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缝插针融会贯通

时间:2022-07-26 02:16:43

经典诵读,不仅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奠基工程。为了有效开展诵读活动,有必要在学习方式上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变机械枯燥的死记硬背为灵活多样的触类旁通。

一、动笔动口,鼓励学生抄韵文

指导学生学习《晨读对韵》的过程,也让我对《晨读对韵》的编者丁慈矿以及韵文有了新的认识。韵文古已有之,它充分体现汉字表义的特点,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大都包含韵文,作者精妙的构思与流畅的韵文相得益彰。以对对子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对课,是明清以来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其内容就是学习怎样对对子,学习作对联。它实际上是―种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训练,同时也包含了修辞和逻辑等训练的因素,商友敬老师认为这种训练“有趣有情有益”。许多精彩的对韵,让人过目不忘,有时,为了对出一个佳句,人们搜肠刮肚而一无所获,直到偶然所见而茅塞顿开。往往越沉浸其中,越觉得韵味无穷。对课反映了一个人思维的广度和语言积累的厚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有学习对课的记载。当然,二三年级的学生初学韵文,以识字、积累为主,循序渐进,逐步感受韵文的精妙。

起初,我准备给学生每人打印一份完整的《晨读对韵》材料,后来觉得还是让学生动手摘抄记录更好。这样的话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循序渐进,养成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二、见缝插针,联系教材学对韵

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我按照每周一篇的进度安排《晨读对韵》的学习,利用早读和语文课前几分钟,朗读背诵。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根据学习情况开展过关竞赛,期末测试中也安排了对韵的内容,学生兴趣盎然。有些内容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但不妨碍背诵积累。

三年级下学期,我有意识结合课文教学,鼓励学生整理运用所学的韵文。比如在教学《少年王勃》时,我带领大家回忆《晨读对韵》中有关才思敏捷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了“下笔即千字,读书倾五车”、“笔扫龙蛇字,胸藏锦绣词 ”、“ 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等句。在学习叶圣陶的《荷花》一文时,学生轻松找出了“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风含翠绿娟娟净,雨红莲冉冉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与荷花有关的韵文。这是这样的教学环节,架起了课内外衔接的桥梁,学生学习《晨读对韵》的劲头更足了。本来是每周抄写一则韵文,有的学生感觉不过瘾,自己抢先从网上下载并背诵。

在诵读完全部韵文的基础上,我开展了一次“寻找韵文里的风花雪月”的活动,让学生整理其中出现的有关风花雪月的句子,并且找一找分别是和哪个词语相对仗。学生七嘴八舌,发现在“雨打对风吹”、“杏花雨、杨柳风”中风和雨相对,在“风餐对露宿”中风和露相对;在“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中,风和水相对。而关于月的韵文,则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等句。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韵文对仗,答案很灵活。

三、融会贯通,师生一起对韵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生经过近一个学年的抄写、朗读、背诵,对韵文有了一定的积累,不少学生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结合对联,古诗中的对偶句,给学生作了浅显的讲解,让他们知道韵文要求上下句词义相关,平仄相对。并且了解一下自己名字中的平仄变化,学生来了兴致。我让他们从对人名入手。班上有个学生叫“周敏”,学生首先对“赵晨”,说因为这两个人是好朋友,我提醒他们对韵文要注意词义,学生说对“周阳”,因为都姓周,我告诉他们对韵文要避免上下联重复,学生想了半天,说可以对“许捷”,因为敏、捷意思相关,读音有变化。接着我又出了一道人名对:金鑫。学生说:“可以对:石磊。”我表示赞赏的同时,问他们:“周围没有叫石磊的呀,能不能在同班同学中对一个?”很快有学生想到了,可以对“江淼”。其中“江”也是水的意思。

对完了人名,我让学生对地名。我们家乡有个登月湖,学生想到了阅江楼、招贤寺;家乡特产是雨花石,学生试着对了水月寺、云雾山。最后我让学生练习对成语。学生往往依葫芦画瓢,对个八九不离十。我出千山万水,学生对地久天长、万紫千红;再出按兵不动,学生对裹足不前;我出望梅止渴,学生也能想到见贤思齐,画饼充饥。

四、厚积薄发,打造韵文阅读史

经典诵读,不仅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的未来发展的奠基工程。“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心理学研究表明,13岁之前是人的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儿时的记忆和积累,可以提高语言文字修养,可以加深对历史与传统的理解,可以加强道德素养与文化教养。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一个民族的阅读史,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成长史。诵读经典,就是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打下中华民族的底色。正是在和韵文的朝夕相处中,学生体会到汉语言的博大,?感受到韵文的芬芳。

“两岸花木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我觉得用这幅楹联来比喻小学生韵文启蒙学习是很合适的:如果我们能将韵文学习向生活延伸,不仅拓宽综合实践的实施渠道,而且能感受汉语历久弥新的活力,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仪征市月塘镇月塘中心小学 江苏】

上一篇:小学生的数学语言从低年级抓起 下一篇:李龙吟 国有文化企业要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