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足营口西炮台

时间:2022-07-26 12:50:35

4月初的一天上午,天气阴冷,笔者来到坐落于营口辽河入海口的左岸、营口市渤海大街西端路北的西炮台。雄伟的城墙中央,“西炮台”三个大字非常夺目。由于太早的缘故,这里还没有一个游人。我们从旁边的小门进去,眼前是一片空地。往远处望去,一座坡上雄踞着一尊清代老式大炮。我们走上去,只见那尊大炮历经战火的洗礼仅剩一半,炮身锈迹斑斑,但饱经风霜的炮口依然昂首注视着大海。它既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抗击外辱的历史见证。

西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竣工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清王朝在东北修筑的重要海防工程之一。

据《营口县志》记载:“光绪八年,北洋大臣奉旨,会同盛京将军扎饬营口海关道续昌,于辽河口沿海东岸建筑炮台一座,并修营房二百间,由北洋大臣派官兵百名,来营督修。”光绪十年(1884年)夏,左宝贵来营筹办海防,督修炮台。

炮台上的围墙是用煮熟的黄米(有较强的粘性)掺入沙石、白灰、黄土里,经夯实而成,至今残墙仍很坚固。西炮台的全部建筑由护台地、壕、围墙、炮台以及吊桥、营房、军械库、火药库、电线库、哨楼、防潮坝等组成。整体形如一只东飞的大雁,主体呈凸字形,占地约六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是大小炮台、围墙和护台壕。大炮台居中,左右各有一座小炮台,但笔者仅看到其中一尊辅炮,比主炮小一点。下面还有当年清军驻守时的两组雕像,有的在操练,有的在添装炮弹,有的在指挥。各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导游告诉我们,这些雕像再现了当时中国士兵抗击外辱时的情景。在雕像附近,笔者还见到了9门小铁炮。据导游介绍,当年炮台上有大小口径不等的铁炮52尊,都是当时中国江南制造总局兵工厂和德国兵工厂造的。炮台配置这些大小炮不仅能纵射辽河下游河身,也能向东、南、北三面陆上射击。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武器多是后来在此地陆续挖掘出来的,都是当年清兵使用的真家伙。

西炮台这一重要海防工程,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曾在这里阻击日本侵略军。这年正月末,日军连陷大石桥、大平诸要地。二月,日军欲进营口,夺我炮台。当时的海防练军营管带乔干臣率兵500发炮猛击,日军遂派兵百余人由埠东渡辽河。经过激烈的战斗,由于武器装备等原因营口失守,炮台、房舍都被日寇破坏,仅存台基。1900年8月12日,俄兵占领营口后,又将西炮台在甲午战争后添置的巡船尽数捣毁,库存弹药、服装等也全部损失。1948年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营口时,抢占西炮台之后,断绝敌人的海上逃路,并全歼逃向海滩的残敌。

营口解放初期,中国人民曾驻守炮台。1963年,西炮台被辽宁省人民政府首批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围墙内有兵营房二百余间,目前已所剩无几。现在的十几间都是以后修复的,已做了历史陈列室。笔者走进其中的几间,看到昔日守护炮台的清军将领照片和部分遗物,以及人们参观后留下的合影和文字,集中体现了后代民众勿忘国耻,牢记历史的决心。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炮台高筑镇边关,报国英魂去未还。当年沙场故垒在,千秋史鉴照家山。”当笔者带着凝重的表情仔细参观了每一件展品后,一股民族使命感油然而升。在那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我们的前辈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存亡不惜抛洒热血,今天,虽然中华民族富强了,但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绝不能忘记!

上一篇:泰宁:汉唐古镇两宋名城 下一篇:辽宁铁矿资源储量全国第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