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62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26 08:48:55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62例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1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20%甘露醇、肠溶阿斯匹林50mg,1次/日进行治疗,同时控制血压和血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尼莫地平30~60mg,3次/日,两组均治疗14天。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23例(371%),显著进步24例(387%),进步23例(371%),无变化2例(32%),恶化0例,死亡0例,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基本治愈12例(194%),显著进步15例(242%),进步23例(371%),无变化8例(129%),恶化4例(65%),死亡0例,总有效率为806%。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尼莫地平 高血压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DNS)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024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BI),占本病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CE)占本病的15%~20%。此外,尚有一种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系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脑部动脉深穿支闭塞形成的微梗死,也有学者认为少数病例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崩解导致的微栓塞引起,由于CT和MRI的普及应用,有人统计其发病率相当高,占脑梗死的20%~30%。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 %,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该病属中医学卒中、中风、类中风、偏枯、半身不遂等范畴。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中医学认为“血瘀内阻,血行不畅,气机不通,故而百病丛生”。

高血压是并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急剧上升,其发病率也逐步升高,同时也由于CT和MRI的广泛应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因此,寻找有效的方法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采用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脑梗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2月~2012年3月收治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124例,其中男72例,女52例,男女之比为138:1,年龄49~81岁,平均596岁,均经头颅CT证实证实为脑梗死。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史,血压范围140~195/90~120mmHg。头颅CT示梗死灶范围3~10cm3者32例(258%),11~20cm3者72例(581%),>21cm3者20例(161%)。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范围和脑梗死灶范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20%甘露醇125~250ml静滴,2次/日,1周后改为1次/日,2周后停用,对大面积梗死有占位效应的甘露醇为1次/6~8小时,5~7天后酌情减量。肠溶阿斯匹林50mg,1次/日。稳定血压、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尼莫地平30~60mg,3次/日,共14天。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8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讨 论

细胞内钙超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的主要环节,脑缺血时Ca2+内流可产生大量自由基,而自由基是脑组织损伤的关键,降低细胞内Ca2+,可以减轻或不引起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挽救梗死灶半暗区脑组织1。尼莫地平是Ca2+通道阻滞剂,它能抑制去极化引起的Ca2+内流;使紊乱的Na+—Ca2+交换正常化;通过直接刺激细Z胞内ATP依赖性离子泵降低细胞内Ca2+浓度。尼莫地平降低Ca2+内流可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梗死组织缺血期和再灌流期O2的产生,从而阻断缺血半暗区血管痉挛和血管内凝血,逆转缺血半暗带损害,对脑组织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本组资料对62例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金旻,姜卫剑,王拥军,等.尼莫地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脑血管疾病杂志,2012,2(1):32.

上一篇: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下一篇:针刺加中药治疗颈椎病42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