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中的隐患及应对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25 11:19:39

道路设计中的隐患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告诉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事业也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道路的设计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隐患,这些隐患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对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道路设计;隐患;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道路的安全事关重大,我们要通过诸多措施、方法进行科学预防和实施,以确保我国桥梁道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1关于道路设计的隐患分析

在具体的道路工程中,为了确保整个项目的有效运行,需要进行积极的项目规划,确保整体环节的有效规划,以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失误,从而提升道路结构的强度,有利于日常道路设计的进展。有利于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例如桥梁设计中,由于对道路的实际路线不明确导致计算图式的偏差,使桥梁的局部受力过大;又如钢筋直径小,混凝土等级低等,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威胁到道路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而由于设计人员的工作态度等导致的计算失误等问题,甚至直接影响施工进度与质量,更会直接造成道路桥粱的安全隐患。

1.1 设计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对于道路的设计,部分设计人员专业素质还有所欠缺,进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隐患。设计过程中,作为一名设计师,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结构耐久性、结构体系以及结构强度等等。但在现实操作中,部分设计人员仅仅重点设计结构强度,认为结构的计算结果在规范范围内就万事大吉。这是一个考虑不全面的典型,他们所忽略的结构构造、结构材料以及结构维护等等恰恰为相关项目埋下了隐患。再比如,在桥梁设计过程中,存在结构与构造细节不合理,设计标准低方面的因素。受力路线、计算图示的不明确,结构整体性和延性不足以及构件截面过薄等方面都会引起桥梁的病害。

1.2道路的设计方案很陈旧。随着国内经济不断的发展,道路的建设步伐也在不断推进,这样的情况下也会对道路的设计标准会提高要求,但是在具体的设计中,一些城市只是考虑自身的经济因素、人为和自然因素等方面,就会直接导致还是沿用原来的道路设计方案,这种设计的理念和态度是没有办法满足现代城市建设的需要的,然而设计作为道路建设的主要灵魂,也就是说道路建设的质量和造价、施工的难度系数都是有设计方案来控制的,所以,设计观念的陈旧和落后、设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缺少创新的设计理念等这些严重的问题都可能是导致工程建设质量的下降和安全性收到影响,也就是说当前,对于设计观念上必须要创新,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另外,还存在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中,对于道路设计的材料选用上和工艺结构上等多方面运用不足,导致这样的现状主要的原因是:首先在道路的设计周期上本身很短,对于承办方在承接项目的时候任务又过于重大,而开发方注重和考虑的只是一些经济利益,直接导致下属的设计单位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去研究和设计创新,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其他单位设计的相关设计去模仿,这样就直接形成了在设计上只是停留在原来的观念上。然后是虽然国家颁布了一些相关的道路设计审核制度和管理制度,但是还会有外界的力量介入,导致道路设计的竞争机制是没有办法呈现公平和公正的,对于承接的单位在设计上并没有心意,和经济指标很差的方案最终会得到实施。

1.3道路在施工中存在的隐患问题

目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道路的施工速度和施工周期很快,这样计算的话,在安全问题上肯定是存在隐患的,也就是说,由于道路施工对于在安全性和耐久性能上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是工期短,进度过快,就会减少对安全方面的考虑,很多的问题就会随之引流下来,例如:如果是承接的施工方承包项目的利润低,为了保证利润,就会从中将工程进行分工报给资质差的工程队伍,这样就可以降低成本,确保自身的利益,那施工方同样也会为了达到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材料采用质量查的,最后的建设工程就没有办法满足设计中的规范要求和标准,直接导致安全性和耐久性就到威胁。

2、减小道路设计隐患的建议

2.1 加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准。道路的设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相关专业人员,要不断通过自学或加强培训,不断增强自已专业知识。实际操作中,对于整个项目要统筹考虑,善于结合实际大胆创新,采用的方法要尽量做到风险低、施工质量容易检查和控制。无论是工程项目大小,一定以科学为准则,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做好各项设计和计算,做好相关方案的优化对比,杜绝隐患,确保安全。

2.2 设计方案的合理选择。对于道路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要以“耐久性、安全性”为目标,对方案进行合理优化和选择。由于道路的工程范围较广,不同地区的地理资源以及气候因素等也不同,因而,在设计之初,就应根据不同地理环境,分析斟酌其不同的结构形式,使方案设计能够满足项目需求,进而做到合理性、经济性。

2.3 道路工程的耐久性设计。许多道路出现断面、

老化等质量问题,以至于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于在设计之初,没有根据项目特点要求,结合项目本身特点、周边环境以及最大交通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因此,在对相关工程项目进行设计时,不但要使设计强度达到规范、标准的要求,同时要着重考虑项目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等因素。

2.4 道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随着科技信息化以及道路设计、施工的日益完善,西方发达国家于上个世纪 90 年代就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综合管理体系(在高速公路项目方面尤为突出)。他们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如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建设交通系统。西方发达国家很重视材料、结构和施工环节的技术监控,对路用材料、结构设计、改性技术、优化分析研究技术,以及施工自控技术与高效的质检控制设备等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当前,我国也加强了道路现代技术的系统开发。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将会不断推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全面发展;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与此同时,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相关工程项目的不确定因素也逐渐增多,风险规模也会随之加大。因此,如果在道路工程项目中,对于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不熟悉,对于复杂的自然、社会环境不了解,对于工程项目的目标不明确,设备、材料等不符合标准,地质条件难以预测,外力非程序的干预工程项目,承包商技术管理跟不上,再加之监理方不作为等等内外因素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影响到项目的各主要目标(工期、成本、质量、范围等),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各种隐患和巨大损失。因此,对于道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通常,对于具体的道路项目而言,可将其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项目勘测设计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方案的论证,相关方案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还需要把握好国家政策、技术标准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二是实施准备阶段;三是项目实施阶段:由于该阶段项目信息较多,风险控制层次最高。该阶段要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费用控制在预算内;四是项目的收尾阶段:主要是对于整个项目的风险和风险管理进行评估,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借鉴。在道路项目的各个阶段,通过不断识别由于外界不确定因素所导致的风险,然后利用相关科学技术,将其定性、定量分析,对风险进行跟踪、监督等,以使风险管理计划更加切合项目实际,从而达到现实的指导作用。

3、结束语

通过阐述的可以得出结论,道路的设计是很复杂的工程,必须要时刻的重视其隐患问题,再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全方面,之后根据具体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作出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

参考文献

[1]郑智平.浅析道路病害及加固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9)

[2]苗永平,王秀峰.公路桥梁没计施工的安全性思考[J].城市建设,2010(12)

[3]畅大勇.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黑龙汀科技信息,2008(27)

上一篇:信息化手段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措施研究 下一篇: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