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何时走出低谜?等

时间:2022-07-25 10:59:56

工信部近日的200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我国造船工业能力过剩约1600万载重吨左右,约占总能力的1/4,但前五个月船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增长了55.5%。

目前我国船舶工业一年有效需求约5000万载重吨,而实际生产能力已经达到6600万载重吨。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表示,我国船舶工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

与此同时,近日,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船企新接订单超过410万载重吨,占全球市场份额近七成。这是否显示中国造船业将回暖?

距《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获得通过已过去近半年,《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在执行中对行业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取消订单数量增加

8月7日,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17.7万载重吨好望角型散货船“中华荣耀”号,正式交付给台湾“中国航运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金融危机以来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为台湾大船东承建并交付的第一艘散货船。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对船舶行业70户重点监测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造船完工量达123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0.2%;新接订单41艘共470万载重吨,在率先走出今年前5个月新增订单均没有超过百万载重吨的最低谷后,7月份我国船企新接订单超过410万载重吨,占全球市场份额近七成,领先全球造船业排名前两位的日本和韩国。

但现实情况并不如此乐观。中国船舶工业协会近日的《2009年上半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显示,航运市场极度萧条及船东资产大幅缩水等因素作用下,上半年“订单撤销”和“合同重谈”的案例显著增多,我国船厂手持船舶订单安全性遭遇严峻挑战。船舶撤单情况有所增加,据不完全统计,6月份我国共取消订单14艘,122万载重吨,比5月份有所增加。

报告称,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79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561亿元,同比增长36.7%,增幅下降21.4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制造业1955亿元,同比增长43%,增幅下降8.4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279.5亿元,同比增长42.3%,增幅下降44.6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322亿元,同比增长5.4%,增幅下降63.7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船舶工业总产值、出货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增幅呈现下降趋势;重点监测船舶企业造船完工量同比大幅增长,新船订单同比大幅减少,环比出现回升,手持船舶订单连续9个月下降,金融危机对船舶行业的影响逐步显现,经营形势不容乐观。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货值1191亿元,同比增长23.7%,增幅下降40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制造业985亿元,同比增长33.1%,增幅下降24.3个百分点,船舶配套业38.3亿元,同比增长3.4%,增幅下降57.1个百分点;船舶修理及拆船业166.9亿元,同比下降9.4%。而上半年,船舶行业70户重点监测企业造船完工量123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0.2%;新承棒船舶订蕈54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0.7%;截止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6793万载重吨,比年初有较大幅度下降。

今年年初,《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获得国务院通过。在执行中对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报告显示,四月份以来,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了对船舶融资的力度,纷纷与重点船舶企业签订了各类船舶融资协议,包括战略合作协议,保函授信、流动资金贷款、国内贸易融资、出口信用证、买方信贷等,使船舶企业融资难的局面有所改观。此外,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对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起到了指导作用,很多船舶企业按规划调整目标已取消和缓建了一批基础建设项目。一些企业在调整业务结构,有的已经开始考虑兼并重组等问题。

“6月份随着航运市场回升,船舶企业开始批量承接新订单。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重点监测企业新接订单41艘470万载重吨,其中舟山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共承接30艘412.8万载重吨,扬帆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承接7艘39.9万载重吨,厦船重工承接2艘11.4万载重吨,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承接2艘6万载重吨。应该指出的是,6月份新承接船舶订单较前几个月有较大增加仅是个案,并不能反映船舶市场行情开始回暖。”报告中说。

淘汰落后产能需调结构

有调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一共有150多艘集装箱船处于闲置。船舶产能过剩约占总产能的四分之一。虽然公布的《船舶振兴规划》称,未来3年内暂停现有船舶生产企业新上船坞、船台扩建项目,但是此前获批的扩建项目还将上马。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在《2009年上半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中预讹从整个造船产业链运行角度来看,在缺乏有效需求支撑和造船成本下降因素作用下,短期内造船市场不大可能走出低迷的困境。“目前实体经济尚未复苏,只要现有船队能够满足航运需求,船东就不会考虑购买新船。目前造船市场的产能过剩、需求不足,而造船业又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因此,为了争取订单,船企会进行降价竞争。”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认为。

一方面是船价、船舶需求量在下降;而另一方面,我国造船产能还将不得不进一步扩大。6月初,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前去各大船厂调研。7月22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明确表示,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对造船行业的产能过剩有很大的担忧。造船业产能过剩其实早在2007年就已经提出。但是―直到现在没有解决。有专家认为,造船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兴建一个造船厂动辄就是几十亿元的资金,一般船厂的产值每年能达到10亿元人民币以上,从而直接拉动GDP增长。同时,造船也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新建、扩建船厂,能够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员,增加就业率。另外,很多造船厂都是出口创汇大户,因为大多数船都是为国外船东造的。这些因素都吸引了对造船业的过度投资。在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明确控制新增造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自主创新,开发高技术附加值船舶,加强技术改造。造船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已成大势所趋。

《中国对外贸易》:前些年的造船热吸引各路货本蜂拥而入遣船行业。仅从2007年至2008年,我国遣船总量便增长了52.2%,达2881万载重吨。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包张静:船舶市场的特点是,造船业跟全球经济和全球航运市场密切相关。造船市场是个全球竞争的市场,眼下世界经济不利于全球造船业,包括世界造船强国日本、韩国等国的造船业,都出现产能过剩情况。即使今后我国新船需求出现回升,但也不可能出现2003至2008年之间的水平。产能过剩已是共识,我们现在手持巨大订单所带来的压力,不是短时间之内就可以释

放掉的。

目前全世界船市都很萧条,由于船舶市场主要是出口,是随着全球经济波动而波动的,国内拉动内需的政策对其拉动作用很小,因此应充分考虑国际环境。基于船舶工业经济数据传导的滞后性,船舶工业各方面经济指标的影响还没有显现,最困难的日子还没有到来。一旦手持订单交付,而新订单紧缺,就出现了产能过剩、船台闲置的问题。这将带来激烈的价格竞争,在缺乏有效需求支撑和造船成本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各项指标都将下降,船价会继续下行,许多船企将亏损。

《中国对外贸易》:今年上年我国造船业“订单撤销”和“合同重谈”的案例显著增多。《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通过采取积极的信贷措施,稳定造船订单,化解经营风险,确保船舶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您如何解读《规划》中提出的这-^问鄹

包张静:稳定订单是当前形势下保持生产增长的首要任务。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航运市场低迷,世界造船市场也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2008年下半年以来,世界造船市场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订单撤销、新造船合同重谈频频发生,船厂新船交付日显艰难。“接单难、融资难、交付难”已成为造船企业未来几年面临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我国造船企业生产经营。在订单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稳定造船企业手中船舶订单,化解经营风险,成为确保我国船舶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而影响造船企业履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融资。为此,《规划》从解决船舶工业融资难问题出发,提出了保稳定的政策措施。首先加大生产经营信贷融资支持。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和蔓延,主要从事船舶融资业务的金融机构不仅进一步增强了船舶融资的风险意识,而且还大幅提高利率基点,船东与船厂双方融资难度和成本均空前提升,对稳定造船订单,确保造船业生产持续增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融资难”不仅使得造船市场仅有的一些订单需求或先前有意向成交的新造船合同追于船东难以筹集资金戛然而止,而且导致部分现有手持订单的撤销。在2009年1―5月份,我国新船订单撤销数量就达55艘,232万载重吨,远超过同期118万载重吨的新船承接量,其中,大部分订单的撤销为融资受挫所致。同时,目前全球订单融资金额缺口十分巨大,截止到2009年5月底全球手持船舶订单金额超过5000亿美元,保守估计超过50%的订单尚未得到完全的融资,融资缺口超过2500亿美元。如果船东融资难问题不能有效解决,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订单被撤销。

另一方面,造船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的特点。过去几年国际造船市场兴旺,多数船厂在建设过程中就开始承接订单,有些船厂甚至将获得的预付款用于船厂建设,等到造船时,再利用订单进度款和后续船舶订单的预付款来执行前期船舶建造合同。但是,当前全球订单稀少,船东预付款和进度款支付受挫,融资环境恶化,直接令这些造船企业资金陷入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有些企业甚至连正常的生产活动都难以进行。

如何帮助船东和造船企业解决资金流动性紧张的问题,确保船东不因融资问题而撤销已签订单,确保船厂不因融资问题而影响正常生产进度,成为稳定造船订单和保持生产增长首要的任务。针对这种情况,《规划》明确提出加大生产经营信贷融资支持。要求各相关银行对船舶企业在建船舶和有效合同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要按期到位:对船东推迟接船的,要适当给予船舶企业贷款展期支持;对信誉良好的船东和船舶企业要及时开具付款和还款保函;另外,加强银企合作,对在建船舶实行抵押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船舶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并加快建立船舶产业投资基金。

历年来,我国造船业以承建出口船为主。因此,出口船舶订单安全与否,成为未来几年我国造船业能否保持平稳增长的关键。

在我国出口船订单中,大部分船舶订单是欧洲船东订造的。欧洲是受本次金融风暴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并且世界主要船舶融资机构大部分分布于此。在危机冲击下,该地区的金融机构对船舶融资业务表现出空前“惜贷”态势,直接给当地船东的新造船融资带来极大的困难,由此导致新船订单撤销的现象也日益增多,对我国造船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

为了帮助我国造船业,特别是两大船舶集团和其他骨干造船企业稳定现有出口船舶订单,尽量减少或避免国外船东因融资问题导致订单撤销事态的继续恶化。《规划》明确提出要鼓励我国金融机构增加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

造船企业除了千方百计地承接订单之外,当前形势下更应注重对现有手持订单的维护,决不能由于自身的原因导致订单撤销、交付不出或弃船,一定要把安全履约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方面,订单安全性与订单所在船厂,对应船东、订单预付款比例高低及是否具有付款和还款保函等因素相关。航运市场不好、船价下跌幅度超过预付款比例或船舶融资不到位等都可能造成部分订单撤销或合同重谈。建议造船企业实时关注船东动态,加强与船级社或船舶经纪公司的联系;对船东不断提出订单撤销或合同重谈要求的,应区别对待,做出让步的同时积极争取相应回报,同时力求与船东、特别是大船东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

《中国对外贸易》:您对未来造船业发展走势有何预测?

包张静:受造船业整条产业链系统风险释放影响,上半年国际造船市场整体表现极度萧条,订单撤销、合同重谈等诸多深层次矛盾日益尖锐,形势严峻程度远超预期。上半年全球累计成交新船80艘、339万载重吨(未包含舟山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承接的30艘412-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6.8%。由于新船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新船交付提速和相当数量订单撤销,全球手持订单量逐月回落,截止到2009年6月底,手持订单已经降至9149艘、5.35亿载重吨,较年初下降12%,较2008年10月历史最高位下降15%。新船价格延续2008年10月份以来下滑态势,反映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液化气船的克拉克松新船价格综合指数,6月底已经跌至152点,较年初下跌了25点,较2008年9月190点历史最高位下跌38点。

从发展趋势看,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尚未完全释放,依旧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近期航运费率大幅上扬,必然加快新船交付的节奏,但最终会反过来制约航运指数的继续上涨,仍不存在反转走强条件;此外,造船市场沉积多年的行情“泡沫”也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彻底破裂。为此,从整个造船产业链运行角度来看,短期内造船市场不大可能走出低迷的发展态势。在缺乏有效需求支撑和造船成本下降因素,下半年新船价格仍有较大回落空间。

《中国对外贸易》:在目前订单下滑的形势t您对遣船企业有何建议?

包张静:从造船工业历史看,每个萧条期也是调整期。看日韩的历史,都是在萧条期苦修内功,从长远来看,中国成为造船强国的目标是一定能实现的,但目前技术

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和日韩、欧洲的差距还很大。目前我国的船企应做的是积极接单,苦练内功。确保手持订单安全。我认为应该在船舶配套业务方面做一些发展。一方面。我国船舶配套业技术水平较低,未来提升空间很大;另一方面,船舶配套业产能还远未达到过剩的程度、进口替代还有很大空间。

稀上出口“划红线”

赵爱玲

8月14日,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在包头举行的稀土产业论坛上透露,工信部已研究编制了《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2009年~2015年)》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力求早日颁布执行。在稀土出口上,《规划》提出要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否则,“稀土出口将会威胁中国稀土产业安全”。

《规划》为稀土出口划出了红线:未来6年,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的总量,将控制在3.5万吨/年以内。初级材料仍被禁止出口,而且还将进一步进行细分管理,严禁出口镝、铽、铥、镥、钇等金属。而之前的6月23日,欧盟和美国就中国限制钨、锑和稀土等稀有金属出口问题,向WTO提讼。

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资源国、稀土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中国稀土企业却长期低价出口,目前稀土出口价格仍处于历史低位。国内稀土出口为何无定价权?稀土行业在出口上如何争取价格话语权?

“稀土王国”却无定价权

根据8月20日最新行情,纯度在99%--99.9%的氧化澜的价格只有2万-2.3万元/吨,氧化钐在每吨1.7万左右;稍贵一点的氧化镨和氧化钕也只能卖到每吨8万多元。而氧化铈只有1.4-1.6万元/吨,相当于每公斤氧化铈只能卖到16块钱,而猪肉价格都是18元/公斤。一般的工业用沙土的价格也在1100元/吨-1300元/吨之间。

拥有全球超过50%的稀土资源储量并占据了全球90%的稀土市场份额的中国,理应拥有类似的“中国价格话语权”,但实际的结果却是从1990年至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但平均价格却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以稀土标志性产品“氧化镨钕”为例,2007年上半年,其价格从2006年初的约7万元/吨,上涨至约17万元/吨,不过,随后价格便一路下滑,2009年8月初,其价格重新回到7万元/吨。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目前,我国已探明稀土储量8389万吨(稀土氧化物),我国的稀土产品已占据87%左右的国际市场,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大量供应各种品级、各种规格稀土产品的国家。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稀土行业实现产值同比减少14.71%,销售收入同比减少10.33%。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因为具有丰富的光、电、磁、超导、催化活性等优异性能,稀土被广泛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高新技术和军事战略元素。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稀土都处于“贱卖”的位置。与1998年稀土产品出口配额制度启动时相比,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了10倍,但价格却降低了36%。2006年后,中国加大了管理力度,开始了对“稀土矿的开采、加工和出口”的调控。2007年起,限制稀土生产8万吨,小于世界需求量10万吨。这个消息公布后,2006年的稀土价格就上升1-3倍,2007年也一直维持相对高位。同时出口量上,也呈现逐年下降,从2006年的5.33万吨下降至2008年的3.46万吨。目前稀土价格逐年下降的趋势得以控制,但仍低于1985年的水平。而产能过剩、无序竞争导致的低价出口却是长期以来失态发展导致的。

据了解,我国的稀土工业目前生产能力达12万15万吨,大于全世界的需求量10万吨。这种情况造成了供过于求,人为压低稀土价格。使全国稀土行业面临无利的艰难困境。

随着稀土的需求日益扩大和配额总量的减少,部分获得配额较多的企业为牟暴利,存在违规倒卖配额、出口等问题,同样扰乱了出口秩序。而对于稀土产品的出口,则有着三个区别对待的类别:一是禁止类,针对的是稀土原材料,如矿产品、混合氯化稀土、混合碳酸稀土等原材料级产品,是不允许出口的;二是限制类,如氧化物和金属,这类产品在出[止实行出口配额管理,上述的配额也是针对这类产品而言的;三是鼓励类,也就是下游稀土产品,如抛光粉,荧光粉等高附加值产品。

2008年,我国再次采取减少出口配额等措施。商务部公布的稀土出口企业名上的人册企业由2007年的41家减少到了23家。出口额也从2.3972万吨减少到了2.278万吨。

根据统计,我国从事稀土矿产开采、分离的生产企业现在有169家,却只有20余家拥有出口配额,这也导致了部分企业用一些“非阳光”的方法将稀土销往国外。

一名业内专家认为,现在稀土出口形势已经开始变得不利于中国了。赶上了行业低迷时期,尽管配额逐年缩减,稀土的价格还是比较低;而同时日、美等国已经有了足够的稀土储备,如果行情好转,还将呈现恶性竞争,若国内稀土出口企业不能形成向铁矿石谈判那样行业统一对外的局面的话,稀土价格上行的空间也很有限。

日本囤积中国资源

长期的监管薄弱,还有近年来各种“非阳光”的出口,致使中国的稀土资源大大流失。虽然中国稀土资源丰富,但稀土资源的分布过于分散。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市已发现上千处稀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仅稀土大省就有内蒙古、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且这些稀土矿产的原生地大都是在贫困地区。出于发展当地经济的需要,拥有稀土矿产的地区纷纷加大了对稀土矿产的开发力度,从而导致我国稀土产业呈现出“乱采滥挖、无序开发、新建稀土项目过多过快”的乱象。全国从事稀土矿开采、冶炼分离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部分企业的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甚至几十吨。由于国内对稀土产品的需求有限,这些生产企业的产品只能涌向出口这一条“单行道”。我国稀土产业的这种出口现象也被国际市场一些买家所利用,趁机向下打压稀土产品价格,并把从中国低价购买的中低档稀土产品储备起来。

早在1983年,日本就出台了稀有矿产战略储备制度,并执行至今。储备对象为镍、铬、钨、钴、钼、钒、锰等7种稀有金属,其进口依赖度超过90%。在稀有金属价值越来越被重视时,日本又把铂、铟及稀土类三种资源纳入储备对象,这三者都是日本最顶尖的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急需的物资。因此,日本一方面储备,一方面想方设法从世界进口这些资源,特别是中国。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二的美国,早在1999年就已逐步停止开采自家的稀土,并封存了本国最大的稀土矿硭廷帕斯矿,转而从中国进口充实自己的战略储备。有统计显示,日本稀土的大约83%都来自中国。在获得大量稀土后,日本并不急于用,而是将

这些足够使用20年的资源贮存在海底,以完成对未来能源战略的规划。

据介绍,日本企业担心在中国大量采购稀有金属原料会引起中方的警觉,他们就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乃至东南亚设从中国转口,甚至大量收购广西、云南一带走私的稀有金属原料或半成品。也有一些日本企业以谈判投资矿山为诱饵,大量从矿山企业购买稀有金属原料。

中科院院士徐光宪表示:“1995至2005年的十年中我国稀土出口损失外汇几十亿美元。凭空使日本韩国等收购储备了可供20年使用的中国的廉价高质量单一稀土。而日本等国有了20年的储备,看稀土价格高了就不买。使他们反而有了国际稀土定价权。”

美国和日本的作法正是看到稀土的价值所在。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我们看到的美国最先进的军事武器中无一没有稀土的影子,而在超导材料、高性能微电子材料、信息材料、军用特种高性能钢材等众多的先进领域里,稀土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今材料科学、电子科学以及工程制造的诸多最高成就的获得,往往是源于稀土的某些特殊功能的发现和应用。没有稀土,很多先进的科技都将成为无米之炊。

建立稀土版的OPEC?

稀土行业在出口上长期缺乏价格话语权的局面如何改观?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指出,中国一直没有建立起一个稀土版的OPEC组织,而在大多数时间采取开放生产、开放供应的政策,这是导致出口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由中国牵头在国际上发起一个类似OPEC的稀土版组织,或许将为争夺定价权带来机会。

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在包头举行的稀土产业论坛上指出,我国稀土工业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开采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二是部分企业环保意识薄弱,污染问题突出;三是应用开发滞后,自主创新不足;四是出口管理不力,市场秩序混乱。针对下一步工作,他提出,要加强行业运行监管,从开采、冶炼、销售等关键环节人手,建立稀土开采、生产计划专家审查制度;研究制定稀土矿山、冶炼分离企业行业准入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资源配置等手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做强做大稀土产业;通过招标转让等手段,将矿业权有偿转让给具有较强实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型企业集团;另外,还要完善稀土出口配额分配办法,防止资源流失,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稀土开发应用工作的支持,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按照《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我国稀土矿分为南、北、西三大区,轻稀土将重点发展内蒙古和四川,有条件地发展山东;重稀土则重点发展江西、广东和福建。在开采上,将严格执行指令性计划,2009--2015年每年稀土精矿总体规模为13万15万吨,冶炼分离企业产量为12万15万吨。在出口方面,未来6年,出口配额总量每年将控制在3.5万吨以内,并且将对出口进一步实施细分管理,部分品种将被严禁出口。在产业重组方面,2009--2015年,国家将不再批准新稀土矿采矿权,对于已有稀土企业,将着重从技术装备水平、环境保护、管理水平三方面人手实行淘汰,并鼓励稀土产业进行联合重组。

我国稀土行业要走上一条提高产业集中度之路,业内兼并重组被提上议程。

2002年中国也曾筹划组建北方和南方两大稀土集团,以包头和江西为中心整合国内的稀土资源,但最终未能成行。业内提出需要设立两三个寡头来统一经营稀土推动企业联合重组,稀土行业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现在,北方以包钢稀土为中心、南方由五矿集团整合江西赣州稀土资源、西南由江西铜业整合四川稀土公司的行业整合脉络日渐清晰。但是与钢铁行业整合一样,利益纠葛仍然存在。而在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道路上,仍有许多事情要先解决。

“通过兼并重组等手段提高行业集中度。最重要的是国家的规划,国家确定哪个地方限量保价,哪个地方不生产。如果一种商品供应很多,那就会没有定价权。”一名稀土业内人士表示。

而另一方面,国内则亟待建立稀土战略元素储备制度。徐光宪在近日于包头举行的稀土产业发展论坛上又一次建议,“每年拿出1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在稀土低迷时期储备稀土。”对此,包头稀土企业已经做出了表率。2008年,包钢稀土联合部分子公司及其它企业组建了内蒙古包钢稀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对白云鄂博矿为原料的稀土氧化物和稀土金属统一收购、定向销售。据估计,国家建立稀土战略元素储备一事或许并不遥远。然而,有专家认为,资金问题是国家迟迟没有开始实施稀土战略元素储备制度的主要障碍。

上一篇:比亚迪:打动巴菲特的“法宝” 下一篇:如何避免可转让信用证的法律风险?