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门”系列浅谈武侠电影的视觉奇观化走向

时间:2022-07-25 12:49:19

从“龙门”系列浅谈武侠电影的视觉奇观化走向

【作者简介】

李安琪,女,河南新乡人,广西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生,主要从事影视表演艺术研究。

电影《新龙门客栈》剧照

中国电影自诞生起便形成了一种“影戏”观,所以传统武侠片更注重情节的逻辑性和对侠义精神的褒奖,但随着娱乐化的大众文化观念和好莱坞大片的视觉冲击,中国电影尤其是武侠电影越来越呈现出奇观化的视觉效果。

一、色彩营造奇幻场景取代传统朴实画面

在近些年的武侠电影中,影像奇观化逐渐淡化了以叙事为主的传统武侠电影。无论是《新龙门客栈》还是《龙门飞甲》,色彩的大胆运用比起《龙门客栈》朴实的场景,在渲染氛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当下的武侠巨制相反,传统的武侠电影注重侠义精神,忽略了叙事以外的创作。色彩上常选择较为简单的色调,衣着头饰也相对朴实。《龙门客栈》中,导演将环境设置在依山傍水的山林之间,草木青绿,鸟鸣花香,颇显一幅优雅自得的画面,风雅之感消解了暴力的残酷。无论是具有儒侠气质的萧少兹、还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朱辉,都以一身纯色的戏曲对襟衣袍,高耸发髻的装扮出现在大银幕之上。几场重要的打戏在近乎简单的场景中,对襟衣袍在他们“舞武”的动感中,格外潇洒夺目。当时正值武侠片首度复兴的时期,创作观念较为落后,资金环境也处在困顿之中,色彩场景上的忽视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朴实的场景、简单的色调在这一阶段的武侠电影创作中随处可见。

到了20世纪80、90年代,内地处在第五代导演驰骋中国影坛的时期,这一阶段整体风格显现出对色彩的大胆运用。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中,从颜色到构图都充分显示出新一代的创作理念。影片四分之三的黄土,沟壑贫瘠如同老农的皱纹冲击着观众的视觉神经。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色的影像效果也凸显出独特的审美功能。这些观念随着的交流逐渐融入到各影片创作中,《新龙门客栈》也汲取了色彩的元素,将封闭空间搬到了黄沙漫天的大漠戈壁之中,通篇以黄色为主,红色、黑色为辅形成一卷浓重的水墨画,既显现出暴力之下的血腥味道,也蕴含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之美。进入新世纪后《卧虎藏龙》走向国际,尤其是《英雄》的问世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色彩成为了新世纪武侠电影中营造视觉奇观必不可少的元素。无论是《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是《无极》、《画皮》都以浓墨重彩的色调冲击着观众的视野。

如果说《龙门客栈》中一切以自然景观为基本色调,那么在《龙门飞甲》中,色彩的运用都极其到位。影片一开场,青山碧水,船舶停岸,硕大的五彩怪兽头镶嵌在整个船头之上。太监头子身着艳丽的服饰,彰显其霸气。后宫中五彩琉璃的飞檐翘壁、金碧辉煌的大殿、贵妃宫女华丽的衣袍和头饰等格外引人注目,与穿着一身黑衣的侠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色彩的运用充斥着整部影片的设计,再配以唯美的风景、炫丽的打斗、奇观的视觉特效,影片传递出武侠精魂独特的东方之美。通过视觉的渲染,影片的叙事空间和观赏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尽管存在个别影片过于沉迷视觉效果而忽略了叙事的逻辑性,因形式大于内容而被世人诟病,但是在娱乐化的消费时代,视觉效果的确和叙事同样是制作武侠大片乃至华语电影的重要元素。只要把握好分寸,武侠电影会以多元化的方式更加完善地出现在华语影坛。

二、数字技术下的游戏化倾向主宰当下武侠巨制

21世纪的武侠片不再是一如既往地沿袭固有的传统模式,随着日益流行的网络游戏深入人心,国产武侠片亦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越来越呈现出魔幻化、游戏化的倾向。传统的武侠电影无论从叙事模式、武打招式、还是摄影构图等方面都遵循着“影戏”观念。但自20世纪90年代好莱坞大片引进中国,《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等走进观众的视野,超强豪华视听严重影响中国观众的观影理念,中国的电影创作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重新审视创作理念。各地影人纷纷向好莱坞学习现代技术,新的武侠电影以特技加上武打套路配之简单的武侠叙事呈现在众人眼前,逐渐退去了“影戏”观念影响下的传统武侠电影原旨,从注重叙事变成了时下的注重影像。除了技术上向好莱坞学习,创作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以高概念、大投资的集中创作模式将传统的武侠电影转变成了更具代表性的武侠大片。尤其是在近些年的武侠片中呈现出了游戏化,魔幻化的倾向,这些影片往往注重影像的质量忽略了叙事上的逻辑性,甚至消解了侠文化的内涵,以现代的数字技术和特技技巧,将色彩、魔幻、神话、游戏融合在一起,通过影像方式传递给观众,越来越以好莱坞的方式替代传统的武侠电影制作模式。《无极》、《画皮2》、《画壁》、《西游・降魔篇》等影片中都呈现出这样的游戏化倾向。当然这些影片并非都是质量欠佳的作品,其中《画皮2》、《西游・降魔篇》都是质量与口碑双赢的优秀影片。在《西游・降魔篇》的结尾,佛掌擒泼猴的一场戏更是直接复制日本游戏《阿修罗之怒》的经典元素。

有“新电影中的阴怪派”之称的徐克是中国较早学习好莱坞特技的导演,他执导的影片,几乎都成为了流传较广的经典之作。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他就将目光投向了特技。“80年代之前,香港电影使用的大都为较原始的土法特技,徐克率先突破,引进西方高科技特技手段。他并非是对西方技术简单的模仿,而是将其融入自己的电影意念,利用色彩、造型、特技等手段使中国传统美学视觉化,以西方特技表现东方武侠世界,希望东方美学有更现代的发展。”[1]在他的成名作《蝶变》中,汲取了希区柯克的恐怖片《群鸟》、日本推理片《八墓村》和古龙小说《吸血蛾》的创作灵感,通过科技手段全新演绎了侠义世界的超凡神功,将武侠电影与西方科幻片有力地“缝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未来派武侠片”。 此后,他拍摄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武侠电影,并在这些影片中创造了经典的视觉奇观,比如《蝶变》中刀枪不入的铁布衫、《东方不败》里出神入化的飞檐走壁、《蜀山传》中多达1600个的特技镜头,再到《龙门飞甲》诡异奇幻的西域景观,无一不印证了他独特的美学追求。

技术主义革新了新世纪武侠电影的创作,特效技术拓展了电影的叙事空间。在《龙门飞甲》中,无论是船头打斗、沙漠地宫还是龙卷风里高空斗法,都依靠绿布背景制作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通过特效技术,呼风唤雨、移山碎石、奇幻魔法等魔幻化、游戏化的奇观影像在银幕上放大,影射出网络游戏对人们的影响。新世纪后,网络游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从早期的CS、魔兽,再到现在的Dota、英雄联盟……这些伴随新一代电影观众成长的游戏无时不刻地影响他们的观影心理,也为创作者们提供了丰富的影像内容。游戏中英雄侠客的快意恩仇,腥风血雨的武侠世界与武侠电影一脉相承。同时以网络游戏为原型的影视剧如《轩辕剑》、《仙剑奇侠传》也深受欢迎。在消费主义追求视觉盛宴的潮流中,在迎合青年观众的观影心理影响下,武侠电影逐渐以游戏化的姿态呈现在大银幕上。

三、3D技术革新2D运镜方式推向全新层面

尽管《龙门客栈》和《新龙门客栈》毫无争议地成为了中国武侠电影史乃至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但是这两部“龙门”片全部采用传统的2D拍摄技术。虽说与时下的魔幻武侠大片相比较为稚嫩,但在当时,尤其是武侠片首度复苏的时期,这已是惊人的创举。到了注入新艺术趣味的《新龙门客栈》中,叙事上做了观念改变,但依旧沿袭了2D拍摄的技术手段。在影片结尾,邱莫言血浸黄沙,周淮安、金镶玉等人群体性激战,虽然做到了经典中的经典,但从运镜的角度上来讲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随着跨越式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拥有3D银幕的国家,占有全球七分之一的3D银幕,但是自2007年引进第一部3D电影《地心历险记》后的几年间里,中国并没有在国产3D技术上有突破性的进展。直到2011年底《龙门飞甲》的上映,中国才真正进入到了全球化语境下的3D电影时代。尽管在2010年袁和平执导的《苏乞儿》中有20分钟左右的3D影像,但这并没有得到业内乃至观众的好评,所以《龙门飞甲》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龙门飞甲》以双机实拍为主,后期加工为辅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第一部华语3D武侠电影。这部全程采用3D拍摄技术的华语电影,除了直观地把东方武学立体地展现给观众,更将武侠电影推向了全新的层面。在《龙门飞甲》中,徐克特别强调纵身场面调度和视点转换,利用3D技术使武打动作产生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革新了2D武侠电影的运镜方式。与2D平面电影不一样,3D电影要充分考虑到轴间距、夹角、视差、透视、深度和焦平面等诸多因素。由于3D成像所产生的物体向前延伸的立体幻觉使人有一种突如其来的迎面感,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在IMAX宽银幕前观赏该片,无论是刀光剑影、漫天黄沙还是芦苇泛舟都充分展现了3D效果下的精美场面。《龙门飞甲》中,观众所看到的船头激烈打斗、圆木纵身飞跃、龙卷风中斗法等都是依靠3D技术合成而来。虽然与好莱坞特效团队所打造的视觉大片相比还略显稚嫩,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过程中也没有引入欧美团队的指导,而是依靠国内、韩国和新加坡的力量,但是它作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部华语3D电影,在技术的突破上是值得肯定的。

尽管目前中国尚存在较多的“伪3D”现象,比如“小人国效应”严重、“边框效应”明显、“3D特效合成”问题多等等,但是《龙门飞甲》的问世,的确拉开了国产3D武侠片的帷幕。仅2012年国产3D电影就有7部,其中不乏票房与口碑双赢的影片,包括《画皮2》、《血滴子》、《十二生肖》等。国产3D电影在数量与票房上大大超越往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3D技术会越来越完善,会有更多成熟的华语3D电影不断问世。

结语

武侠电影从产生、发展到如今愈加频繁的亮相于国际影坛,饱含着每位影人的心血。作为最具代表中国民族特色的影片样式,它凭借独特的武术绝学和深明大义的家国情怀,受到更多观众的青睐。在娱乐本位的大众文化消费时代,武侠电影与时俱进,不断衍变、翻新,最终成为华语电影中可以与“好莱虎”竞相匹敌的武侠巨制。尽管商业利益、票房价值的考虑直接导致作品在思想意识和审美价值上的弱化和缺失,“泛美学”化、“同质化”、以及侠文化的消解充斥着当下的武侠电影,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武侠审美原旨,但是,从文化融合与技术发展的角度上,武侠电影的变革对提升华语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地位和完善华语电影创作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赵卫防.香港电影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30.

上一篇:论互动式教学方法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下专兼结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