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7-25 03:53:56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可同时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应孤立地进行,而应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培养,融入在日常的语言教学中。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可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优化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等方法和途径进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有显型的文化和隐型的文化两种,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遗产。指的是历史上创造的合理或者不合理的以及谈不上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一切生活样式的所有。它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从文化的定义可以看出文化是生理的遗传,不是先天所有的,是人类后天考学习传承,它的大部分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使人们意识形态中不自觉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反映的人类行为。深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是人类交际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渗透与运用,人与人的交往不仅仅局限于原先的国家之内,已经扩大到国与国之间,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对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交际的双方会以各自所熟悉的一切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去解读对方的文化,因为成长背景的不同,便会在不自觉、不自知的情况下对对方文化产生误解、困惑、甚至排斥,这样就造成了跨文化交际障碍。具体来讲,要避免在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以及经营管理的方面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由此形成的冲突。必须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一种语言,进行文化对比,并能用它进行顺畅的交际。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国家也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从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入手,浅谈在这一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个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并能自如地使用它?这就意味着在日常的交流中,要帮助学生能否及场地使用英语,换句话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英语这门语言。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讲,就是要对学生文化意识进行有目的的培养, 将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并提高。

自古以来,跨文化交际就一直存在着。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交际中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往过程。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运用,经济的渗透不断深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交往的频率与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是因为有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没有语言,便不会产生文化。而人们说话方式或行为习惯又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教育状况、、政治状况、经济情况以及价值观念都不相同,由此出现的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

目前,英语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它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人民交流的一个工具,作为国际通用语,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已经作为必修课成为每个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工具。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感受能力,把学习语言的和英美文化知识同时进行,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掌握简单的语言技巧,而是能够学有所用,对于我国英语教育事业向纵深方向的发展起到助力。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通过了解英美文化知识,指导他们更加正确与熟练地使用语言,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并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人之间的相处中减少交流障碍,选择恰当的交往方式。

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1.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优化师资队伍是培养国际型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首要任务。因为提供教学的主体条件的是教师,教师如果自身视野开拓、科研能力强、认知水平高,则“强将手下无弱兵”。因而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长期有意识地构建跨文化交际培养的教学理念,主动地获取、深层次地处理文化知识,并在跨文化交际行为方面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校方能够让教师接受具有针对性的、密集有效的英语教学培训,派送教师赴英美国家的高校进行研修,让教师亲身体验英美文化,感受当地文化,扩大了教师的国际视野,拓展教学技能,必定能够提高了教师整体队伍的综合素质。

并且,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层面知识,还涉及到诸如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教师是课堂教学实施的主体,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组织与设计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对知识的融会贯通驾轻就熟。

2.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学生是英语教学活动的实际核心与真正主体。现如今,可以利用在课堂上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利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已经欣赏大量优秀影视作品这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英美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目前,英语课文有许多内容涉及到英美国家的风俗、宗教、著名的文化标志和人文价值观灯内容。比如说有关自由女神像的象征意义,巴比娃娃发展历程和社会影响,或者英美文化中对于婚姻的诠释理解等等。这些内容都是交际能力培养教学中很好的材料。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英美人的过往历史,比较与中国文化的异同。总体说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要以教材为依托,进行英美文化方面的拓展,不能脱离教材的学习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还要引导学生挑选出富有文化内涵的有着丰富意味的词汇给予特别的描述和解释。让学生能够了解在这些看似简单的词汇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信息,典故或者深层的民族文化意义。

另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来培养。因为文学作品往往能够提供最生动、具体、深入、全面的材料,使读者从中得到对于西方文化有血有肉的了解。老师可以把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课外阅读。例如《三个火》、《红字》、《简爱》等作品。因为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传承和文化镜像。通过这些经典的文字的字里行间,学生可以对英美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有所了解,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宗教传统、词汇的文化内涵以及风俗习惯等知识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可以掌握英美文化的核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而当今大量的英语影视作品的传播更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的好手段。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应用和普及,我们不出国门也可以领略世界的各个角落的风土人情。教师可以选择优秀影视作品介绍给学生。英美电影中美丽的场景、精致的画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而地道的口语对话可以丰富并且补充学生的词汇量和口语习惯,影视作品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背景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如何优化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

优化大学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可以从充分利用大学校园资源开始。比如开展各种英语实践类活动、开展文化活动、建立校园英语爱好者交际平台、利用校内院报、广播站、校园网等资源。由此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大力发展社交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行为能力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网络资源的丰富,跨文化交际的学习网站、语音影像资料中心、资源库、英语学习网等学习网站数目众多,一些影视资料可随时访问下载和在线点播。有的教师还建立了QQ群或者小型BBS论坛用于资料交流,通过不断更新博客或者微博与学生实现双向的互动交流。校园中还组织了课外英语俱乐部同多定期活动组织开展英语演讲比赛、组织“英语角”文化活动、英语文化知识竞赛、辩论赛或者英文歌演唱会等让增强学生有意地营造学习氛围,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体验于感受中满足成长过程中个性的发展要求。以及成就感体验的心理需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层次,培养懂得国际交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型人才就必须在大学时期把中外文化和英语语言已经各种边缘学科的知识融入英语教学之中,才能适应国际交流和我国社会长期发展的需要。

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它不仅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还是一个文化相融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遵循实用性原则,还要利用教学的阶段性原则,将适合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知识融于教学体系中。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使用英语时流利和顺畅,有能力顺利的交际,因此跨文化交际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作为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和英国的文化差异其文化背景,更要挖掘教材中深入的文化内容,避免在未来的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一些可能出现的交际失误,使语言学习在跨文化交际中真正服务于沟通与交流。另外,教学中还要利用阶段性来施教。外语教学都不能脱离文化教学,并且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语言的同时也逐步的学习和接受外国文化。根据教学的内容、随着语言学习的深入来展开教学,由此,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与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有意识的筛选,选择学生能够接受、适应的内容,避免一些敏感的、差异性大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对异国文化的敏感度和不同观点的包容心,加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求同存异,和平相处。

四、结语

总之, 外语学习的目的是交际,这是时展的需要。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语言学习本质和内在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必须的内容。所以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需要不断探索、学习,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前言,2004,

[3]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 理论、实践和方法[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4] A. L. KROEBER, CLYE KLUCKHOHN. Cu lture: A Cr itica l Rev iew o f Concepts and Defin itions[M ]. New York: RandomH ouse, 1952

[5]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P53.

[6]Kim,Y.Y.(1991).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systems’theoretic view[A].In S. Ting-Toomey & F.Korzenny(eds.) Cross-cultural

[7] Hogan,R.( 1969).Development of an empathy scale[J].Journal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作者简介:

王琼(1967— ),女,陕西安康人,安康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下一篇: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