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网络阵地 推进德育管理现代化

时间:2022-10-07 10:35:16

占领网络阵地 推进德育管理现代化

据统计,随着计算机、宽带在家庭中的普及,我国中小学生网民占了全社会网民的近三成。而中小学学生尚处于是非辨别能力还未发展成熟的阶段。作为既担负着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承,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摇篮的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如何引领学生迎接网络世界,如何消除网络带来的弊端为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铺设有力渠道,这是当下中小学教师必须讨论的话题。

《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强省必先强教,浙江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积极意义,创造条件让学生上网。同时也应该看到,用网络造福人类还是危害人类,取决于他们如何利用这一工具,取决于他们的网络道德观。学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若还是采用传统的手段必然不能起到高效的教育效果。在信息化社会中,学校教育、管理可首先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站、博客、资源库、QQ群等网络平台,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化德育管理。

一、借助“学科教育平台”推进网络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而,我们在引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同时,不能只局限于信息技术知识目标的达成,还要利用信息技术课达成德育教育目标。教学中,我们要深刻解读文本,充分利用已有教育教学资源,让技术教育与德育教育并行。

如:我们在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利用浙摄版(五上)信息技术教学光盘中的“学科教育平台”,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此平台安装成功后,向学生开放账户注册、作品上传、主题学习、论坛交流等。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按班级实名注册,让虚拟的网络世界在此平台上得以“现实化”,培养学生上网时的责任意识,自觉规范言行。并对学生作品、资源上传建立审核制度,要求学生精心制作、坚持原创、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并通过评比优秀作品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在主题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在论坛交流中注意文明用语,这些要求和做法都在学生心灵中留下烙印,为规范网络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陶学生,这是提高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础。在学科教育平台的新闻模块中,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年网、迪斯尼网等),在网页上建立相关儿童网站的链接,让孩子在这些健康网站上“冲浪”,以减少和避免学生接触不良网站的机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制不良信息的关键。”学校信息组从四年级开始一直坚持到六年级,实现每节课都用到此平台,每人都用好此平台。学生在此平台上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体验,规范的网络行为已成为常态,网络道德教育取得了实效。

二、建立“班级博客”实施班主任管理电子化

博客(Blog或Weblog),一种简易便捷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网民可以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班级博客”,使得博客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班主任繁杂的管理工作,可在班级博客管理系统中随时、轻松、完整地记录,并能随时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积累经验,且易于与同事分享,互相学习、讨论,实现班级智慧管理、网络管理,兼顾学校德育考核工作,真正成为了班主任工作的电子手册。

在实施班级博客管理时,我们为全校33个班级、德育处教师开通博客,学校制定了《班级博客日志审核制度》,由班级博客管理员审核通过才能正式日志。博客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积累和资源共享提供了交流平台。

我们在班级博客系统平台开设“计划总结”栏目,学期初的班级工作计划、班级愿景、学期末的班级工作总结等都于此,班主任做到及时,德育处组织网络班级工作,实时而方便;“主题班队”栏目里,学校组织的和具有班级特色的主题班会、队会教学设计活动等内容,成为学校德育课电子教案集;“成果荣誉”栏目,记录着班级、小组、学生(队员)取得的成绩与荣誉;“班主任专栏”是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的天地。而“佳作欣赏”、“成长手记”等栏目收集了本班同学的优秀习作、成长日记、艺术作品等。

班级博客中的日志、相册均向网友开放,家长、学生、教师可跟贴评论交流,突破了传统教育封闭式的班级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师生之间、干群之间自上而下的、点对点、点对面的交流方式,体现了“时时教育、事事教育、人人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三、运用“校园资源库”创设德育评比与展示窗口

“校园资源库”建设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成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仓库。“班班通”是应用好校园资源库的前提。运用资源库开展德育活动的评比与展示,是我校管理的创新之举。

例如:学校德育处把班级学生的黑板报拍成数码照片,上传到校园网站,教师或学生就可坐在计算机前评比打分,还使评比工作公开、公平,达到了展示与提高的目的。学校德育活动照片、音频也悉数上传,网络存档与风采展示可谓一举两得。

把传统的音像节目(如VCD、CD等)转化为流媒体格式,在校园网中播放,做到既娱乐又学习。如:利用学生的午休时间,用优秀的影视片对学生进行教育;给低年级学生播放他们喜欢的动画片,中高年级可结合语文课的学习,让学生观看与之相应的战争故事片。还有结合安全、法制等教育的专题片,这些优秀的革命歌曲、革命影片和大家喜闻乐见的寓意深刻的艺术作品引领着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利用“雏鹰QQ群”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QQ群作为一个团体的即时通讯工具,快捷方便,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学校少先队利用学生们对QQ群的喜爱之情,要求每个中队建立一个“雏鹰QQ群”。学生在群上讨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辅导员在群上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学习生活动态,巧妙地进行引导、指点。

QQ群因其私密性而更容易搭建起师生交流的桥梁。如:学校某班教师和学生约定,每周固定三个晚上,有“黄金约定时间”,师生在网络上见面。在QQ平台上,师生在一起谈学习、话工作。教师成为了学生生活中的良师、互联网上的益友,许多中队辅导员已经把QQ群作为开展班级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工具。

五、依托“物业报修平台”进行爱护公物教育

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宠爱,学生爱护公共物品的意识明显下降,依托“物业报修平台”进行爱护公物教育成为德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建立了“物业报修平台”,在报修平台中设置部门及物品清单,给每位教师建立一个报修账户,中高年级再设立一位学生信息员,协助教师负责本班的物业报修报损。班级一旦有公物损坏或出现故障,需及时在“报修平台”上报修登记,信息中心人员及时上门维修、解决,最后在报修平台中提出反馈意见。

借助网络平台,探索德育的新渠道,创新德育管理新方法,对于我们来说还刚刚开始。总之,我们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利用网络开展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让青少年通过互联网使自己成长得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10- 15.

[2]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课题组.德育走进网络 网络文化促进学校 德育. http://www.cjsy.net/ReadNews.asp?NewsID=686.2006.

[3] 海盐教师博客.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实践的新探索.

http://www.jsblog.cn/user1/351/91813.html.

[4] 王连飞.小学科学课“视频资源库”建设的实践探索[J].浙江教育 技术,2011,(6):11-13.

[5] 高鹏.借助网络平台 探索德育新渠道.深圳南山教育网.

http://jyk.nsjy.net/detail.asp?id=1043.

[6] 童晓莉.中小学网络班级建设初探[J].中小学电教,2011,(1.2上): 8-9.

上一篇: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下一篇:宠物与儿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