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末端膨出超声诊断价值

时间:2022-07-25 10:50:33

输尿管末端膨出超声诊断价值

摘 要 目的:分析输尿管末端膨出的超声表现。方法:经腹部探察对9例输尿管末端膨出患者行超声检查。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9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对输尿管末端膨出诊断率100%。结论:超声检查对输尿管末端膨出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输尿管 膨出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194

输尿管末端膨出是一种较少见的输尿管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对本病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确诊率高的辅助检查方法,在我科的工作中对其诊断及临床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分析研究输尿管末端膨出的声像图表现,为其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1995年5月~2005年7月经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临床疑似输尿管膨出并经超声诊断证实的患者9例,男2例,女7例;年龄4~58岁,平均31岁,位于左侧者6例,右侧者1例,双侧2例,单纯性3例,异位性6例(其中单一男性右侧输尿管末端异位性膨出1例)有不同程度排尿困难者2例,伴血尿者3例,后腰部酸胀痛者4例。

仪器和方法:使用仪器为东芝SAL-38B超声诊断仪及6000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诊断仪(CDFI),采用25~35MHZ凸阵探头,探测深度5~10cm,检查前45分钟饮水500ml,使膀胱适度充盈,充分暴露耻骨上区,自正中线纵向扫查,探头向左右移动和侧动,以显示膀胱内部结构及各个毗邻器官,之后自耻骨上作横断扫查,并对腰背部作常规扫查,检查中须仔细观察膀胱,输尿管,双肾的正常和异常回声,并对异常回声的大小、形态、位置、活动度、性质、各个径线进行记录。

结 果

正常输尿管的超声表现:正常输尿管在大量饮水后和(或)膀胱充盈时可以显示,呈两条平行带状回声,之间夹有一条无回声带,内径约2mm,有蠕动,上段输尿管,膀胱后输尿管及膀胱间段输尿管难显示,下段输尿管可以从肾盂向下追踪扫查找到,输尿管出口可经膀胱声窗在三角区的两侧上角找到,出口稍有隆起,并可见到喷尿状态下的输尿管[1]。

输尿管末端膨出的超声表现:膀胱内后方(即三角区)输尿管末端外见囊肿样无回声区,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壁菲薄而光滑,位于单侧或双侧,当输尿管蠕动向膀胱内喷尿时可见环状结构逐渐增大,而后又迅速缩小,周而复始,在纵切面上可见膨出物和扩张的输尿管盆腔段相连通,排尿时可观察到囊壁移向后尿道,并不同程度的阻断尿流,9例患者输心满意管末端膨出的病人均伴有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

讨 论

输尿管末端膨出是一种输尿管先天发育异常疾病,形成原因是输尿管芽管腔延迟开放,是输尿管和生殖窦的一层隔膜吸收不完全或持续顾在,导致输尿管口狭窄,尿液排除不通畅,久而久之便形成囊肿。本病多见于女性,是女性下尿路梗阻最多见的原因,女性和男性比例3:1,单纯型多见于成人,异位型多见于小儿[2],Campbell(1951年)在尸检中发现每4000小儿中有1例输尿管末端膨出[3]。

输尿管末端膨出按病变的位置可分为单纯型和异位置型。单纯型(又称原位型-输尿管末端膨出)多见于成人,因其病变发展过程较慢,多在45岁以后才有明显的症状及超声表现,故又称成人型,对上尿路影响较小,膨出物较小时没有或仅有轻微的尿路梗阻,症状出现较晚但不阻塞膀胱颈部,故而所属患侧肾脏只有轻微的改变或无改变。较大时占据膀胱大部分面积,压迫引起一侧或双侧输尿管阻塞,导致一定程度的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压迫膀胱颈部时会引起尿潴留,合并有结石时,引起血尿。开口可能很小,正常或偶尔变大,其发病早,膨出虽然不大但却有很明显的尿路梗阻症状。患者肾脏受损严重,小儿在出生后数月到一年便可有尿路感染表现。输尿管末端膨出的病程漫长呈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个阶段都不尽相同,病变早期在膨出物较小时,无明显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合并症也不存在,当病变达到一定程度膨出物较大,导致明显的肾积水时,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腰部酸胀疼痛等体征,同时也会伴有膀胱刺激征,并有肾功能下降或肾功能衰竭,出现钠水潴留,引起下肢浮肿,这一时期的肾脏已经接近变性和坏死,所以本病一旦确诊,就应及时手术治疗,防止进一步发展。

诊断输尿管末端膨出的方法很多,如超声检查、静脉尿路造影、CT、MRI等,均对本病确诊有较大的价值,经静脉尿路造影可见输尿管上断呈“眼镜蛇头”或“球样扩张”较膀胱回声密度低,当膨出物同和膀胱均充满造影剂时,膀胱处的囊壁可形成一条软组织透光区,有时可见膨出物由膀胱内凸向尿道,CT在干片时可见充满液体的膀胱内有一圆形的软组织块,有时可见膀胱颈部存在梗阻MRI(核磁水成像)三维重建冠扫可清晰显示膨出物与输尿管相连,重T2信号加权可使膨出物清楚显示。上述检查方法除超声以外均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不适和痛苦,并且价格昂贵,而超声检查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优点在于超声对输尿管末端膨出的确诊率已经达到100%,而且无副反应,经济,方便,但检查过程中应注意怪声像图的仔细观察分析及各个部位解剖位置的确定,以免漏诊、误诊。同时,还应该与输尿管肿瘤、输尿管憩室、输尿管脱垂等鉴别开来,这一点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诊断仪(CDFI)可以弥补B型超声不足。

总之,超声检查廉价,方便,无创,特异性高,确诊率高及具临床诊断价值,完全可以作为输尿管末端膨出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下册).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技术出版社,2003.

2 张祁山,郭万禄,主编.泌尿系超声诊断治疗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技术出版社,2001.

3 周永昌.输尿管囊肿的实时超声图像观察.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84.

上一篇:螺旋CT对盲肠癌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皮肤软组织血管瘤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