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区域推进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7-25 12:19:11

校本研修区域推进的有效策略

摘要:如何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校本研修走向实效,是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我区(南京市江宁区)的实践,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加强区域内的校本研修工作:一是标准化引领;二是规范化操作;三是特色化打造;四是草根化送训。

关键词:校本研修;区域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14-2

一、标准化引领

为了发挥评价标准应有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改善校本研修动力不足的现状,我们制定了《江宁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评估标准(讨论稿)》,从领导管理、组织实施、成效特色三个维度建立标准,全方面进行评估,具体内容如下表:

通过这样细化与量化,旨在引领区域内各学校在校本研修工作方面做到加强领导、周密计划、认真组织、注重实效。

二、规范化操作

在标准的引领下,如何监管校本培训过程、考量培训组织与管理也是需要我们培训机构从区域层面整体进行规范的事项。我们从规范学时认证、规范培训记录、规范二级培训三个方面进行规范化操作。

(一)规范学时认证

我们出台了《江宁区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审验指导意见》,其中对校本研修学时认定的内容和计算方法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1.校本研修学时认定的内容。

(1)各学校根据教育局或区级教师研训机构要求,组织开展的相关读书、学习、观摩活动的学时;

(2)各学校自行组织的教师参加的各类培训活动的学时,如业务学习、专家讲座、专题培训、外出考察等;

(3)学校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的学时,如组织教师参加区教科室开展的菜单式培训,组织教师开展校级个人课题研究;

(4)各学校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学时。

为加强对全区校本研修工作的引领,从2014年起校本研修学时将分为必选内容学时和自选内容学时两类。其中,必选项目学时包括“特定培训专题或活动学时”、“班主任培训学时”(针对班主任)、“教科研学时”。

2.学时具体计算方法。

(1)各类校本教研、学习、培训活动按4学时/半天计,校级课题按4学时/个计;

(2)必选内容学时缺一不可,每部分不得少于4学时。

(3)学时审验时,年度校本培训总学时不得超出24学时。

(二)规范培训记录

对培训内容进行有效的记录,有助于提高培训效果。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培训记录本》,规范培训记录,积累培训过程材料。记录表内容如下:

培训记录(第次)(压缩版)

培训主题主讲人

培训时间培训地点

培训对象培训主办方

培训内容

培训感言

(三)规范二级培训

1.人员选派。学校要选派组织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细致的教师作为二级培训师参加区级以上(含区级)有关培训,参训人员要做好培训记录。

2.培训考勤。组织培训的单位,将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勤记录并将出勤和培训情况及时反馈给所派学校。

3.上报方案。参加区级以上(含区级)培训人员,要结合校情制定二级培训方案上报区进修学校审核。

4.注重效果。二级培训后,学校要对培训人员进行跟踪测评,了解二级培训的效果。培训效果好的二级培训方案,由区进修学校认可并推荐为区级培训项目,在区内推广,其培训可视作区级培训,发给区级培训讲座证明。

三、特色化打造

针对目前校本研修存在的活力不够的现状,我们开展了校际间校本研修工作的评比,启动了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师特色发展基地”、“青年教师研修样板”的创建活动,通过自主申报、材料审核、实地考察、复审确认四个环节来进行评审。

为了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就这三项评比分别制定了评选的标准细则。针对学校特色培训基地,从有特色、有成果、有师资、

有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估;针对青年教师研修样板的评选,则从有目标、有课程、有组织、有措施、有成效五大方面20个细则来制定标准;针对教师发展中心的评审,要求做到目标明确、组织健全、措施得力、保障有力、成效显著。

通过此项活动,促进各学校重视校本研修工作,形成区域校本研修工作氛围,树立校本研修工作的学校典型,发挥特色发展基地的辐射作用,形成校际间的互学互助态势,从而激活教师参与研修的意愿,形成校本研修区域特色。

四、草根化送训

为了助推校本研修走向实效,我们还开展送训上门活动,提供优质资源,帮助各学校突破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借助外力,提升研修水平。近年来,我区主要从师德、课改、教育通识专题等方面进行送训。

(一)师德宣讲:播种教育大梦想,传递师德正能量

我们以区域内先进教师事迹为宣讲内容,按照挖掘标兵事迹――组建宣讲团队――安排宣讲现场――开展巡回宣讲――反馈宣讲效果这五个步骤实现传递师德正能量,用身边的人感动身边的人。这项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区十个街道全覆盖,所有中小学、区管幼儿园及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全覆盖,共有5000多名教师听讲。

(二)课改送训:介绍教改动态,突破课改难点

通过深入学校调研――梳理学校需求――开发送训专题――组织送训团队――实施课改送训这五步骤,将课改培训聚焦在高效课堂难点突破上,开发了四个培训专题,分别是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小组学习中的展示评价、课堂学习小结巩固、高效课堂文化建设和课堂小组建设。2013年下半年,组建四个课改培训送训组,先后深入到14个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培训活动;2014年上半年,又以课例培训的形式,送训到8所初中。此项送训,切合了各学校的需求,推动课改深入学校教师之中。

(三)菜单讲座:开发校本培训专题,根据学校需求点训

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开展农村教师通识理论教育送教上门活动。2013年,以师德建设、“新三基”、课程改革、课堂管理、成功教育、教育创新、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理健康等为主题,先后组织力量研制了20个专题讲座,全年送教36所学校(幼儿园),参训人数达2700余人次。2014年,我们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又开发研制了30个培训专题供各基层学校进行点训。这项措施,为校本研训走向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支持,引领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高度上进行研修,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

上一篇:落实三环节,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下一篇: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