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联体国家“入世”对经贸合作影响分析

时间:2022-07-25 05:03:12

独联体国家“入世”对经贸合作影响分析

提要独联体是世界上幅员最大的国家集团,其“入世”问题一直备受世人关注。然而,独联体国家的“入世”进展远比原经互会的中东欧转型国家缓慢得多。迄今,独联体成员国中,只有四个国家加入了世贸组织,作为最大经济体的俄罗斯一直未能如愿。从未来发展趋势看,独联体国家的“入世”进程有望加快,俄罗斯和乌克兰将先于其他国家实现“入世”夙愿,但乌很有可能捷足先登。俄罗斯“入世”后,不仅将会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促进独联体国家的“入世”进程。独联体国家“入世”将为中国与独联体国家在世界多边贸

易体制框架内的经贸合作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独联体国家“入世”进程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制定和监督国际经贸规则的世界贸易组织,在推动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其中,其成员国已发展到149个国家和地区。“入世”也成为独联体转型国家融入世界经济的根本途径。加入WTO不仅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商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且对于正处在转型时期的独联体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据估计,独联体国家因同第三国的经贸关系存在歧视,目前每年损失约20亿美元。而在WTO框架下,国际贸易活动的原则和制度被确定下来并受到监督和管理。积极参与世界贸易双边和多边谈判,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将本国贸易置于世界多边贸易体系框架之中,必然有助于降低各类关税和费用,减少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和障碍,直接促进贸易额的不断增长。同时,有利于扩大现代技术的进口、增加外资流量、降低生产成本。这是独联体转型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所在。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独联体国家在1991年经互会解体后纷纷提出申请,要求加入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先是GATT,到1995年WTO建立时就申请加入WTO。当时,只有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未提出“入世”申请。2001年6月塔也提出了“入世”申请。由于土在2005年6月举行的独联体峰会上宣布放弃独联体正式成员资格,成为独联体联系国。截止到目前,所有独联体国家都提出了“入世”申请。独联体成员国中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亚美尼亚四国先后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其余各国由于金融、关税等种种原因尚未被世贸组织接受。目前,这些国家正致力于法律和经济改革,为加入世贸组织做准备,并继续就“入世”加紧谈判,争取早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其中,俄罗斯、乌克兰的“入世”程序已陆续进入最后阶段。

从国际比较看,独联体国家总体“入世”进程明显慢于同为原经互会的中东欧转型国家。从“入世”的程序和进度看,独联体国家和中东欧转型国家提出申请的时间大多都在1993~1994年间,但目前中东欧转型国家已全部成为正式成员,而独联体中只有吉、格、亚、摩四个小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而像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独联体中的大国却由于政治倾向、经济联系、战略地位、改革进展等因素而迟迟未能如愿。显然,相对于中东欧转型国家,独联体国家在“入世”上进展缓慢。

二、独联体国家“入世”前景

独联体国家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表示,“入世”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一直为此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入世”步伐有望加快。近年来,一些独联体国家为了适应“入世”要求,正逐步调整关税。如,俄先行的平均关税已低于世贸组织成员平均进口关税水平,乌克兰在2005年将关税总体水平降到14%,哈进口商品税率平均水平为12%。而白、阿等国也参照世贸组织的原则和标准,不断加强金融市场、关税体制及贸易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不断增长的独联体国家经济是独联体国家加快“入世”步伐的重要底牌。自1999年起,作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独联体总体上已走出长期经济衰退的阴影,进入新世纪以来,独联体国家的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进展显著。据独联体统计委员会的数据,2001~2005年独联体国家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6%、5%、8%、8%和7%。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态势最好的是阿、亚、哈、塔。在上述四国中,除亚外其余三国均未“入世”,三国中GDP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阿,每年几乎均在10%以上,2005年则达到了26.4%,哈每年也保持10%左右的高增长,塔也基本保持近10%的增长。俄、白、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也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独联体国家经济积极演进的势态,正在为他们早日“入世”创造条件。一方面这可以说是经济转型日益步入正轨的反映,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自身在“入世”谈判以及向WTO标准靠拢上的努力,已经在经济运行的各个领域开始发挥作用,这些无疑都将进一步推动他们加入WTO的进程,早日获得成员资格。但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市场运行效率等因素的深刻影响,独联体国家贸易领域的改革和开放、制度建设等方面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特别是制度建设。对于独联体转型国家来说,制度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他们最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决定性意义,有助于尽快缩短与WTO原则要求之间的距离。

尽管正在走近世贸组织的独联体国家步履艰难,但最终也会否极泰来,天遂人愿。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处于“入世”最后阶段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将先于其他国家实现自己的“入世”夙愿,但俄很有可能迟于乌“入世”。俄是世贸组织之外最大的经济体,早日加入世贸组织一直是其梦寐以求的目标。经过10多年旷日持久、锲而不舍的努力,俄已处于“入世”的“冲刺”阶段。目前,阻碍俄“入世”的主要障碍仅剩下美国。在八国集团峰会前夕的2006年7月13日,俄美两国进行了谈判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双方基本上就金融市场保护、飞机进口关税、农业补贴和知识产权保护这些原则性的问题达成了一致,特别是就金融市场开放这一双方谈判中最棘手的问题达成了一致,但因双方在肉类检疫问题上出现分歧,致使双方在八国集团峰会期间未能签署有关俄“入世”的双边协议。俄经贸部长格列夫说,俄有望在2007年3月成为世贸组织成员。预测能否成为现实还很难说。因为进入2006年以来,独联体中一直与俄分庭抗礼的“古阿姆”组织的成员国乌克兰、格、摩又在俄“入世”问题上节外生枝,使俄“入世”再添变数。与俄“入世”艰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来乌克兰“入世”进程一路凯歌。乌2005年3月17日与欧盟结束了双边“入世”谈判后,2006年2月1日美国承认乌完全市场经济国家。2006年3月6日乌美两国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了乌“入世”双边协定书。美国表示将全力促进乌结束所有有关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随着乌与美“入世”双边协定书的签订,乌注定要在俄之前跨入世贸组织的大门。目前,乌只剩下与澳大利亚、巴拿马、中国台湾、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尚需完成“入世”协议书,但鉴于乌与上述各方已没有实质性的分歧,签署协议只是个程序问题。俄“入世”将落后于亲西方国家的乌克兰,不能不说是“入世”问题政治化的再次印证。乌捷足先登,无疑将为俄“入世”之路再添变数。可以设想,若果真如此,那么与俄频频交恶的乌恐怕会狠狠要价,特别是在天然气问题上不会轻易放过俄。而由于近期俄与格、摩的贸易关系频生龌龊,使已与俄签署双边协议的格、摩两国也加入了反对俄“入世”的阵营,他们坚决要求废除与俄当年签署的双边协议,并要求与俄就货物贸易的关税减让问题重新进行谈判,俄将被迫与其重开双边谈判。俄摩谈判的主要问题将是摩对俄出口葡萄酒、蔬菜和水果,俄格谈判的主要问题则是格对俄出口葡萄酒和矿泉水。虽然迄今还未发生过小国成功阻止大国“入世”的先例,但从理论上讲,格、摩能够为俄“入世”进程制造麻烦。俄要尽快“入世”,除集中精力同美国谈判外,还应妥善处理好与独联体国家中一些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出现的贸易摩擦。

俄罗斯“入世”后,不仅将会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会促进独联体国家的“入世”进程。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俄在整个世界格局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把最大经济体的俄罗斯拒之世贸组织大门之外,导致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不完整。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看,建筑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所追求的是参与贸易双方的共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由于俄“入世”所导致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和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会使所有国家的福利水平都得到提升。此外,俄作为独联体国家中的核心,其“入世”也必将对其他独联体国家“入世”发挥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为这些国家的“入世”提供宝贵经验,加快他们“入世”的进程。具体而言,随着俄“入世”成功,哈、阿、塔的“入世”问题也将会尽快得到解决。这是因为,上述三国均具备了十分有利的因素:三国均是近五年来独联体国家中经济发展态势最好的国家。此外,哈是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三个独联体国家中最早的一个,哈曾提出最迟不过2005年加入世贸组织,并强调同俄一起加入。阿还是亲美的“古阿姆”集团的成员。至于白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入世”前景则没有上述国家乐观,尤其是白俄罗斯。这与其说是因为白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缓慢,倒不如说是政治因素在作怪。众所周知,白俄罗斯的卢卡什科政府因坚持联俄、反对北约东扩而与美国和西方国家关系恶化,美西一直视白为独裁国家和贱民国家,称卢卡什科为“欧洲最后一名独裁者”,并在国际社会从政治和经济上封锁白。2006年3月卢卡什科第三次当选总统后,美国和欧盟声称白总统选举存在舞弊等不当行为。美国和欧盟先后宣布禁止卢卡什科和其他白政府官员入境,冻结其在美国和欧盟的资产。白方对此也作出了强硬的回应。白与美欧的关系再度急剧恶化,这不能不对白“入世”进程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使白在2006年底结束与其他成员的双边市场准入谈判的预期难以实现。乌兹别克斯坦原与美国关系密切,是亲美的“古阿姆”集团成员,但2005年5月13日“安集延事件”后,乌美关系迅速降温,乌也退出了“古阿姆”。但与白不同的是,乌曾是美国在中亚的可靠伙伴。若不是为了应对强大的外部政治压力,乌不会与美国发生冲突。可见,一旦外部势力减压,乌有可能会重新作出外交选择。再者,乌没有与其他西方大国交恶。显然,乌“入世”之路不会像白那样充满荆棘。

三、独联体国家“入世”对中国和独联体国家经贸合作的影响

尽管独联体国家的“入世”之途会因国而异,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也都会终成正果。独联体是世界上幅员最大的国家集团,中国与独联体国家具有良好的传统经贸合作关系。独联体国家“入世”后将对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其中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兼有之,但总之是利大于弊。中国与独联体国家在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内的经贸合作必将拓展为更加广阔的空间。这是因为独联体国家“入世”后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有利于中国扩大商品出口潜力,加大在独联体国家的各种投资项目和规模。独联体市场容量的巨大空间将为中国商品和服务扩大出口创造广阔的市场基础。此外,“入世”后,各国间的贸易方式将逐渐正规化。目前,中国与独联体国家都属于转型国家,在双边的外经贸体制和贸易方式中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这尤其表现在银行结算机制、仲裁机制和出口保险机制等方面。而“入世”后,将代之以符合国际贸易准则的有序的自由贸易方式,这能极大地保证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合作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在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合作中,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的独联体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独联体欧洲国家中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合作关系尤为密切,显然,这些国家“入世”后会对中国与其之间的经贸合作产生更大的影响。上合组织6个成员国中,除中国外,均为独联体国家,且与中国为邻,地缘上的便利和极大的经济互补性,使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上合组织成立以来,随着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推进,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的经贸合作步伐明显加快,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的贸易额由2000年的98.06亿美元增加到121.47亿美元,2002年和2003年分别为142.28美元和197.23美元,2004年则达到了270亿美元,2005年仅中俄贸易就达291亿美元,同比增长37.1%。除俄外,在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的贸易中,中哈贸易最为抢眼:2005年双边贸易额为68亿美元,中国出口39亿美元,同比增长77%。中乌贸易为6.8亿美元,中吉、中塔贸易额则微乎其微。目前,中俄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俄是中国第贸易伙伴,中国是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中亚成员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如,2004年中国成为乌的第七大贸易伙伴,2005年成为哈的第三大进口国),但中亚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处的位次比较靠后:哈、吉、乌、塔在中国贸易伙伴中的排名分别为33、88、98和160。2004年中俄两国领导人共同提出,到2010年要使双边贸易达到600~800亿美元。近来,上合组织的经济活动不断加强。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已通过了长期多边经贸合作计划,制定了实施该计划的机制,确定了优先方向和具体项目。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即使中俄能够如期实现600~800亿美元的目标,与中日、中美、中欧的贸易额相比,中俄之间的贸易额还是相当小的。根据中国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6年春季)》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日贸易额为1844.1亿美元,中欧和中美贸易额双双突破2000亿美元,分别达到2173.1美元和2116.3亿美元。相比之下,中俄贸易额仅为291亿美元。发展势头良好的中俄贸易尚且如此,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更是如此。可见,中国与俄及中亚国家的经贸关系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俄及中亚国家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便会为拓展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关系提供有利的契机。目前,在这些成员国中,只有中、吉是世贸组织成员。其他成员国“入世”后,均要履行世贸组织的各项原则,随着关税减让和许可证、配额以及进口商品数量限制的减少或取消,边境商品将有更多的机会出口到对方市场,双方均可从中受益,而且,中国与上述国家存在较强的经济互补性,竞争性相对较弱,这使中国与他们之间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从中俄外贸商品结构看,俄进口商品主要是纺织服装、日用轻工业品、食品等,而我国的这些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已构筑起厚实的产业基础。俄对中国的出口则以大型机械设备、石油及其制品为主,而这恰好能满足我国未来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而中亚国家除与俄有着类似的市场需求外,对机械产品、运输设备、农机、石油设备、化工产品、建材、家电、办公用品等需求和进口旺盛。此外,还希望中国能对其生产项目进行投资,提供电信、信息技术、农机、化肥生产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并借助中国的地缘优势打开通向世界的出海口。中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则主要以能源为主,特别是哈石油。随着2005年中哈石油管道开通,中国每年将从哈进口石油2000万吨,必将带动更多中国商品对哈出口。由于中亚国家地缘接近,语言文化相通,经济相互渗透,市场需求也极为相似,中国可通过哈辐射中亚。这里需要提及的是,上合组织中的独联体国家“入世”后,随着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提高,以中国为主导的上合组织在地区和全球的地位将明显得到提升,所起的作用也将愈来愈大。

在独联体欧洲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中,除俄外,中国与乌、白的经贸关系较为密切,特别是乌。目前中国是乌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两国贸易额超过24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乌出口14亿,同比增长50%以上。乌对电子电器、轻工机械、轻纺等产品需求十分旺盛。目前,两国的合作领域涉及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冶金等,高新科技合作是乌中合作最有前途的领域。随着乌即将“入世”,其市场管理规范将逐步完善。中国商品在价格上拥有绝对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可抓住机遇,大举进军乌克兰。地处欧洲中心的白俄罗斯是前苏联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进口以化工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为主,出口主要是钾肥、亚麻、拖拉机、载重卡车、摩托车、冰箱等在国际市场上较有竞争力的产品。近年来,由于白十分注意加强同中国的经贸关系,使两国贸易得到不断发展。2004年双边贸易额增长了近1倍,约为5亿美元,2005年1~4月进出口增幅达到40%。中国是白最早结束“入世”双边谈判的成员之一,两国2005年12月初已签署了相关协议。随着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扩大,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速度上,都将发展重大变化。

总之,在中国与独联体国家关系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独联体国家间的经贸合作备受各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2006年3月21日与来华参加“俄罗斯年”活动的俄总统普京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为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实现2010年双边贸易达600~800亿美元的目标提出了具体措施。上合组织目前也正着手加速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在2006年6月15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上,中国提出的用10~15年时间,实现区域内的货物、资本、技术、服务自由流动的倡议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认同。我们相信,随着独联体国家“入世”成功,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经贸合作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现实双赢。■

上一篇:实施大规模定制营销 下一篇:完善指标体系 实施高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