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东宝区中稻高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时间:2022-07-26 03:17:55

荆门市东宝区中稻高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

摘要 分析了荆门市东宝区中稻高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广主导品种、“四改一推”提高密度、“三增一移”足肥料、及时晒田、早防综控防治病虫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中稻生产水平。

关键词 中稻;高产;问题;改进措施;湖北荆门;东宝区

中图分类号 S51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071-01

荆门市东宝区位于湖北省的中部,地处江汉平原向西北山区的过渡地带,土层深厚肥沃。属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春湿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是国家水稻长江中游优势种植区。东宝区种植的水稻为一季中稻,常年种植面积在1.8万hm2以上,近几年平均单产一直徘徊在8 400~8 700 kg/hm2,究其原因是当地的水稻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单产的进一步提高。2009年以来,东宝区一直是农业部的水稻万亩高产创建项目建设县市区。根据项目建设要求,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并强化了以统一种植优质高产主导品种为重点,实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2年石桥驿镇水稻万亩高产创建平均单产达到了10 590 kg/hm2。

1 荆门市东宝区中稻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种植品种多、乱、杂。据调查,东宝区前几年种植的水稻品种逾100个,单一品种播种面积减少,品种布局呈现多、乱、杂现象。由于不同的品种适应性、抗性不同,在近年天气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下往往造成减产;不同品种的特征特性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配套技术措施,而农民往往是不同的品种均采用常规的老方法种植,从而造成减产;品种的多、乱、杂造成生产出的产品也是多、乱、杂,难以形成品牌,不利于优质稻产业发展。

(2)抛栽密度严重不足。在实际生产中,不少农民认为杂交稻宜稀不宜密,稀了可由分蘖补,密了只长草、不产谷,因而用种量越来越少,抛栽密度越来越稀。据调查,东宝区中稻用种量为15.0~22.5 kg/hm2;中稻抛栽密度普遍偏稀:抛秧一般在12.0万~16.5万株/hm2,移栽一般在13.5万~18.0万株/hm2,与要求的22.5万株/hm2相差较大。由于基本苗不足,导致有效穗少,仅达210万~225万穗/hm2,与高产要求的255万~270万穗/hm2相差较大。

(3)施肥总量不足,比例失调。在施肥上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基本未施有机肥。经调查了解,90%的农户近10年从未向水稻田施用过有机肥,前茬收获的秸秆也基本全部焚烧。近年来,东宝区每年国土整治面积在1 000 hm2以上,这些进行过土地平整的田块,耕作层遭到破坏,迫切需要种植绿肥和实施秸秆还田等措施增施有机肥,以培肥地力;二是施肥的总量不足。一般施碳酸氢铵75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没有达到生产10.5 t/hm2稻谷的施肥量;三是比例失调,重氮、磷,轻钾、锌等;四是重底肥,轻追肥,基本不施穗肥。

(4)水分管理方式粗放。主要存在灌水过深、晒田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

(5)局部病虫草危害损失偏大。由于长期使用某一类的药剂,出现防效下降,杂草危害有上升趋势;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时有暴发的风险;稻水象甲、细菌性条斑病等检疫性病虫监控难度加大;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穗颈稻瘟病发生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局部病虫危害损失率依然较大。

2 改进措施

(1)实行主导品种公告制度,统一种植品种。组织专家结合东宝区实际,每年筛选认定水稻主导品种4~6个,公开公告,严格市场监管,首先从源头上控制品种的多、乱、杂。其次是强化宣传,利用《东宝农业科技》、短信平台、春秋大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主导品种,搞好宣传引导。第三是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项目实施区域实行统一集中连片种植主导品种,强化示范引导。

(2)做到“四改一推”,提高秧苗素质和抛栽密度。一是育秧方式“改水为旱”。即改传统的水育秧为旱育秧,培育旱育壮秧,确保秧苗素质,可实行软盘旱育抛秧、无盘旱育抛栽秧、软硬盘机插秧。二是用种量“改减为增”。即改用种量由过去的15 kg/hm2减少到11.25 kg/hm2为增加到18.75~30.00 kg/hm2。三是栽植密度“改稀为密”。由过去的抛栽12万~18万株/hm2增加到22万~24万株/hm2。手栽实行宽行窄株,行距30.0 cm、株距13.3 cm;软盘抛秧要按30万孔/hm2备足秧盘。四是栽植方式“改栽为播”。就是由过去的栽插为水稻大田直播。杂交稻用种量30 kg/hm2,常规稻用种量75 kg/hm2,保证了用种量就保证了密度,从而达到“以密取胜”的目的。五是大力推广机插秧。机械插秧可以通过档位控制密度,调到栽插27万株/hm2,基本可以保证成活达24万株/hm2。

(3)做到“三增一移”足肥料,大力推广水稻专用配方肥。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通知单的要求实行平衡施肥。以生产10.5 t/hm2稻谷为目标,按纯氮、磷、钾分别为180~210、105~120、180~190 kg/hm2施足肥料。一是增施有机肥。在当前缺少猪牛栏粪等农家肥的情况下要大力发展绿肥生产,增施商品有机肥,实行秸秆全量还田。二是增施钾肥。三是增施硅、锌肥。四是氮钾肥后移。将20%的氮、钾肥后移到孕穗期作穗肥追施。五是实行智能测土配肥。根据目标产量和土壤化验结果,利用比富得智能终端配肥机生产水稻专用配方肥,指导农民合理施肥。

(4)及时晒田,科学管水。晒田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可有效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有效分蘖的生长发育,形成大穗,壮秆防倒。晒田时间把握2个原则:一是苗到不等时。当总苗达300万株/hm2时,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最高苗在375万株/hm2左右。二是时到不等苗。当栽植20 d以上、主茎达11叶时无论苗情如何都要晒田。晒田方法可分次进行:第1次轻搁,至田面不裂缝、不陷脚,复水3~4 cm,5~7 d自然落干后,再进行第2次晒田,要重晒,搁至田面泛白根为止[1]。其他水分管理采取“浅水插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孕穗、后期干干湿湿”的原则[2]。前期浅水,晒田后及时复水,如遇高温天气,需要适当加深水层,降温防高温热害[3],抽穗后间歇灌溉,即上一次浅水层,两三天自然落干,湿润一两天后再上浅水[2],如此反复,活熟到老,收获前5~7 d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5)实行“预防为主、早防综控”的病虫防治策略,大力推行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病虫害防治从药剂浸种开始,苗期“带药出嫁”,大田立足于早防综控[4-5]。播前晒种,然后用咪鲜胺浸种,之后再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拌种;秧田期重点防治稻蓟马、象甲,拔秧前3~5 d喷施1次长效农药带药下田;6月上旬重点防治早插大田1代二化螟、苗瘟;7月上旬重点防治2代三化螟、纹枯病、稻飞虱;7月下旬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8月上旬防治3代三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穗期综合症。当前,要积极建设专业化的农作物病虫防治组织,大力支持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村集体组织组建植保机防队,实行统防统治。

3 参考文献

[1] 季爱民,郭晓震.南粳49在苏北沿海地区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8):21,23.

[2] 鲍敏辉,牟庆顺.两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6):30-31.

[3] 吴志信.两系新品种两优62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8):22-23.

[4] 柏龙彪,蒋明华,尹华,等.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03-104,106.

[5] 石鸿文,刘亚人,宋方昌.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88(5):8-10.

上一篇:荔波冷凉地区冬种脱毒马铃薯播期试验研究 下一篇:保护地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