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老好人”却处处讨人嫌

时间:2022-07-26 01:03:27

案例:

老马觉得自己是个老好人,不管是工作场合还是私人场合,吃饭还是打球,只要问他意见,老马就说:“随便”。他本认为这样自己会落得好人缘,而今却经常碰壁。

老伴一清早买菜回来,她问老马中午要吃豆角还是冬瓜。老马头也不抬地说:“随便”,哪知道老伴一听就生气了,说:“你别吃了,我辛辛苦苦采购,可不是‘随便’买来的。”老马见妻子说话这样冲,抬起头茫然地问:“你生什么气啊?”老伴道:“我忙了一早晨,你却一副半死不活的怪样子。”

一次老马跟老伴讨论出游计划,两人想去的地方不一样,老伴建议两人好好讨论。没几分钟,老马就觉得这样讨论下去会引起争端,很无聊,于是就说:“随便吧,去哪里都可以。”老伴一听就很生气,还跟他吵了起来。她气愤地说,不想跟她出游,可以直接说出来,不要敷衍她。

邻居老张以前经常和老马一起打球,一次老张打算联系组织社区球赛,问老马的意见。老马冒出两个字:“随便。”老张当时没说话,但是后来却很少主动来找老马了。老马非常纳闷,却觉得自己很冤枉,“随便”只是个口头禅,为何会得罪老张呢?

他觉得,说“随便”这显得自己很随和。可为什么自己会处处碰壁呢?他不知道是别人想得太多,还是他出了什么问题。

心理分析:

老马习惯说“随便”,是一种过度从众的心理,这种心理不算特别严重的心理毛病,但是在人际交往中会受到不少阻碍。

“随便”虽然是一个看似洒脱的通用语,但却透出一种漠然,甚至是忍耐的意味。在讨论过程中,一个人说“随便”,就是将选择主动权交给了对方。虽然表示愿意遵从对方的意愿;但是潜意识里很厌烦或者心怀不满,因此以主动弃权,放弃话语权来尽快结束讨论。此外还有是因为本人不愿动脑子、不愿负责任的推诿之辞。

人们之所以越来越反感“随便”,是因为时下社会倡导交流沟通、团队合作,而常说“随便”的人让人觉得他不愿意与人沟通、不努力、没有主见。因此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这样的形象都不受人欢迎。

老马要改变这种心理和这种习惯,就要学会适当地主动发表意见,又不招致反感。比如老伴问午饭吃什么,最好回答“你做什么我都爱吃”。如果是熟人或者客户这样问你,最好回答“你对这个餐厅比较熟,听你的准没错”。像讨论出游这类的事情,老马需要作分析再决定。总之,无论如何都应该让人明白,在所有的决定中,你也在努力参与,这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体现自己价值的表现。

当然,如果自己有别的看法却不便直接指出,可以说:“我觉得再加上……会不会比较好,仅供您参考,说错了你也别在意。”

(责编:孙展)

上一篇:他只属于我 下一篇:延缓脑衰老并非无能为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