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安全自理能力

时间:2022-07-25 08:55:16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安全自理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运动项目练习的强度较高,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运动事故,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安全把握意识,在遇到一些运动损伤时也要学着保护自己,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自理能力的必要性

1.体育运动中出现一些肢体损伤比较常见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运动过程中对自我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因此,在具体的运动中本身遭受运动伤害后也会遇到因为处理不及时导致伤情加剧的情况,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处理一些突发运动事故的能力和意识,比如,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身上不能佩戴纪念章,口袋里不能携带小刀、铅笔等尖利物件,以免造成伤害事故,衣服、鞋、袜也要得当,再如,跑步过程中,出现扭伤怎么应对就是学生遇到一些运动事故的典型案例,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解扭伤时需要采取的措施和应对方法,而不是手足无措,所以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针对运动中出现的一些事故需要强调学生对自我安全自理能力的培养,而且这种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2.安全自理能力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遵循科学全面的锻炼方法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而在运动中遭遇一些损伤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其运动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增加一些安全自理能力对于学生处理一些运动突发状况以及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具体运动项目的兴趣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的是一旦学生拥有了基本的安全自理能力就能够及时处理一些体育运动的损伤,这对于锻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增强体育实践教学的意义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安全自理能力

首先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对某一项运动项目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情况提前进行提示说明,并且指出这些概率较大的损伤部位,这样学生在从事具体的运动中在心理上也能提前做好锻炼准备,也就是说其在运动之前已经对具体运动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是提升学生安全自理能力的首要步骤;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对安全自理能力的具体措施和步骤进行提前说明,比如,在跑步中,一般比较常见的损伤主要集中在脚踝和膝盖关节部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需要针对性地对这些方面的常见护理知识进行宣导教学并且让学生牢记学习即可。这样学生在遇到这一类的事故时就能够及时处理,并且在面对相类似的安全事故时也能有自我安全护理的意识。

总体来看,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小学生在运动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运动损伤虽然在有些时候难以避免,而教师对学生在遇到一些运动损伤时所表现出来的处理方式和解决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要想让学生具有这种安全自理能力还需要学生对一些常见的运动项目可能会出现的运动损伤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小学阶段学生的安全自理能力才会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刘光华,谢光辉.“导入”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师友,2007(03).

上一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 下一篇:“小组互动”教学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