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压力不大 风险犹存

时间:2022-07-25 11:52:33

通胀压力不大 风险犹存

[日前,世界银行在北京的最新《中国经济季报》指出:中国的宏观经济前景保持良好,没有迹象显示成本压力对中国出口竞争力有明显的影响,经济前景保持强劲。世行预测:2007年中国的GDP增长为11.3%,2008年将低于11%。]

世行季报的观点认为,迄今为止中国经济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但通货膨胀上升的风险有所增加。

由于国际食品价格上涨,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随之上升。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剔除食品后的通胀率在7月份仅为0.9%。这是因为政府对价格的行政控制,特别是对燃料和一些公共产品的价格控制,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由于国际市场上工业方面的大宗商品(包括金属和矿石)价格上涨放缓,8月份原材料价格指数仍保持在4%以下,生产者价格指数则保持在2.5%左右。如果这种“温和”的价格增长趋势得以持续,则将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世行认为,目前,价格还上涨仅限于食品。然而,由于中国在食品方面的开支占消费总额的比例很大,以至于在考虑货币政策的选择的时候不能忽略它,而且主要商品的通胀率的上升可能会推动人们对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预期。因此,如何制定政策以防止食品价格上涨、并经由工资和其他的物价上涨所形成的第二轮通胀效应是很重要的。为了使存款留在银行系统内并抑制其流入股市,报告建议中国进一步上调存款利率,而贷款利率的下限则没有提高的必要。

至于央行是否会很快动用加息工具,世界银行中国高级经济学家、《季报》的主要作者高路易认为还难以预料。他说,与巴西、英国等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国家不同,在食品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3%的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的一个指导性或参考性的指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央行会就此放松对CPI超过3%的关注,他们已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了该问题的重要性。“央行的任务之一是让人们对通胀的中期预期保持在一个比较缓和的程度。为此,央行可以动用加息等工具,这就是为什么在9月11日最新CPI数据公布当天,股市大幅下挫的一个主要原因。”他如是说。

从中国海关总署的出口商品价格以及美国的进口产品价格分析中可以看出,最近中国出口商品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价格首次出现上涨。这是否会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引起了专家们的广泛关注。

高路易认为,中国出口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钢材、铁矿石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所引起的,与中国国内价格上涨的关系不是很大。由于中国的生产商通过一些传统的做法,如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抵消了国际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使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价格涨幅远小于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口的产品,从而使得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对于近期发生的金融市场动荡是否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世行认为,中国正好处于有利地位吸收这种冲击。尽管直接金融冲击的影响是有限的,但中国会受到主要市场经济放缓的影响,原因在于出口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高路易表示:中国处于有利地位应对全球增长放缓可能产生的冲击,同时,中国的宏观经济强势地位为在必要时调整国内政策态势提供了空间。

上一篇: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下一篇:“硬着陆”风险可能性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