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是跑者美德

时间:2022-07-26 11:41:27

作为一位跑步老司机,比赛中大大小小的困难因素已见过太多,心中有底,不是障碍。但我扪心反省,这一两年,我与所有“闹剧”的主角一样,都忽视了“克制”这两个字。

一直对“回归初心”这几个字无感。但谁也没想到,2017年5月,这几个字成了我的最爱。跑步是循序渐进的。里程慢慢加,跑5公里、10公里、半马、全马、50公里越野,这是一个正序;训练量慢慢加,体重慢慢减、提高耐力、跑节奏跑、跑间歇跑、力量训练、耐受力训练,这也是一个正序。

但我的跑步之路是完全倒叙的。我的跑龄快满4年了。2013年9月,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长距离比赛,五岳寨的50公里越野,50公里爬升2700米。在此之前,我最长只跑过16公里。接下来的北马,我完成了第一个全程马拉松。接下来的上马,我完成了第一个半程马拉松。

看这鸡血打的……转过年来,到了2014年3月份的无锡马拉松,我创造了个人马拉松的最好成绩:4小时12分。6天之后,又背靠背跑了重庆马拉松,4小时27分。从那之后,我立志要跑完100个全程马拉松,于是有比赛就报,有机会就去。想跑就跑,从不做比赛攻略,心率带也没有,把惊喜留在路上。

到了2017年初,积攒比赛数量发展到了顶峰。3月19日无锡马拉松,4月2日罗马马拉松,4月9日武汉马拉松,4月15日TNF100的50公里组,4月23日大连100的50公里组。我在33天内跑了5个全马以上的比赛,无伤无病,但都比较慢。到了6月11日的兰州马拉松,我的全马及42公里以上的越野跑已经总计35个了。

参赛、完赛,对我来说驾轻就熟。跑马的前夜,我再也不会紧张,第二天早上闹铃得响几遍,才不情愿地起床,走到起点默默站着,心如止水。反正,跑肯定是能跑完的,快是再也快不起来了。

我会带着自拍设备,一场全马下来,能拍200张照片,完成了报道任务,阅读量极高,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这是否是跑马的初衷呢?我是否开心呢?比赛多,训练少,不重视饮食,体重已经恢复到了4年前跑马之前。没有力,年龄增加,鸡血又消耗殆尽,成绩也在逐渐下滑。如此状态招致了北大跑团里很多跑友的批评。他们很多人跑龄比我短,但坚持克制、严肃、自律,跑步水平早已超过了我。

我并非完全不注重科学跑步,因为体重很大,170斤,所以早早就考取了姿势跑法的教练证。跑姿正确,哪怕体重大,在全程马拉松和越野跑中都不会受伤。

但如今怎么办?我决定将一切清零,默认自己是跑步初学者。我做的第一件事,先买了一条心率带。MAF是低心率跑步训练,一般是在10公里左右的距离,心率不超过(180―年龄)。我测了一次MAF,惊讶地发现心率在145时,也就是MAF时,我的配速只有每公里6分30秒,惨不忍睹。

我现在每天清晨出门,戴上心率带,在小区附近慢跑。从5月21号开始,每天低心率跑步8公里左右,兰州马拉松也用了全程。到今天6月19号,MAF配速已经提升到了5分49秒。按照跑步理论,这一MAF能力,全马跑进4小时没有问题了。科学训练,其实会让人轻松。

作者“小苏快跑”跑了46个全马后,写了篇《为什么我们要跑马拉松,而不是在小区跑跑就算了?》的文章。他写道:“如若梦想不够大,则不足以打动自己。因为设了一个完成全马的目标,我们开始心甘情愿地去小区跑个5公里。因为要跑100个马拉松的目标,我们开始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完成42公里的马拉松。因为设了一个跑超级铁人三项赛UTMB的目标,我开始把100公里当作日常,把马拉松当作短距离。”

其实有两种情况:自发地维持跑步习惯和通过马拉松比赛来维持跑步习惯,看上去后者难些,实际上更容易。我调侃一句:若她涉世未深,就带她跑尽六大满贯;若她心已沧桑,就带她跑女子半马。

马拉松肯定是要跑的,不然体会不到跑步的最高境界。但跑好马拉松,靠鸡血是不行的,靠的是克制,靠的是日常训练。

唯慢不破,慢才能快,是所有耐力运动的真谛。

上一篇:今天,与健身女神一起撸 下一篇:于大宝:冲锋在前的国足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