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深山新闻人

时间:2022-07-26 12:40:52

远在深山新闻人

我面前摆着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趟过新闻那条河》。我奉劝年轻的新闻记者读一读这本书,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即使老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界领导干部也不妨看一看这本书,知道我国基层新闻界隐藏着多么可敬可爱的人物。

这本书的作者周克冰,我以往并不相识。从什么时候起,我看到一张新闻业务小报《新闻桥》(四开四版半月刊)。这刊物上面每期都有一篇周克冰同志的两千来字的文章,首先是它清新活泼的文笔吸引了我,读起来如泉水般清澈。文章往往从一个小问题着手,从一个缺口去,引发出许多有趣的事实和议论,从小看大,作者从一个小问题阐发了一些大道理,实在难得。读这种短文比读那些结结巴巴的大文章要流畅得多、得益良多。

渐渐地周克冰同志与我交了朋友。我才知道他早已不是一个小伙子,而是五十大几的中年人了。别看他躲在吉林省吉林市《江城日报》编辑部的小角落里,他的眼睛却观察着全国全世界的新闻界。最近我才知道,那张《新闻桥》小报每期都还有几篇周克冰同志的化名文章,可见他用力之勤,开拓之深且广。他写的都不是新闻业务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新闻工作中的根本性问题。但他写起来似乎毫不费力,不摆架子,顺手拈来,涉笔成趣--这就是功夫。这些化名文章,你稍加注意,就能感到是周克冰同志写的。一个人的文章,不署真名而能显露其作者,说明它有一种风格,这很不容易。

中国这个封建社会传统极其深厚的国家,什么都讲等级。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县级……人也有等级,部级、厅局级、处级……不是有"局级庙宇、处级方丈、科级和尚"的笑话吗?记者自然也分级别。其实呢,地方报纸的记者未必比中央级报纸的记者写得差。只不过地处边缘,不大为人们熟悉罢了。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开始同地市级报纸有所接触,参加过他们的多次活动。我发现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才,于深山之中而不为人知晓。如果他们俯瞰全国,仰望世界,加之深入实际,潜心研究,是一定会从山沟里飞出几只凤凰的。

我们从前在山沟里办报,地穷人少,干部奇缺,编辑记者大多为中学水平,其知识结构远不如今天的地市级报纸工作人员,而我们那时出版的却是独当一面的大区报纸,也曾犯过一些政治错误,但叱咤风云,山河变色,一群小知识分子办出一张大报来。今天的地方报纸编辑记者,其政治文化水平远胜于当年农村战争条件下的革命报纸编辑部。只是时代变了,对人的要求更高了,才使得有些宝贵人才埋没于边远地区,有待于识马者去发现千里马,当然更要期望于这些埋在深山中的宝玉奋发图强、翱翔而出。

周克冰同志就是这些远在深山人未识的中年新闻工作者中杰出的一位。他的《趟过新闻那条河》正是他向全国新闻界崭露头角的报春花。如有不信,请读此书,方知我言之不谬。

上一篇:合理推断 严密求证 下一篇:记者交际魅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