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巨头在中国最该坚持什么?

时间:2022-07-26 12:52:32

百变巨头在中国最该坚持什么?

在帝斯曼,我们是用三个P(People, Planet, Profit)―也就是人、地球和利润―来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帝斯曼认为人是公司最珍贵的财富,公司内外、整个地球上的人的生活对我们来讲至关重要。第二,帝斯曼关注地球、环境的发展。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利润。

都说荷兰人喜听恭维话、守时,但戴闻思先生却为了向我解释自己为何坚持在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中专门辟出一章介绍公司负面事件,而错过了年初定好的一个电话会议。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荷兰人“很精明”的说法:为了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改变是划算的。帝斯曼堪称“最善变的世界500强”:它100年前还是荷兰的一家国营煤炭公司,现在已经变身高科技专业公司,期间,它的业务还经历了三次变革―从基础化学品到石油化工,再到专业化学品。

戴闻思虽然调任帝斯曼中国运营及责任关怀副总裁不久,但他在帝斯曼工作已达30年之久,而且多年前就经常来中国。现在,他喜欢上了中国(未来十年都愿意待在中国),尤其喜欢帝斯曼中国总部那三幢外形独特的建筑―低碳办公楼和研发中心。在他看来,这三栋楼就像三位会说话的巨人,最适合告诉人们,帝斯曼是如何在中国既变化又坚守的。

你来中国之前一直在公司的荷兰总部工作,你在荷兰被记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最常问的问题就是公司所制定的战略、愿景是否真的适应公司的发展现状。

如果我现在也问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

我会给你一个非常诚实的回答。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公司。帝斯曼是专注于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发展的全球性公司。我们承诺,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坚持公开透明原则。

听说你们正在做一个战略性调整?

帝斯曼最初是一个煤炭公司,经过100年的演变,正逐步向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转型。作为这种演变的一个结果,就是近期一些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业务,比如说帝斯曼农业,还有三聚氰氨业务,已经被我们剥离出去。

帝斯曼公司注重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两个领域的发展,通过聚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结合领域,寻找创新的方案,来解决社会趋势问题,比如说气侯变化、能源节约、人类食物的平衡等等。

为什么把那些业务剥离出去,是因为它们不符合你们的利润指标,还是不符合你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们做这个剥离决定的时候,还远在经济危机之前,是由帝斯曼本身的战略方向决定的。帝斯曼于2007年10月宣布加速实现“愿景2010”战略,在对公司各业务集团进行全面评估之后,帝斯曼决定集中发展生命科学(包括营养和制药)以及材料科学(性能材料)业务。在“愿景2010”期间,不适应上述策略的业务将会分割或剥离给战略上更为适合的公司,使这部分业务能够在其管理下得到进一步发展。这部分业务(主要包括三聚氰胺、尿素、肥料、能源、弹性体、特殊产品、顺丁烯二酸酐及其衍生产品)将重组为一个新的基础化学及材料业务集团。

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你们自己是怎么定义的?

在帝斯曼,我们是用三个P(People, Planet, Profit)―也就是人、地球和利润―来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帝斯曼认为人是公司最珍贵的财富,公司内外、整个地球上的人的生活对我们来讲都至关重要。第二,帝斯曼关注地球、环境的发展。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利润。因为我们已经有100年的历史,帝斯曼希望还有更多的100年的长足发展。正如帝斯曼在自己的使命中说道:我们肩负使命,为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其实说到环境,我想引用我们帝斯曼董事会主席谢白曼先生(FeikeSijbesma)讲的一句话,“一个公司不可能在一个失败的环境里面成功,更不能宣称自己是成功的。”帝斯曼在其商业活动中,始终关注并致力于经济效益、环境质量和社会公平三方面的和谐发展。

这个战略指导下的中国业务一直是一帆风顺的吗?

帝斯曼中国是通过合资以及并购在中国进行发展的,在帝斯曼整体战略框架的指引下,同时兼顾中国的国情开展业务。

环境方面,帝斯曼公司内部制定了很多标准,这些标准作为全球标准在中国范围内同样适用。比如说我们收购一个项目的时候,这个公司原来可能没有污水处理厂,我们收购以后会投建污水处理厂,以确保达到公司统一标准。

当然,帝斯曼中国在经济危机当中也有过一定的压力,但是我们努力去做得更好,公司的业绩显示帝斯曼还是在稳步增长,我们会努力达到下一个目标。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你们的增长里面贡献率有多少?

可持续发展能够帮助我们对整个经济或者是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但具体很难用数字表达。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在业务开展的始终,比如我们是最大的维生素供应商,我们在生产营养产品赚取利润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寻求解决方案以解决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社会问题。

我一走进公司就发现这里很有创新氛围,你们是怎么看持续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的?

你说这个的时候有两件事情一下子跳到我的脑海里,第一个就是我们园区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建筑。在设计建造这栋楼的时候,我们依据的是美国LEED“绿色能源与环保建筑设计”标准。这个楼显示了很多的特性,一方面是创新,另一方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比如说材料,我们使用了非常环保的竹子作为墙壁装饰,办公室里都安装了非常节能的感应灯光,我们现在所在的会议室上方的玻璃能够摄取自然光线,等等。

我们的研发中心也是一个创新的投入,这里进行的研发确实是立足中国。这样能更加贴近我们的客户,并根据中国客户以及中国以外的客户需求来提供支持,同时也更加接近当地的政府机构等等,从而让我们的创新能力迅速发展。

建这个楼花了多少钱?

是上海张江开发区根据我们的要求建造的,帝斯曼租住。仅仅比非LEED认证的建筑贵大概几个百分点。外面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建筑是很贵,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问这个问题是为了问下面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如果我们做一个可持续的建筑物很贵的话,那么我们有必要去做这个东西吗?

会比一般的楼贵一点点,但是考虑到能源的节约,包括大气排放造成的危害等因素,你会觉得这么做是非常值得的。帝斯曼考虑的是建造一个环保的建筑及其未来的使用成本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在内的综合经济效益。

这问题其实也跟你们的产品有关系。比如你们的树脂甚至可以拿来做桥梁,但如果它非常贵的话,是不是吸引力会大大下降?

我们在中国橡塑展上展出了一些创新的轻型塑料的应用。有一些是用在车里的,这些创新材料能够替代车上的金属件,能够让车更轻,从而帮助消费者节约燃油,帮助消费者得到切实的利益和好处。很多在国内生产汽车的企业,比如大众、比亚迪、通用,他们也非常愿意使用这样的产品,因为这能够满足我们终端消费者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对我们的客户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

其实我们做这样一个事情并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我们也积极投身于带动整个价值链的发展,包括节约能源,降低排放,同时帮助我们的客户减少碳足迹等等,共同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跟这个楼相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果这个楼需要20亿人民币,但是我这个公司比较小,总的资本只有20亿,难道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也勉为其难地建这么一栋楼吗?

大和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看跟谁比较。不管帝斯曼是一个大企业或者小公司,我们都始终坚持“3个P”平衡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目标。

你见过规模小但是可持续发展做得很好的企业吗?

我很难给到一个实际的例子。帝斯曼一年大概有80亿欧元销售额,在中国有不少比我们大很多的民营公司,跟他们相比,我们就是小的公司,那帝斯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比如说,我们的一个客户比我们规模小,使用了帝斯曼的复合树脂材料及超强纤维迪尼玛, 他们生产的航空货柜因为自身的重量更轻,载重能力更强,从而获得了一个全球性的创新大奖。现在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公司,它们愿意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它们非常愿意开发并使用这样的创新材料。

再比如说,我们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涂料生产厂商。大家都愿意使用水性涂料。可能会比一般的溶剂型涂料更贵,但是大家会选择环境友好、利于油漆工人身体健康的水性涂料产品。

不用去看别的公司,单看帝斯曼自己,我们的客户,这些社会团体都表现出对可持续发展、对创新环保材料足够的兴趣,不仅能够促进环境的发展,同时也是新机遇,能够带来经济效益。

不过在中国,你的很多竞争对手可能不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做,从而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把东西卖给你的客户。所以,你会不会觉得在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会比在欧美这些地方困难?

我们坚信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将是会非常成功的。其实中国政府已经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也拥有更强大的能力来做这样的事情。我坚信在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机遇和空间的,将来我们也能够适应中国的发展趋势。

你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很满意的事情就是近年虽然遭遇经济危机,但帝斯曼仍然坚持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没有降低我们的标准。

另外也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从2009年开始,我们的帝斯曼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都会有一个章节专门阐述在过去一年中公司有待改进的事件。我们将继续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积极寻求创新解决方案,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们有很多成功的故事,也有有待改进之处。

很少有企业能够将自己的“有待改进”之处这样公诸于众。

这其实是我们觉得自己做得最特别的一个地方。

我们内部也有很多争论,到底该不该做,但最终我们觉得还是应该做,因为这符合帝斯曼公司公开透明这样一个原则。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把这些经验给大家分享,让别人能够汲取到这样的教训,能够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公开一件这样的事情,你们有没有考虑负面影响也许会大于正面影响?有没有量化的评估?

其实帝斯曼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已经出版了很多年了,每年都会有这个章节。帝斯曼中国2008年开始出版可持续发展报告,第一年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这样一个章节,我刚到中国任职的时候,就决定要把这个章节放进去。我们今年做报告的时候,同样会有这样一个章节。

到现在为止,我并没有得到非常负面的反馈意见,相反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跟别人分享这个报告时,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表扬。

所有的事故都写上去吗?

一部分的,是我认为最重要、可以跟大家分享、让大家学习的。在我们公司内部有非常严密和严格的安全环保健康汇报系统,这样做可以给人们启发和警示。

在你们公司内部,是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主张这么做?

当然不是,公司的管理层都非常支持,包括我们董事会的主席谢白曼先生和帝斯曼中国的总裁蒋惟明先生,他们都毫无争议地支持我这么做。

上一篇:汉纳根家书 下一篇:有些中国“规矩”不必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