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与我快乐同行

时间:2022-07-26 07:16:20

学生与我快乐同行

知识的更新、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崭新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民主而平等地交往,和睦且默契地相处,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教学相长,从而呈现出宁和又融洽的状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满足教学需要、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是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缩影。因此,自我从教的那天起,我就一直告诉自己,我要与孩子们快乐地行走在教育的旅途中。于是,在年复一年的教育生活中,我努力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

一、蹲下身子,和学生共同学习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教师与学生应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和教学相长。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并非把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全变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是教师要以教学行为方式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有:倾听、观察和交流。

1.发挥民主,尊重学生

在课堂上,我总是发挥民主,尊重学生的意愿,不时征求学生的意见。例如,“这道题咱们怎样解决,是采用讨论的形式还是直接请一个同学来说”“咱们对本小节的赏析到此可以结束吗”“咱们继续下一课的学习吧”等等,旨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由,使学生时刻感觉到和谐、轻松,这样,学生的思路才可开阔,想象才能丰富,讨论才可激烈,参与才能积极。

2.细心观察,悉心倾听

当学生在展示时,我总是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表情,倾听学生的个性讲解,看到有学生皱眉而不敢质疑时,我会鼓励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学生有不同观点时,我总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相互交流,深入讨论,各抒己见。

3.一起交流,共同学习

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我也会参与其中,真正做到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感悟。有时,学生的观点给我启示,我便真诚向学生致谢;有时,学生说出了我没有想到的解题方法,我就由衷地赞赏学生,让学生看见我的坦诚,在无形中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这样,我与学生一起交流,共同学习,共享智慧。学生的表达频频入耳,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二、热爱学生,守护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的确,热爱学生,守护学生的心灵,既是教师必备的美德,又是教师应尽的责任。毕竟,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获得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既可鞭策和激励学生,又能助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1.平等、公正的“爱”或“处罚”

教师要给予学生平等、公正的“爱”或“处罚”。作为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智力和能力的不同、学习成绩的优劣、脾气秉性的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别及教师本身的喜怒哀乐而对学生施以不同的“爱”或“处罚”。教师要在表扬或批评时面向全体,既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又看到每个学生的不足之处,还要在处理问题时一视同仁。

曾有这样一个事例:某班班长和“学困生”小李在课上小组讨论时打闹起来,老师发现后,当众批评小李。虽然小李接受了批评,但他非常委屈;尽管老师没有在意,可小组里的其他学生看在眼里,明在心底。下课后,有个学生告诉这个老师:“班长和小李上课说话不对,小李确实有错,可班长就没错吗?老师,您经常说班干部要以身作则,凡事要做同学的表率,但这件事让我有些不明白了,难道这就是当班干部的优势吗?”这个学生的话深深触动了老师。之后,老师详细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在这个事件中,班长应负主要责任,是他先招惹小李,从而引起事端。事后,老师在日记中写道:“粗枝大叶、偏心袒护,给教育教学带来始料未及的后果,虽然只是一次简单的表扬或批评,但它深深刺伤了学生的心。”可见,老师的一次“不公”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2.真心、细腻地沟通和交流

教师要与每个学生真心、细腻地沟通和交流。课上,教师应信任和期待每个学生;课下,教师要善于倾听每个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作为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与学生促膝谈心,经常进行情感交流,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多给“学困生”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真心赞扬和鼓励他们,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其实,教师对学生的爱无须惊天动地,只要细雨滋润。天凉时,告诉学生多穿衣服;下雪时,告诉学生小心路滑;放学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学生调皮犯错时,教师要悉心地教导他们;学生成功进步时,教师应由衷地赞扬他们。这种平淡质朴、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能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有了心理依靠,产生学习热情,进而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乐于让教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同他们一起感受快乐与忧愁。

三、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榜样

“无德无以为师”,因此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真正优秀的教师,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等方面。因此,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是教师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

1.注意形象,提高素养

学生接纳或喜爱某个教师,往往开始于对这位教师的敬佩。这种敬佩缘于教师的素质和修养,具体来说,包括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和艺术修养等诸多方面。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在学生的视野之中,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要做的事情,教师首先不要做。

2.以身作则,成为楷模

真正优秀的教师,务必以高尚的道德使学生高尚,以渊博的知识令学生聪明,以健康的心理促成学生心理的健康,以自己完美的人格塑造学生人格的完美。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获得“不令而行”之效。归根结底,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要时刻以模范品行要求自己,用美的语言、行为和心灵感染和教育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

四、不断学习,引领学生成长

身为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拓宽视野,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要做使学生信服的教师,首先得拥有渊博的知识,具有广阔的视野,懂得教学的艺术,展现独特的魅力,这样才能博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才能在教学工作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有能力担当培育英才的重任。

1.勤奋上进,适应时代

当今,新知识、新观念和新理论不断涌现,教师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崭新的世界,因此,只有不断勤奋上进,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才能适应时代要求。陶行知先生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2.不断学习,强化创新

每个教师都应不断充实自己,强化创新意识,教到老,学到老,把教育视为艺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习和研究教育规律,反复琢磨,精益求精,积极创新,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自我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我坚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强劲的教育正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学生成长的路上,有我相伴;我行走的教育旅途中,有学生同行。我很高兴,能和学生快乐地行走在师生共同成长的路上。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林州市城郊六中)

上一篇:浅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 下一篇: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