金谷逐步开始创作戏曲动漫人物。两人一边为戏曲中的经典人物设计动漫形象,一边开发娃娃、抱枕等各种京剧动漫衍生品。这个做法出奇顺利,越做越大。他们了解戏中人,更懂得动漫技艺,他们笔下的京剧动漫人物,活灵活现,在不失可爱中传递神情,将人物的特色用动漫夸张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使他们的作品同时受到爱戏曲和对戏曲并不了解的年轻人的认可。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上,他们设置了展台,作品一摆到展示台上,便立即吸引了很多人的询问:这是戏曲人物吗?其实,询问的人们,有很多并不了解戏曲,只是因为觉得新鲜、漂亮、可爱,还有很多人拍照合影。“从那时开始,我们慢慢感觉到,在不破坏文化精髓和推广它的同时,还能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这是一条可以探寻的将京剧与市场结合的路线。”

2012年2月,朱龙斌登门拜访,几个年轻人一见如故,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为着共同的梦想,不久之后,朱龙斌带着仅有两个员工的中国京剧艺术网团队与金谷、魏国卿的动漫团队会师。8月底,在石景山区政府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刘长瑜等单位和名家的支持下,翰墨青衣戏曲动漫工作室成立,落户北京石景山区文化馆。

未来 让京剧梦走得更远

“我们的结合方向是不改变京剧本体,围绕它的挖掘,把京剧的文化精髓与现代社会结合起来,创造经济价值,再用经济价值反哺行业,让行业能更健康地发展。”

“现如今,京剧受体制、市场等各方面的限制,处于衰退期,而动漫在中国也遇到瓶颈,但愿我们将二者的结合,能够为京剧的发展搭建一个传统戏曲文化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模式。目前看来,我们这种结合的模式是能被市场认可和接受的,至于在这条路上究竟能走多远,那可能需要等待时间的验证了。挣钱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不会放弃。”在这个问题上,几个年轻人的思想高度统一。

谈起京剧动漫人物的创作,金谷和魏国卿都颇多感慨。现在的市场上,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去搞创作了。其实,每个戏曲动漫人物,都要经过仔细的琢磨和研究,才能投射迸发出戏剧人物原型的魅力,这需要消耗金谷和魏国卿很多时间和精力。为了创造出一个新的人物动漫形象,他们经常是反复看戏,搜集人物的各种剧照和资料,确定一个角色的经典造型,之后自己找来衣服,摆出动作,研究细节。金谷更多地负责提身段、动作上的建议,魏国卿负责美术。例如:“画四大名旦里荀慧生的红娘,你要知道红娘常做的动作。如衣服的褶皱,她退后了一步,画的时候衣服就是拖在前面。这些跟你懂不懂戏曲表演,懂不懂手眼声法步有很大关系。”金谷说,如果他们做的戏曲动漫形象不能征服业内的人士,被懂戏的人接受和喜欢,别的就更谈不上了。

他们心里十分清楚,以他们每一个人的专业水准,在一个对口的企业谋求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并不是难事。然而,他们心里有那么一个小小的梦想,通过努力,朝着那个方向,一步步迈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他们相信,戏曲动漫不仅能在传播戏曲文化上大有可为,也能让中国动漫找到自己的风格和能源,重现往日辉煌的尝试。

一次,朱龙斌跟一个文化部的国外老专家谈京剧,对方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的京剧非常好,但我们是在中国待了几十年,所以知道它好,外国人大部分还是不了解。怎么办?你们不要改,不要别人喜欢什么就打着京剧的名义做什么,改了就不是京剧了,该下力气的是用什么方式让外界去了解。国外专家的话给几位年轻人注射了强心剂,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念。2013年9月,受纽约文化机构的邀请,朱龙斌一行带着自己的京剧动漫作品来到美国开展了动漫图片展览。孔子学院的负责人在看过展览之后,也不禁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并表示:如果他们能开发出更多品种的系列产品,会协助他们在美国各地进行京剧动漫及京剧文化的推广和展示,包括目前正在创作中的京剧动画片和戏剧动漫舞台剧。

近两年,他们也得到了一部分文化创意产业扶植资金用于创作和发展。对此,几位年轻人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我们不是跟政府要钱,做几个片子,画几幅画儿,挣些小钱就走人。我们是要用一生做这个领域的事的,我们力求的是每天都有新进展,都有新收获。

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2013年,除了翰墨青衣戏曲动漫工作室,朱龙斌网站、周边、剧团、培训四模块中的民营剧团也已建成。戏曲动画片《嫦娥》已在2013年年底完成,中国京剧艺术网京剧艺术培训基地也在火热筹备中。今年,他们与石景山区文化馆、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合作的“戏聚石景山”的主题项目,将京剧艺术送进了校园和社区,为普及京剧文化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上一篇:浅谈培养中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实现途径 下一篇:短波发射机自动控制系统防抗干扰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