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导学”的“闷葫芦”及“金刚钻”

时间:2022-07-26 10:46:07

“以问导学”课题研究在我县开展两年多了,认真回想深有体会。“以问导学”,重在“问”字,其中包括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敢问、会问和爱问。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形成“以问导思”。学生的敢问、会问、爱问可以使教师从中获得珍贵的反馈信息,更好地组织教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以问导学”常常出现着许多“闷葫芦”。

一、师问中的“闷葫芦”。

最常见的师问“闷葫芦”是存在许多无效或低效的提问,课堂上教师随意地提问,问题不是过于浅显就是过于深奥,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要解决此类问题,走出闷葫芦,我认为需要弄清提问的每一个环节,得用一下提问“金刚钻”。

1.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提问。盲目地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学生的精力,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使教学偏离正常的轨道。因此,有效提问一定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要简单有效、开放有度,这样才能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思考、探索的状态,走进“学”的最高境界。

如:在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中,出示一幅图后,如果教师的问题是“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就会出现很多答案,“我看到花”,“大树”、“草地”等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课堂应变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慢慢把学生的思维拉回课堂,课堂应变能力差的就在那里顺着学生,半节课过去了还没点到正题。

2.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如果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学生准备不足,来不及思考,有些学生就不经大脑思考,回答往往是错误的;而有些学生又因为还没想出来而不敢举手发言,渐渐地这种类学生就变成不爱发言了,课堂也不爱思考了,心里总是想:反正我不会。如果给的时间过长,学生已完成了对问题的思考,老师仍不让学生回答,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又走进另一个闷葫芦。所以,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时间,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一定思考时间后再作答,这样才能真正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以问导思”、“以问导创”的目的。

3.提问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教师爱用偏爱式提问或惩罚式提问,总喜欢提问学习较好的同学和上课爱开小差、东弄西弄的同学。部分学生在老师的不断提问下能力不断增进,学习水平不断提高,而更多被冷落的学生则会产生消极至厌学情绪,课堂上他们就变得“默默无闻”。所以提问方式的关键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4.点评。点评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敏捷而正确的点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赋予课堂更强的生命力,体现课堂之魅力。反之,点评不当则会损害学生的学习信心,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甚至使学生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宽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师生能平等互动,当学生回答问题有误时不责备、不讽刺,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给学生一个“台阶”尽量让学生体面地坐下;在学生回答正确时要给予鼓励还要进行适当的追问,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百花齐放。

二、生问中的“闷葫芦”

课堂提问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敢问、会问、爱问,才是我们“以问导学”的最终目的。可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出现了学生不敢问、不会问、不爱问的“闷葫芦”。要想走出这个“闷葫芦”,还得再用“金刚钻”。

1.从思想上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真正重视“学生提问”这个环节。爱因斯坦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得出更为重要”。然而我们发现,大多教师的课堂是:教师更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总认为把学生教得没有问题了,才算是成功的教学。实际上,困惑和好奇恰恰是小学生特有的天性和财富,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才是最可怕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真正重视起“学生提问”这个环节。

2.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致力于创设师生间平等、宽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营造好学生敢问、爱问的人文环境。

如: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并投以信任、赞许的目光,并用“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问题问得很好!”“很有自己的见解!”等亲切、肯定的话语给予热情的鼓励,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采用鼓励性评价的策略富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下敢问、爱问。即使有些同学的问题不能提到点子上、关键处,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

3.教给方法,让学生真正会问。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知道“问什么”、“怎么问”,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在学生有了敢问、爱问时,教师就要尝试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让学生不仅“爱问”,而且“会问”,形成对题目的不同问题意识。同时,引导学生敢于针对题目内容、针对不同条件、针对不同的解题思路提出质疑,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甚至否定权威,进出思维的火花。

(作者单位:广西武鸣县仙湖镇中桥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上一篇: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下一篇:翱翔写作空间抒写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