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勘误举隅

时间:2022-07-26 06:05:40

摘 要: 中华书局1962年版点校本《汉书》最为精善,但疏漏难免,今参校其它传世善本,结合有关资料,取点校本《汉书》10例讹误,通过讨论辨正,进行订讹。

关键词: 《汉书》 中华书局 校勘 辨正

中华书局1962年版点校本《汉书》最善,但疏漏难免,今参校《汉书》其它传世善本(“景v本”系沿用旧称,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北宋刻递修本;“庆元本”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宋庆元元年建安刘元起刻本;“白鹭洲本”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嘉定十七年白鹭洲书院刻本;“汲古阁本”据日本早稻田大学藏明崇祯十五年汲古阁刻本;“殿本”据五洲同文书局光绪癸卯冬十月石印清武英殿本;“补注本”据中华书局1983年影印清光绪长沙王氏虚受堂刊本),并结合有关资料展开讨论,纠正点校本《汉书》中10例讹误。文章所称引《汉书》之文皆依据中华书局1962年第1版,2009年2月北京第14次印刷本。

1.《宣帝纪》第八:

(元平元年)十一月壬子,立皇后许氏。赐诸侯王以下金钱,至吏民鳏寡孤独各有差。皇太后归长乐宫。初置屯卫。(册1/页239/行8―9)

按:句末“初置屯卫”四字,殿本同,而景v本、庆元本、白鹭洲本、汲古阁本、补注本皆作“长乐宫初置屯卫”,多“长乐宫”三字。王先谦《汉书补注》:“官本(殿本)脱‘长乐宫’三字,《通鉴》亦有,荀《纪》作‘长乐初置屯卫’,无‘宫’字。”[1](P109)案有“长乐宫”三字文意始足,点校本当加补。“长乐宫初置屯卫”见《资治通鉴》、《前汉纪》文外,又见诸以下文献:

《西汉年纪》卷十九《宣帝》:“十一月壬子,立皇后许氏,皇太后归长乐宫。长乐宫初置屯卫。”[2](P294)

《玉海》卷第一百二十三《官制・九卿・未央长乐卫尉》:“《纪》:宣帝元平元年十一月壬子,皇太后归长乐宫。长乐宫初置屯卫。”[3](P2287)

2.《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信武肃侯靳歙

以中涓从起宛朐,入汉,以骑都尉定三秦,击项籍,别定江汉,侯,五千三百户。以将军攻g、布。(册2/页533/一栏/二格)

按:“江汉”,各本同,然当作“江陵”为是:

《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信武。以中涓从起宛、朐,入汉,以骑都尉定三秦,击项羽,别定江陵,侯,五千三百户。以车骑将军攻黥布、陈g。”[4](P883)

《汉书》卷四十一《靳歙传》:“靳歙,以中涓从,起宛朐。攻济阳。……还击项籍军陈下,破之。别定江陵,降柱国p大司马以下八人,身得江陵王,致雒阳,因定南郡。……以骑都尉[从]击代,攻韩信平城下,还军东垣。有功,迁为车骑将军,并将梁p赵p齐p燕p楚车骑,别击陈g丞相敞,破之,因降曲逆。从击黥布有功,益封,定食邑五千三百户。”(页2086―2087)

诸文均作“别定江陵”,且靳歙“降江陵柱国p大司马以下八人,身得江陵王,生致之雒阳”,知表文当将“江汉”校改为“江陵”。

3.《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光禄大夫无。(册3/页743/行5)

师古曰:“《汉旧仪》云银印背龟钮,其文曰章,谓刻曰某官之章也。”(册3/页743/行9)

按:师古注文“银印背龟钮”之“背”字,庆元本、白鹭洲本、殿本、补注本同,而景v本、汲古阁本作“皆”。案当作“皆”字,点校本作“背”形近而误:

《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页743)师古曰:“《汉旧仪》云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鼻钮,文曰印。谓钮但作鼻,不为虫兽之形,而刻文云某官之印。”(页743)由此知铜印是“钮但作鼻,不为虫兽之形”,则反知银印之钮当但作虫兽之形,即龟钮,不为鼻钮,知作“皆”为宜。汉时有金印、银印、铜印,盖其所配之钮亦有定形,不相乱。

考《汉官旧仪》卷上:“中二千石、二千石银印青绶,皆龟纽,其断狱者印为章。”[5](P5)又《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先驯则赏Y金而赐龟绶,后服则系头颡而衅北阙。”李贤注曰:“龟谓印文也。《汉旧仪》曰:‘银印皆龟钮,其文刻曰“某官之章”。’”[6](P2932)均作“皆”,是其证。

4.《楚元王传》第六:

内有管、蔡之萌,外假周公之论,兄弟据重,宗族磐互。历上古至秦汉,外戚僭贵未有如王氏者也。(册7/页1960/行11―12)

师古曰:“(磐互)磬结而交互也。字或作牙,谓若犬牙相交入之意也。”(册7/页1961/行6)

按:师古注文“磬结而交互”之“磬”字,景v本、庆元本、白鹭洲本、汲古阁本、殿本、补注本均作“磐”。案当作“磐”是,点校本作“磬”形近致误。正文作“宗族磐互”,则知师古注文“磐结而交互”正是释此“磐互”之语。

考《册府元龟》卷二百八十七《宗室部・忠谏》:“内有管、蔡之萌,外假周公之论,兄弟据重,宗族磐互。历上古至秦汉,外戚僭贵未有如王氏者也。注:(磐互)磐结而交互也。”[7](P3384),是其证。又《汉书》卷八十五《谷永传》:“百官P互,亲疏相错,骨肉大臣有申伯之忠,洞洞属属,小心畏忌,无重合p安阳p博陆之乱。”(页3451)师古曰:“P互,P结而交互也。”(页3452)

“磐”即“P”字,考《经典释文》:“P,步干反,字又作磐。”[8](P1369)又《经典释文》:“磐,步丸反,今作P同。”[8](P1655)

综上所述,点校本当将“磬”校改为“磐”字。

5.《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

D若浮Y,动则机兮!(册7/页2187/行16)

师古曰:“D,弋射矢也。Y,疾风也。言缯弋张设,其疾若风,动则机发。Y音必遥反。”(册7/页2188/行7)

按:师古注文“缯弋张设”之“缯”字,殿本同,而景v本、庆元本、白鹭洲本、汲古阁本、补注本均作“D”。案当作“D”字,师古注文“缯弋张设,其疾若风,动则机发”是对正文“D若浮Y,动则机兮”的训解,知应作从“矢”之“D”为是。

考《说文》:“D,c(弋)射矢也。从矢曾声。”[9](P110)许慎此解当是师古作注所本。又《说文》:“c(弋),缴射飞鸟也。从隹弋声。”[9](P77)又《说文》:“缯,帛也。从纟曾声。”[9](P273)“缯”与“弋”之训相去甚远,而“D弋”一词载籍多见:

《庄子》卷二《应帝王》:“且鸟高飞以避D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而曾二虫之无知。”

(10)(P48)又《汉书》卷九十一《货殖传》:“鹰隼未击,D弋不施于兴怼!保ㄒ3679)师古曰:“弋,缴射也。D者,弋之矢也。”(页3680)

知点校本当将“缯”校改为“D”字。

6.《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下: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册9/页2814/行6―7)

师古曰:“博士弟子属太常。受遣者,由郡遣诣京师。”(册9/页2814/行10)

按:“至府受遗”,景v本、庆元本、白鹭洲本、汲古阁本、殿本、补注本皆作“至府受遣”。案当作“遣”字,点校本作“遗”字盖因“遣”、“遗”形近致误。由师古注文“受遣者,由郡遣诣京师”知正文处当作“遣”字无疑。

考《西汉会要》卷四十四《选举上・博士弟子》:“终军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11](P454)又《册府元龟》卷七百七十三《总h部・幼敏》:“终军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7](P9189)又《玉海》卷第一百十四《选举・科举・汉博士弟子O》:“终军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3](P2111)皆是其证。

7.《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吐唇吻,擢项颐,结股脚,连尻。(册9/页2863/行3―4)

师古曰:“,臂也,音谁。”(册9/页2863/行11)

按:师古注文“臂”字,殿本同,而景v本、庆元本、白鹭洲本、汲古阁本、补注本均作“臀”。案当作“臀”,点校本作“臂”误:

考《说文》:“,也。从肉隹声。”[12](P170)又《说文》:“,髀也。从尸下丌H几。”段玉裁注:“髀者,股外也。此云髀者,专言股后。”[12](P400)又《说文》:“髀,股外也。从骨卑声。”[12](P165)由此知“”即指“股后”之“臀”明矣。

又《广雅》卷六《释亲》:“臀谓之。”[13](P205)是为明证。

8.《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

昔仲尼称不得中行,则思狂狷。(册9/页2928/行8)

师古曰:“《论语》载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中行,中庸也。狷,介也。言不必得中庸之人与之论道,则思狂狷,犹愈于顽ㄎ奘墩咭病a音子掾反。”(册9/页2928/行13―14)

按:师古注文“狷音子掾反”之“子”字,庆元本、白鹭洲本、殿本同,而景v本、汲古阁本、补注本作“工”。案当作“工”:

考《说文》:“狷,褊急也。从犬O声。古县切。”[9](P206)又《文选》卷第九《畋猎下・射雉赋》:“若夫多疑少决,胆劣心狷。”李善注曰:“《说文》曰:‘狷,急也。古县切。’”

(14)(P124)则知“狷”音“古县切”无疑。

又《类篇》:“狷,圭玄切。有所不为也。又古泫切,又规掾切。”[15](P359)又《玉篇》:“工,古红切。”[16]知“古”、“工”声部同。

综上所述,“狷”、“古”声部同,“古”、“工”声部同,知“狷”、“工”声部同,则“狷”音“工掾反”非“子掾反”明矣。

9.《霍光金日传》第三十八:

帝祖母傅太后崩,(金)钦使护作,职办,擢为泰山p弘农太守,着威名。平帝即位,征为大司马司直p京兆尹。帝年幼,选置师友,大司徒孔光以明经高行为孔氏师,京兆尹金钦以家世忠孝为金氏友。徙光禄大夫侍中,秩中二千石,封都成侯。(册9/页2964/行12―15)

按:“大司马司直”,景v本、庆元本、白鹭洲本、殿本同,而汲古阁本、补注本作“大司徒司直”。王先谦《汉书补注》:“周寿昌曰:一本作‘大司马’。案:哀帝时更丞相为大司徒,丞相有司直。大司马位虽尊,于元寿二年始置,官属有长史,不闻有司直也。”[1](P1313)周寿昌已提出怀疑。今案当作“大司徒司直”为是:

《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下:“(孝平元始元年)大司徒司直金钦为京兆尹,一月为侍中。”(页854)其所述与此传文同属一事,传文谓“平帝即位”,即表文“孝平元始元年”,时间上一致;传文“征为大司徒司直p京兆尹”即表文所谓由“大司徒司直”为“京兆尹”;传文“徙光禄大夫侍中,秩中二千石,封都成侯”即表文所谓“一月为侍中”,则知该传文当作“大司徒司直”明矣。

10.《盖诸葛刘郑孙将何传》第四十七:

以数子之名迹,然将污于冀州,孙宝桡于定陵,况俗人乎!(册10/页3269/行10)

师古曰:“将隆为冀州牧,与史立p丁元共奏冯太后事,是为污曲也。污音一胡反。”(册10/页3269/行14)

按:师古注文“丁元”二字,殿本同,而景v本、庆元本、白鹭洲本、汲古阁本、补注本均作“丁玄”。案当作“丁玄”,殿本作“丁元”是为康熙帝玄烨避讳而改,然点校本他处均作“丁玄”,独此一处沿袭殿本作“丁元”,不校改,非,全书前后用字当一致,作“丁玄”是。师古所说“将隆为冀州牧,与史立p丁玄共奏冯太后事”见《汉书》本卷《将隆传》及卷九十七《外戚传》下:

本卷《将隆传》:“王莽少时,慕与(将)隆交,隆不甚附。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不宜处位在中土。本中谒者令史立p侍御史丁玄自典考之,但与隆连名奏事。史立时为中太仆,丁玄泰山太守,及尚书令赵昌谮郑崇者为河内太守,皆免官,徙合浦。”(页3265―3266)是为详叙,作“丁玄”。

又《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下:“哀帝即位,遣中郎谒者张由将医治中山小王。由素有狂易病,病发怒去,西归长安。尚书簿责擅去状,由恐,因诬言中山太后祝诅上及太后。太后即傅昭仪也,素常怨冯太后,因是遣御史丁玄案验,尽收御者官吏及冯氏昆弟在国者百余人,分系雒阳p魏郡p巨鹿。数十日无所得,更使中谒者令史立与丞相长史大鸿胪丞杂治。(史)立受傅太后指,几得封侯,治冯太后女弟习及寡弟妇君之,死者数十人。”(页4006)亦是此事,作“丁玄”。

参考文献:

[1][清]王先谦.汉书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宋]之.西汉年纪[M].《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

[3][宋]王应麟.玉海[M].南京・上海: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90.

[4][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汉]卫宏.汉官旧仪[M].《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

[6][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7][宋]王钦若.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1960.

[8][唐]陆德明.经典释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9][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0.

[10][清]王先谦.庄子集解[M].《诸子集成》本,上海:上海书店,1986.

[11][宋]徐天麟.西汉会要[M].《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

[12][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3][清]王念孙.广雅疏证[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14][梁]萧统.文选[M].上海:上海书店据世界书局影印清胡克家刻本影印,1988.

[15][宋]司马光.类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6][陈]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M].《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书店,1989.

上一篇: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40年代的家族小说人物命运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