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燕窝”与“蜗居”的对决

时间:2022-07-26 05:56:44

随季节迁徙的“燕子”

作为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老总,张文总是随时随地保持着新生文人所特有的激情与善感,“威海是一座候鸟的城市,我喜欢这里的阳光和沙滩,但我讨厌这里冬天的寒风和潮湿,我要离开这里到一个温暖热闹的地方过冬,夏天时再回来。”在张文的住所――一所150平米的海景房,从窗口向外望去,就能看到大海和沙滩,冬日午后的阳光悠闲地撒在洁白的海浪上,闪烁着粼粼的光。

张文的住所位于高档临海住宅――抱海花园内,这里有成片的社区,也有一些独门独院的别墅,多为四五层的低层建筑。威海三面环海,环海公路贯穿东西,在公路两边,国际海景城、海上明珠、新浪屿花园城等一批豪华的住宅以国际海水浴场为中心,形成了环海而建的格局,这就是闻名国内外的“威海海景房”。

张文是2004年来到威海的。那时候这个城市已经闻名遐迩,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城市等一圈圈的光环,使这个市区常住人口不足30万的城市成为世人皆知的“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习惯了首都北京喧闹氛围的张文被这个小城市的静谧和美丽震惊了。适值威海第二届世界人居节正如火如荼地举行,各城市、房地产公司争相推销自己的城市和楼盘,平均2000元/平方米又独具人居特色的威海房产让张文决定在这个“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安个家。

谈到当初为什么在威海买房,张文说:“买房子就像谈恋爱,必须选最适合自己的,嫌贫爱富、委曲求全、生拉硬拽都不会有幸福的。买房子不能贪图大城市、大‘平方’、高档次,很多小城市才适合更多的中产者。”

“在北京的时候,我的收入中等偏下,工作了七八年,省吃俭用才攒了5万元钱,和女朋友要结婚的时候我们着手买房子,可北京的房价我们根本无法承受。于是我们就决定去一些新兴的、有发展潜力、环境不错的城市看看。当时威海的房价仅仅是青岛的1/2,是北京的1/5,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20万元都不到。”

张文告诉记者,现在许多人在威海买房,大多都选择买临海的海景房,他们会在北京或其他大城市工作,而把这里当做休养生息和放松的地方,到了冬天或者繁忙的时候他们就会离开。他们的这种生活如候鸟一样,随季节而迁徙,因此,张文笑称和自己一样的人为“燕子”。自然,像他这样的非本地人在威海的大海之畔购买的海景房便被称作“燕窝”。

张文认为,把工作和生活,甚至把工作和住宿分开是一种新潮的生活理念。他的理由是,适合工作的地方并不适合生活和安家,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所取必有所舍。

而这种生活方式却也只是少数人能享受得起的。帮别人看护一处豪华临海别墅的韩女士对记者说:“我来威海打工好几年了,至今还住在50元一月租金的‘窝棚’里,冬季漏风夏季漏雨连煤炉都烧不起,可这些豪宅,那么豪华却空着,真想不通这些人花了这么多钱就为了那几个月的休闲。”

据了解,随着威海市区人口突破50万,市区房产的开发密度、价格、潜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极限。现在市区年均房产开发面积达456万平方米,房价平均为4000元每平方米,大量高档住宅为主的房产结构让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望而却步。

看着眼前一排排豪华的却少有人气的美丽“燕窝”,记者不由得想,威海的普通老百姓都到哪里去买房呢?

寒号鸟:什么时候可以垒个窝?

已过而立之年的王凯来自黑龙江鸡西,10年前和爱人来威海“淘金”,提起房子他颇为担忧,“很想买个房子安定下来,可威海的房价每年都以20%的幅度增长,现在平均房价达到了4000元以上,而且小户型的房子难找,大户型的房子我们如何能负担得起呢。”

像王凯这样“漂”在威海,怀揣一个“买房梦”的外地人在这个城市还有很多。他们就像寒号鸟,不停地计划着垒个窝,然而却始终不能如愿,并不是因为他们懒,而是因为“窝”的成本太高。

威海市房管局综合科陈主任告诉记者,威海是个旅游城市,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强,每年除了数百万的国内外游客来这观光度假外,至少还会有近5万外来务工人员来这里“觅食”。记者从几家房地产公司了解到,不少楼盘发售,外地人购买率达到50%,有的甚至将近80%。威海市房产交易部门一份统计数字表明,目前,外地人购房占到威海房产交易总量的40%以上。 然而,威海自从2003年第一次举办世界人居节,推出“住在威海”的人居品牌至今,房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拥入城市之后,房价也水涨船高。随着外来人口为主导的旅游业逐渐成为威海经济的支柱产业,这里的物价也相应提高,但本地人的工资却没有随之相应上升。反映在房产上就是房价过高,再加之商品房户型也多以吸引外地人群的豪华公寓为主,适宜本地中低收入者的小户型所占比例很小。

据了解,目前威海市区的两个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平均房价已经逼近5000元大关,最近刚开盘的海悦国际更是达到了7800元/平方米的历史新高。

尽管威海市下辖的3个县级市荣成、乳山、文登均是国内经济发展的百强县,人居环境也不在市区之下,并给出了更宽松的土地和信贷政策,但愿意涉足市区之外房产开发的开发商还是不多,这就导致市区高档房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政府公布的积压商品房面积竟达60万平方米。记者看到,位于海边的一些商业门面、酒店、度假村都是空置的,一些烂尾楼还没有处理。

就在“人居效应”催火了地产业时,必然有人选择了买房,他们无可奈何地沦为“房奴”。既然房价总要涨,那早买总比迟买好,这是这些情愿背着房子走路的“蜗牛”们的想法。然而每月的月供对于普通工薪族来说,自然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或许在未来的10年内,他们不能出外旅游,不能添置贵重物品,不能……生活质量会大受影响。

而对于王凯来说,买房是生活的必需,即使节衣缩食也要办到。他打算2007年向银行贷款,在郊区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只是他仍然非常担忧,因为每次世界人居节后威海的房价都会迎来一个飞涨的高潮,到时候他们实现“买房梦”就更难了。

豪华的旧村改造工程

威海市环翠区沟北村的普通渔民王新杰现在不得不面对政府的“旧村改造”工程,他必须拆掉他2005年刚装修的100多平方米的“农家院”,那是一座崭新的房子。

“政府说我们村列入了旧村改造工程,原来的房子必须全部拆掉,政府统一规划为村民盖新的高层别墅。”王新杰说,“新闻都说了新农村不是盖别墅贴瓷砖,我们不要高楼,也不想住别墅。如果住进别墅,卫生费、暖气费、新房装修费、水电费、物业费等杂七杂八的支出,一年都得好几万啊,我们住得起吗?”

“政府的拆迁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我的宅基证上标明我拥有大约130多平方米,但我的房子只占70平方米,政府的补偿款就按70平方米算,这笔赔偿款根本不足以购买新房,而且国家的经济适用房政策的优惠根本落实不到我们这些人头上。”王新杰对此愤懑而又颇感无奈,“老百姓更希望自主建房,可政府为了规划,在几年前就收回了我们的宅基证,我们现在所有的房子都成了非法建筑。自主集资建房不应该被政府‘一刀切’,应该是中低收入者尤其是郊区农民的重要选择!”

对此问题,威海市房管局的陈主任告诉记者,威海每年净增常住人口两万,政府每年集资规划的经济适用房却只有3万平方米,算下来,新增人口人均1.5平方米都不足,又如何能满足近30万缺房中低收入者的购房需求呢?而以政府、集体、个人与开放商共同参与投资的“旧村改造”则显得更为经济。

据记者了解,威海旧村改造一期工程――银海绿洲住宅小区正在建设中,该小区将完全按照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格设计,并聘请德国艾森建筑设计(中国)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工业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记者来到银海绿洲小区,发现这个“新农村的样板工程”设施的豪华与完善远远超出了记者的想像,小区中绿地、广场、商场、休闲屋,足以和一些高档豪宅相媲美。如此旧村改造令人惊诧,记者不禁想,这里会成为原先村民们回迁的住所吗?

而某经济适用房也同样令人不解。在这里,记者看到,豪华的别墅,广阔的休闲广场,完整的配套设施,完善的物业管理,娱乐、教育、购物一应俱全,然而出入者却多乘坐宝马、奥迪、现代等中高档私家车,让人怀疑这里究竟是经济适用房小区,还是一座豪华住宅区。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房产开发商告诉记者:“我觉得经济适用房就是关系房、腐败房,在威海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经济适用房!”

对于那些买不起房的中低收入者来说,威海的“最适合人类居住”也许只是“看上去很美”罢了。这个城市既有燕子的潇洒,也有寒号鸟的声声哀鸣。冬天空置着的“燕窝”对于那些居无定所的“寒号鸟”来说,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也许美丽的“燕窝”对于富人来说只是一种时尚生活方式的点缀,可是对于更多的普通百姓来说,能拥有一所真正属于自己的、可以遮风挡雨的哪怕是蜗居茅舍,也是弥足珍贵的了。

上一篇:我们内心的“城市排行榜” 下一篇:热血男儿见义勇为后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