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时间:2022-07-26 01:33:59

第三方支付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摘 要: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电子设备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因此而出现,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消费模式。而又由于其对资金运用的简单、方便、快捷,改变了传统货币形态以及支付方式。本文以狭义货币乘数为研究点,分析第三方支付创造的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三方支付机构间接地通过货币创造机制增大了狭义货币乘数。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电子货币;货币乘数

一、引言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电子货币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在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公开网络上通过销售终端来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的媒介货币。2009年,在新版指引中将电子货币定义为以电子化方式(包括磁条方式)存储的、代表着对发行人执行请求权的货币价值,它是发行人收到以支付为目的的资金后发行,由除发行人之外的其他自然人或法人接受。在目前的研究文献中普遍认为,电子货币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卡基式的(card-based)电子货币,也被称为电子钱包(electronic purses),在其中,货币价值被存储在能够记录相关资金交易信息并含有相应软件的磁条卡或芯片卡中,通过接触或者非接触的读卡电子设备发出支付指令以实现资金的转移。例如美国的Visa Cash,以及我国的商通卡、福卡等。第二类是网基式的(network-based)电子货币,也被称为软件基础产品(software-based products)或数字现金(digital cash),货币价值被存储于电子货币发行机构所控制的计算机终端中,用户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机等电子设备发出支付指令从而实现资金的快速转移。例如美国的Paypal,中国的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所发展的产物,主要通过电子设备完成资金的实时划转,数字化记录资金的转入转出,因此本文着重论述以网基电子货币的范畴。

货币乘数则反映社会上货币总供应量与基础货币之间数量上的依存关系,同时也可用于说明金融中介机构货币创造的能力。周光友(2007)实证研究,表明电子货币具有放大货币乘数的效应,同时其加剧了货币乘数的波动性使得货币乘数的稳定性下降,货币乘数内生性被显著放大,从而对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总量的提出了挑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谢海芳、张丹丹(2014)提出余额宝的高收益及其与支付宝之间资金无障碍互换的便利性造成了居民手持现金的减少以及储蓄存款的搬家,通过影响现金漏损率以及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使得货币乘数变大,增加了流通领域的货币供给量,从而造成了信贷规模扩张,对中央银行检测货币政策效果以及对金融业的监管提出了挑战。杨弋帆(2014)提到电子货币的发行,除传统的替代效应之外,还可以直接发挥货币创造机制的作用进而影响货币乘数。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放大货币乘数方面有着明显的助推作用,需要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考虑相关因素。

二、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

货币乘数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m= M1=C+D B=C+R

m:货币乘数;M:货币供应量;N:基础货币

C:流通中的现金;D:活期存款;R: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M=

k:现金漏损率;r: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超额准备金率;t:活期存款转定期存款的比例

由上述模型可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以及活期存款转定期存款的比例是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接下来我们将对各因素分别讨论:

1.第三方支付机构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法定的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根据当前的经济情形以及政府的未来工作安排而制定的,为外生变量。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增加了中央银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的难度。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公司在2013年6月推出了“余额宝”(一项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的以“日日计息”的特点得到了大量持有小额资金但又达不到银行理财产品最低资金额度的投资者的追捧,截止至2015年年末,余额宝的规模增至6207亿元。天弘基金公司在托管银行监管下,主要将这些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内,其中90%以上的资金以协议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而协议存款无需上缴存款准备金,其结果增加了商业银行可贷资金的规模,从而增强了其货币创造能力。

2.第三方支付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帐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商业银行持有过多的准备金是为了解决临时突发的大额资金提现、结清存款。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发行的电子货币对现金具有明显的替代作用,银行可减少现金的储存额。同时电子货币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一定的安全性,使得商业银行可以很容易、快速获得低成本资金,由此银行会减少持有超额准备金额。

3.第三方支付对现金漏损率的影响

现金漏损率(又称提现率),指客户将其存在银行的资金变现取出,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体系,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例如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中的电子货币可以用于网上购物,同时随着公众对其越来越高的认可,很多实体商家已经接受支付宝转帐,其次支付宝与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合作实现了两小时以内的实时转账、提现。以上作用的结果:电子货币取代了一部分流通中现金,现金漏损率大为下降。

三、第三方支付机构对狭义货币乘数的影响

就公众来说,是用现金还是活期存款来购买第三方支付机构发行的电子货币,均会对货币乘数造成不同的影响。本文接下来分别探讨公众购买电子货币之后,货币乘数的变化。

1.假设公众用手中的现金购买电子货币,而发行主体将发行的电子货币所得到的资金以存款的形式存入商业银行。

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用通货c购买了等量的电子货币E(E=c),则流通中的通货减少了c,而商业银行总的存款量增加了E,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r1,则增加的存款通过商业银行货币创造机制使银行存款增加CE(CE=E/r1),银行准备金增加E。

基础货币,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对整个社会公众的总负债。可知电子货币只是以现有的通货、存款等量换取得来的,并没有改变中央银行所控制的基础货币总量,因此本文不将电子货币计入基础货币的范畴中。

电子货币虽不应记入基础货币,但在计算货币供应总量时应该将电子货币量计入。在以上假定中,公众用通货购买电子货币之后,其社会通货、银行准备金以及存款变为C-c、R+E、D+CE基础货币仍为C+R,货币总量M=C-c+D+CE+E=C+D+CE。从而狭义货币乘数变为

m1==m+其中,e=

从上式可知,发行电子货币之后,货币乘数上升。公众用通货购买电子货币的资金进入银行体系,增大了货币乘数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2.假设公众用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来购买第三方支付机构发行的电子货币,并且发行方将获得的资金部分以存款的形式存入商业银行

公众用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d购买等量的电子货币E1(E1=d),存款减少量为D-d。发行者将发行电子货币所获得资金以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中,存款又变为原来的D,总的来说对银行的影响不大。通货、准备金以及基础货币量均不变,货币供应量增加E1。则狭义货币乘数为

m2==m+其中e=

从上述分析可知,与公众用通货购买电子货币一样,用活期存款购买电子货币也将使货币乘数放大。

四、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知,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从多方面来影响货币乘数。一,其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以及超额准备金,影响效果需考虑各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而定;二,电子货币替代率的上升对现金漏损率下降;三,社会公众是以现金的形式还是以活期存款的形式购入电子货币均会使狭义货币乘数呈放大的趋势。总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使“非纸化现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对狭义货币乘数有放大的效应。

参考文献:

[1]周光友.电子货币的货币乘数效应: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7,03:68-75.

[2]孙国峰,邓婕,尹航.电子货币对信用货币体系的影响――基于自由竞争市场[J].金融研究,2014,10:50-68.

[3]谢海芳,张丹丹.余额宝对我国信贷市场的影响――基于货币乘数视角[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04:17-21+44.

[4]杨弋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及货币乘数的影响机制研究――包含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三级创造体系[J].上海金融,2014,03:47-54+117.

作者简介:刘恩瑞(1992.08- ),女,土家族,贵州省铜仁,学历:在读研究生,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

上一篇: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整体上市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下一篇:周琦顺势而为,为梦想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