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包”若出来的姐弟恩怨

时间:2022-07-25 05:38:25

这一个礼包有点喜出望外

康女士今年60出头,她的家里共有兄弟姐妹5人,她是排行老四。

在兄弟姐妹成家工作前,一大家子原先都是住在父亲单位分配的一套老公房里。后来兄弟姐妹或成家或去外地,父亲也过世了,留在老房子里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是康女士小姐姐一家。而康女士结婚后虽然也住到男方家里去了,但是她的户口还有后来她儿子的户口都在母亲的老房子里。

1994年的时候,母亲家的这套老公房动迁了。当时这套房子里的户口状况为康女士的小姐姐一家三口和母亲,还有康女士母子俩的户口。安置对象便是他们这六个人。因此康女士便回到家里和母亲以及小姐姐商量安置的方案。

小姐姐对康女士说,她不想和母亲共拿一套房子继续生活在一起了,她担心还在外地的老五,也就是康女士的弟弟,总有一天是要回上海的,没房子住,自然要打母亲房子的主意,因此小姐姐担心,和母亲住在一起,以后迟早会有麻烦。

康女士倒是不以为然,她愿意和母亲共拿一套房子。最终,康女士家里拿到两套房子,小姐姐家拿了套一室一厅的房子,康女士和母亲、儿子拿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

为了防患于未然,康女士和母亲还是约定好,考虑到弟弟总有一天要回上海,因此这套两房一厅的房子一半的份额,以后给弟弟。这些事情都安排好了,康女士一家便和母亲一起搬入了这套位于桂林路的两房一厅里了。原先康女士居住的丈夫家的房子只有12个平方,居住条件并不好,大家自然是欢天喜地住进了新房子。康女士心里还真觉得这是一个大礼包,几乎是从天上掉下来。

因为是大礼包,马上就有人羡慕了,如小姐姐所料,康家真的有人来打这套房子的主意了。

先是大哥有想法了。康女士大哥的居住条件并不理想,而且之前也没拿过家里的房子。因此在康女士和老母亲动迁得到了桂林路的房子之后,大哥就打起了这套房子中母亲份额的主意。康女士的母亲十分害怕,她心里老早想好了,这套房子里一半的份额,是要留给在外地的小儿子的。

据康女士说,母亲倒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就授意女儿去把桂林路这套房子的产权买下来,而且产权人就写康女士一个人的名字,只是母亲还是和康女士约法三章,以后这套房子的份额,一定是要拿出一半给到老五的。

这样的一个安排,不管怎么说,对于康女士而言,无异是将天上掉下来的大礼包确认了归属,康女士当然很爽快答应了下来,买产权的钱,也都是康女士拿出来的。

一年之后,弟弟一家三口回来了了,当然是没有房子住的,也就自然而然搬来,和老母亲还有康女士一家生活在了一起。

哑巴吃黄连之苦

弟弟搬来一起住,无可厚非的,因为老母亲本来就打算给这个小儿子一部分份额的,但是毕竟房子并不大,两家人加上个老母亲,一共七个人共处一个屋檐下,总是会发生一些鸡零狗碎的矛盾的。

不过康女士当时倒还是比较洒脱的,因为这套房子的产权毕竟已经是她的名字,而且她和丈夫原先也还是有套小房子的。因此姐弟两家有所不悦之后,康女士一家三口就搬回了夫家的那套小房子里。

就在这个当口,丈夫家的这套房传来了要动迁的消息,为了动迁利益最大化,康女士不仅人从娘家搬了出来,而且把自己和儿子的户口,也迁出来,报到了夫家那套小房子里。

几年之后,夫家房子终于动迁,康女士一家三口单独分到了一套房子。那段时间,康女士应该是比较得意的,虽然说娘家的房子里,她没有了户口,但是产权是她一个人的名字,现在动迁又分到了房子,心里真是有些笑不动。

姐姐笑不动,弟弟不开心。从2005年开始,弟弟就不断怂恿母亲桂林路房子的产证上加上老母亲的名字。康女士坚决不同意,一来,自己承诺过桂林路的房子以后肯定是会分给小弟一半份额的;二来,母亲的名字一旦写入产证,那今后就不是她和老五之间的财产了,其他子女也要进来掺和一把了。所以母亲几次三番和她提这个事情,她都一口回绝掉了。

后来康女士向老五提出,让弟弟给到自己当时桂林路这套房子市场价值一半的钱,自己就把产权过户给弟弟,可是弟弟说自己没钱,不同意这个方案。

至此,康女士以为,只要她态度坚定,房产就不会有变数了。哪知道弟弟以母亲的名义上法院打起了官司,他们的理由是,老母亲不识字,当年桂林路的房子买下产权,是康女士单方面操作的,并未征得过老母亲的同意。

法院后来调取了相关的资料,确实发现,当年的购房合同上只有老太太的印章,并无签字,而且物业公司也承认,当年康女士家办理购房手续的时候,老太太并未亲自到场过。基于这些客观的情况,法院判决康女士的母亲胜诉,桂林路的房子退回了承租房状态。

这个结果,让康女士措手不及,“人财两空”。因为当初她搬出桂林路的时候,为了夫家房子动迁,把自己和儿子的户口也迁走了,而弟弟一家的户口,早已经名正言顺地迁入。在承租房里,有没有户口,意味着什么,谁都懂。

当初康女士把自己和儿子的户口从桂林路迁走的时候,她是不担心的,因为房子的产权是她的。可怎会料到,这一纸判决下来,反而使得她对桂林路的房子,一下子完全失去了掌控――人搬出来了、户口迁走了、现在连产权也没有了。而康女士的弟弟手脚也快的,法院判决刚刚下来,房子退回了承租房,他立马就去物业公司将承租人的名字写成了他自己的。

康女士这下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她虽然一口咬定,当初自己买桂林路房子的产权,肯定是老母亲的意思,但法律毕竟是讲证据的,她确实又拿不出证据,来证明母亲当年参与了购买产权的事宜,因此桂林路的这套房子虽然康女士和她的儿子是原始受配人,但这么一折腾,似乎她和这套房子是渐行渐远。

此一时的便宜彼一时的吃亏

康女士为了扳回劣势,也向法院提起了诉讼,她认为,桂林路的房子她是原始受配人之一,理应在房子里享有权利。显然康女士的这个诉请是有道理的,法院也是予以了支持,但是法院只管有没有产权,有没有居住权,并不管户口。

康女士自然就拿着这份判决去找弟弟谈,要求重新住进桂林路的房子,弟弟肯定也是不会妥协的,坚决不让康女士再踏足进桂林路的房子。

这下子姐弟两家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斗争。桂林路的房子成为了主战场,康女士和丈夫无数次地试图闯关进去,弟弟一家则是严防死守,搞得就像领土纠纷,一方实际占有,而另一方则不停地宣誓,大家隔三差五弄点盘外招、小动作,刺激一下对方,事实上,谁都得不了安宁。

这种混乱的局面,在2010年康家的老母亲过世后,达到了巅峰,双方已不仅仅是斗嘴皮子,而是开始拳脚相向了。

康女士也是想明白了,桂林路的房子,她肯定是回不去了,因此她就提出,要弟弟补偿她一笔钱,大家就偃旗息鼓。根据康女士的想法,“甲方乙方”节目组同她的弟弟进行了接触,提出安排双方坐下来调解。康家老五,倒是很爽快答应了下来,这种争斗不休的日子,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双方都有调解的诚意,但真的调解了,却并不是那么顺利。康女士提出,她当年同母亲约定,桂林路的房子,以后她和弟弟是一人一半份额的,因此要弟弟给予100万元的补偿。而弟弟只肯出18万元给到姐姐。这差距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之后,经过我们的一番劝解和循循善诱,康家老五算是松了点口,愿意拿出30万元,但是康女士还是坚持100万不松口。第一次的调解是不欢而散。

第二次调解,康女士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同意下降到80万。虽然和弟弟那边的出价差距还是很大,但总是让人看到了希望。老五也愿意做出一点让步,将加码升级到了50万元,双方就剩下30万元的差距了。

不过就是这30万元的差距,还是成为了这对姐弟间的三八线,谁都不肯再退让分毫了。双方都告知我们,如今他们各自的价码,都是底限和上限了。

很遗憾,调解一时半会,还是没能够达成一致。

我们节目的嘉宾马尚龙先生,用“此一时彼一时”来形容康家姐弟间的这场纠纷。当年买产权的时候,康女士心里清楚,自己是占了便宜的,也没有从弟弟的角度认真考虑过弟弟回沪之后的处境。弟弟则是通过一场诉讼,从下风口站到上风口的时候,同样也不顾及姐姐的感受和权利了。所以说矛盾至此,这对姐弟要打50大板,大家都缺少了对维系血脉亲情的担当与责任。马尚龙先生也是希望康家的这对姐弟,能够深刻地为对方想想;也都分别回忆一下,自己站在下风口时的那种体会,把心态都调整一下,还是尽快达成妥协的意见吧。毕竟大家岁数也都不小了,毕竟双方的差距只剩下30万元,这样的纷纷扰扰难道还要留给下一代去解决吗?

上一篇:论高职院校学校财务管理创新思路 下一篇:杆秤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