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街,不知今夕何夕

时间:2022-07-26 07:42:39

今年台北清寂得难以想象,登顶101根本无需排队,去看翠玉白菜也随到随看了。晚上8点,友人载着我们游车河,从士林的晶华酒店,绕了很大一圈到信义路的酒店,从高架到街巷都很空。游客少了,上班族又多居住在台北附近的卫星城。景气不佳,市景也可见一斑。

台北真是旧旧的,罕有变化,游走期间,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扑面而来。点水楼的18褶小笼包、迪化街的烤乌鱼子、思慕昔的芒果沙冰、骑楼下阿美饭店的樱花虾油饭,依旧有着诚意的古早味。在艋{拥挤的青草巷,一个简陋的糕饼铺已经开了90年。去年店主递来咸芋头糕请我吃,今年又递来了红豆糕,同样热烫,隔了400天却宛如昨日,那糕就有了风霜的味道。那种对过往记忆的珍惜和惦念,让人瞬间有了温柔的惆怅。

我最喜欢的仍是大稻埕一带。我有位女友是台北人,台北奥委会的。10年前江湖饭局上认识,那时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事她经常来大陆。这次重逢她已定居香港。她一听我对迪化街的评价,惊呼她从小就生长在迪化街,那的确是正宗老台北、最台北的所在。她的祖父母在迪化街经营南北货和中药材,利用每寸立面恣意地展示着自家好货。她就是在那些层次分明、鞭辟入里的气味里长大的。

迪化街曾是台北买卖茶叶最重要的商港。港边洋行林立,是台北早期接触西洋文化的区域之一,百年前也曾是北台湾最热闹繁华的富庶之地。无论是中式、日式、西洋式混搭的特色建筑,还是传统民俗、南北货、参药行、本地美食云集的生活业态,迪化街四处洋溢着老台北城的历史轨迹。近年来台北市政府提倡老屋重生计划,迪化街也进驻了不少文创小店与美食创意空间,新旧交融的氛围下,街区增添了不少人文艺术气息。

迪化街暗藏着许多给人惊喜的小抽屉,过年时它也是著名的年货大街。闺蜜曾笑称我最爱的零食都是大张薄片状的,比如韩国的橄榄油海苔,比如“江记隆华”的猪肉纸,都是A4纸的尺寸,我一口气能吃上一叠。迪化街1段的“江记隆华”的猪肉纸薄脆香松,2毫米厚的猪肉需手工包装才能防止被压碎。猪肉干也是一流口味,采用大块上好的菲力猪肉,口感香甜,滋味有层次,十分有嚼劲。“李亭香饼店”的平西饼让人印象深刻,有白豆沙、咖喱、红豆沙三种传统口味以及芋头、抹茶、芝士等改良新口味,并尝试使用奶油取代猪油制作饼皮。“茂丰”招牌花生汤的花生煮得酥烂,甜而不腻,红豆汤的红豆十分大颗,浓稠绵软,杏仁露亦是丰润,滑嫩爽口,淋上炼乳和碎冰,一碗下肚,感觉皮肤都白了。将素食做得如此丰腴肥美,是“茂丰”一绝。“林合发”的油饭名扬台北,使用上好的台湾长糯米、酱油、香菇、虾米等原料,点睛之笔是使用了自家熬制的猪油,让人一勺接一勺,根本停不下来。摊主每日清晨手工现做,当日售罄,让市场保持适当饥饿感。主人认真生活劳作的样子,让人很受感染。

“高瞻远瞩”、“日新月异”这类大词汇之于台北是有违和感的。实际上,这是个正悄悄做着减法的城市,比如原先的14条捷运线路被整合成了5条,比如在这一年,横亘在承恩门前的高架路被拆除了,北门风华再现,而迪化街却成为一个特殊的集体记忆符号被保存、完善。如昨又非昨,所有的出现和消失都有条不紊、毫不突兀,实乃大文创佳作。也许,留住迪化街就是留住情感,一块有乡愁的土地才是家园。

上一篇:舞泽,创意蒸活海鲜 下一篇:食品生产经营将按风险进行分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