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扬先抑 彰显主题

时间:2022-07-25 11:13:41

欲扬先抑 彰显主题

欲扬先抑是指从反面着手,反向入笔,极力渲染刻画所写对象的反面形象,然后笔锋突转,转入正面刻画,如此在叙述的曲折变化中,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作文时,如能巧妙运用欲扬先抑的技法,就能在层层铺垫中,使文章的主题昂扬向上、积极明快。

【技法点拨】

一只幼小的蜜蜂,因为影响了“我”野餐的心情,两次被“我”踩入了沙土中,然而它却两次从沙土中钻了出来,经过顽强的努力最终“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文章赞扬了蜜蜂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信念,欲扬先抑的手法使这一主题得到了有力的彰显。

下面我们就以上文为例,来学习一下欲扬先抑法的具体运用技巧。

首先,应着力表现人或物身上的缺点或劣势,先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上文中,“我”一连割了几小时的柴草,刚刚坐下来想边吃东西边欣赏美丽的山野景致,蜜蜂却不知趣,一再打扰“我”闲适的心情。“我”先是赶走它;第二次是失去耐性,“一下将它拍打在地,随后一脚踩入沙土里”;第三次是“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又一次把它踩入沙土中”。“我”之所以对这只蜜蜂深恶痛绝、“狠下杀手”,是因为它一直围着“我”嗡嗡叫,让“我”感到厌烦。在文章的前半部分,蜜蜂被作者描写成了一个让人生厌的反面形象,这就为后文对蜜蜂的赞美蓄好了势。需要注意的是,“抑”的内容一定要合情合理,真实可信,切不可强加于人。

其次,应着力表现人或物优秀的精神品质,这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上文中,作者在“抑”之后着重描绘了蜜蜂第二次从沙土中钻出来的情形:“艰难地从沙土里钻了出来”――“慢慢地一上一下抖动着翅膀”――“梳理那沾满沙土的胸部和腹部”――“飞快地捋着翅膀”――“继续整理着翅膀”――“从沙地上飞了起来”――“更有力地捋翅和扑翅”――“再一次飞起来”――“又飞起来了”――“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在作者的描绘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只顽强的执著的永不言败的可爱又可敬的蜜蜂。正是蜜蜂的这种精神品质让“我”对蜜蜂的情感发生了转变:“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了我的内疚。我弯下身去察看它的伤势”――“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自己还跪在地上,已跪了好久好久”,最后,“我”彻底被蜜蜂这种顽强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所折服。需要注意的是,在写“扬”的内容时,过渡要自然、巧妙,不要给人牵强、突兀之感,如此才能巧妙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才能顺理成章地揭示文章的主题。

【名家范文】

生命 生命

[美国]克伦・沃森

有一年夏天的下午,我在山上一连割了几小时的柴草,最后决定坐下来吃点东西。我坐在一根圆木上,拿出一块三明治夹馅面包,一边吃一边眺望那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要不是一只围着我嗡嗡转的蜜蜂,我的闲暇心情是不会被打扰的。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却能使野餐者感到厌烦的蜜蜂。不用说,我立刻将它赶走了。

蜜蜂一点儿也没有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嗡直叫。哟,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我一下将它拍打在地,随后一脚踩入沙土里。

没过多久,那一堆沙土鼓了起来。我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个受到我报复的小东西顽强地抖着翅膀出现了。我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又一次把它踩入沙土中。

我再一次坐下来吃晚餐。几分钟以后,我发现脚边的那堆沙土又动了起来。一只受了伤但还没有死去的蜜蜂艰难地从沙土里钻了出来。

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了我的内疚。我弯下身去察看它的伤势。它右翅还比较完整,但左翅却皱折得像一团纸。然而,它仍然慢慢地一上一下抖动着翅膀,仿佛在估计自己的伤势。它也开始梳理那沾满沙土的胸部和腹部。

这只蜜蜂很快把挣扎的力量集中在皱折的左翅上。它伸出腿来,飞快地捋着翅膀。每捋一次,它就拍打几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飞翔能力。哦,这可怜的小东西以为自己还能飞得起来!

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以便清晰地观察它那注定是徒劳的努力。我凑近看了看,心中想,这蜜蜂完了。作为一名飞行员,我对翅膀太了解了。

然而,蜜蜂毫不理会我对它的判断。它继续整理着翅膀,似乎慢慢恢复了力量。它捋翅的速度加快了,那因皱折而不灵活的薄纱似的翅膀现在几乎已被抚平。

蜜蜂终于感到自己已恢复了力量,可以试着飞一飞了。随着一声嗡嗡的声响,它从沙地上飞了起来,但连3英寸远也没有飞过。这小生灵摔得那么可怜,它在地上挣扎着。然而,接下来的是更有力地捋翅和扑翅。

蜜蜂再一次飞起来,这一次它飞出了6英寸远,最后撞在一个小土堆上。很显然,这只蜜蜂已经能够起飞了,但还没有恢复控制方向的能力。正如一名飞行员在摸索一架陌生飞机的特性,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一次坠落后,它都努力去纠正新的失误。

蜜蜂又飞起来了。这一次它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它仔细地避开树身,控制着飞行,然后慢慢飞向那明镜似的湖面,仿佛是要去欣赏自己的英姿。

当这只蜜蜂消失后,我才发现,自己还跪在地上,已跪了好久好久。

【考场佳作】

留点感激在心中

重庆考生

生活是一曲多彩的旋律。有歌声,觉得悦耳;有嗓音,觉得尖利;有笑声,觉得欢快……而最令我感激的则是那沙哑的吆喝声。

“补鞋喽!补鞋喽――”好不容易有一次睡懒觉的机会,却被这吆喝声吵醒。这难听的吆喝声总是打断我的美梦,烦死了!我在床上抱怨着。今天,一定得想个办法捉弄一下他。很快,我心里便有了“妙计”。

下午,我看着在不远处补鞋的那个老头儿,随手从垃圾堆里捡了一双破得不能再破的鞋。我小心翼翼地换上“新”鞋,然后装出一副难过的样子走过去对他说:“补鞋。”我指着自己的脚,手指有点儿抖。那老头儿抬起头,他的脸色是那样的苍白,额头上的皱纹勾勒出一个醒目的“三”字,两鬓白发苍苍。他指着我的鞋,笑了笑说:“这双鞋你是怎么弄破的?”我支支吾吾地说:“是刚才踢球时弄破的。”“怎么样,没摔着吧?”他问。我一时竟答不上来。他接着说:“这双鞋得明天才能修好。你明天下午再来拿吧。”看他那认真的样子,我偷笑着走开了。

第二天,为了不让他看见我,我便绕了个大弯儿去上学。一连几天,我都没有去拿那双鞋……

“补鞋喽!补鞋喽――”不久后的一个清早,这熟悉的吆喝声又吵醒了我的美梦。我往窗外一看,老人仍在那儿补鞋。看他有些佝偻的身影,我忽然不知是被老人的不易打动,还是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我再也睡不下去了,急忙去取鞋。老人一见到我就说:“孩子,你的鞋我已经补好了,这都过了好几天了,总不见你来拿,是没有钱吧?呵呵,没关系,补双鞋算啥事。给你鞋,可得好好读书啊!”他的话使我羞愧极了,我支吾着说道:“这鞋是……”“我知道喽,这是……”我和补鞋的老人不约而同地笑起来。

“补鞋喽!补鞋喽――”如今,听到那熟悉的声音,我心中总会涌起一种无言的感激。这美妙的声音,让我懂得了尊重,学会了做人。

【点评】

此文欲扬先抑,开篇便极言自己对补鞋老人吆喝声的厌烦与抱怨,正是有了这种厌烦与抱怨,才有了故意从垃圾箱中找双破鞋子捉弄补鞋老人的想法与经历。然而正是在捉弄老人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老人勤劳、和善、充满爱心的品性,老人的鲜明形象便跃然纸上,“我”也在这一风趣而尴尬的事件中学会了做人,得到了成长。

上一篇:文中有我抒真情 下一篇:大海,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